查看原文
其他

篆刻微课堂|篆刻和书法

马俊华 中华世纪坛 2022-12-03


和书法

篆刻







一说起篆刻,人们可能就会想到书法,认为书法是研习篆刻的基础。这种说法,至今仍被很多人接受和信从,他们研习治印时,不仅要识别篆书,还要学习篆书书法。


淳于蒲苏

汉代


可书法真的是篆刻必须的基础吗?我们不妨看看篆刻的历史。


战国玺印多为浇铸,其印稿是否来自纯粹的书写,不得而知。可依据印稿做出的印范,在浇铸的过程中会出现涨缩,改变字的笔画和形态,因此,对浇铸好的印章还需要加以修补。


晋率善羌邑长

魏晋


秦朝统一文字后确定的标准字体是小篆。小篆笔画圆转,结构大多对称,字形修长,非常秀雅,可并不适合治印,因为其变化不够灵活,不便于在印面上加以设计。为了便于治印,人们便在小篆的基础上专门创立了一种字体,叫摹印篆。摹印篆笔画方直,字形可方可扁,可长可短,灵活处理的空间很大。摹印篆虽然来自小篆,但与小篆并不完全相同,除了字形的差异以外,笔画也有减省、合并等。


我们应该明白,摹印篆不是一种书写字体,设计时需要用笔反复描画,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这一点上,用毛笔与用铅笔、记号笔等的作用是一样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歌华集团集体创作


后来,也有人书写类似于摹印篆的方形篆书,如齐白石的篆书就是典型,但它仍不同于摹印篆,不能直接用于篆刻。具体治印时,还需根据印面和印文进行灵活的设计。


实际上,自元末明初流派印章兴起以后,篆刻使用的篆字在主体上仍是摹印篆,而作为标准字体的小篆则处于次要的位置,这也是“印宗秦汉”的主要内容之一。既然摹印篆不是用毛笔书写出来的书法作品,那要求这种字体具有笔意、笔趣,显然就没有道理,也很不现实。另外,从实践上看,后来的元朱文和细朱文等印,才有表现笔意、笔趣的空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法)


只有到了清朝中期,邓石如提出“印从书出”,才真正开始主张书法应该成为篆刻的基础。后来的吴让之、徐三庚,也是遵循这条路子进行创作。可从效果上看,它有成功的地方,就是秀媚飘逸,富有笔意情趣,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笔画扭来摆去,显得虚浮轻飘,不够端稳。因此,作为个别流派的提倡,“印从书出”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为篆刻艺术增添了一种新的审美式样和风格,但决不是篆刻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


团圆

滕志刚电脑设计


因此,写好书法,或有相当的书法欣赏水平,有助于篆刻,但并非研习篆刻必须的前提和基础。篆刻不是书法的附庸,而是有着相对独立的地位。前面已经说过,那些依据汉印的传统而创作的篆刻作品,其印文大多不是书写的产物,而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近乎为印章所独有,如摹印篆的出现,就是有力的证明。


包干到户

丁砚强电脑设计


由此可见,篆刻对文字的采用有着相当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处理的方式。篆刻的本质是以印章的形式进行汉字设计,追求汉字设计的美感,因此,我们在研习大众篆刻时,可以不依傍书法,而是直接面对汉字,接受多种字体,或完全自行设计字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兴趣和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作者介绍


马俊华,大连金州人,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供职于高等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大众篆刻的普及、推广和研究工作,兼任(全国)教育书法协会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顾问,以及由教育部语用司主办的2019年中华诵写讲大赛学生篆刻大赛评委会副主任等职,有书法、篆刻和国画作品参加“印记中国——大众篆刻作品展”“全国教育书画邀请展”等展览,主要著作有《浅谈中国印章艺术》(合著)等。




篆刻微课堂

 字里行间   方寸大千 

 以印寄情   以史明志 

篆刻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门类。中国的篆刻艺术始于商朝晚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篆刻”成功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4年,“金石篆刻”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延展项目。艺术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篆刻诞生之初的实用功能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演化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随着汉字的逐步简化和普及,推广语言汉字应用,让更广泛的青少年通过文字和篆刻艺术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广“大众篆刻”的首要目标。





监制:昭一

责编:阿清偏头痛

供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

校对:桃盏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