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解读|来自青年人的三封信


正在进行的冬奥会中,相信你很难不注意到有一群优秀的中国青年运动员已经崭露头角,比如成功摘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的谷爱凌、获得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银牌的苏翊鸣等等,他们在自己十七八岁的年纪,就向世界展示出了青年人的无穷潜力。


在中华世纪坛展出的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系列:“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中也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用如烈火般的热情和对光明的信念,点亮了自己,并将这熊熊燃烧的生命之光传承至今。



1.

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


聂荣臻

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早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率部参加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指挥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一系列重大作战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等职,其间,主持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主持“两弹一星”研究,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聂荣臻出生于四川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一户贫困农民家庭。父亲聂仕先因度日艰难,每天除了干活的辛苦,就是为家庭生计发愁。聂荣臻8岁时,父亲把他送入私塾读书,4年后转入永川县陈食高等小学。这所小学的老师大多受过新学教育,思想开明,在这里,聂荣臻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


聂荣臻中学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1919年,聂荣臻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又考入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异国他乡,生活窘迫,但聂荣臻无时无刻不关心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1922年6月3日,聂荣臻写给父亲的信


1922年6月,23岁的聂荣臻给父亲写下了这封慷慨激昂的家书。信中聂荣臻表达了对战乱中祖国的牵挂、苦难深重乡亲的同情,而这样的牵挂与同情,又转化为他对当时腐败无能政府的彻骨痛恨。

父母亲大人膝下:


……

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男荣臻  跪禀

六月三号

他在信中写道:“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从家书到国事,家国之情早已深深融入热血男儿的血脉之中。1922年8月,聂荣臻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在这条路上,聂荣臻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对党忠诚,服务人民,践行一生,始终如一。



2.

青年人要找到光明前途


李征明

李征明(1930-1953),江苏宿迁人。李征明1950年入伍,1952年赴朝,原在24军70师201团教导队任文化教员,荣立二等功。1953抗美援朝,我军对五圣山前沿敌阵地发起了猛烈反击,在战斗中李征明壮烈牺牲,时年23岁。




李征明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小学教师,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李征明兄妹八人,父亲给儿女所取姓名中均带“日”字偏旁,唯独李征明弃用旧名,自取“征明”,以示追求进步。1952年,李征明奔赴朝鲜,保家卫国,他把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化作了一封封家书。字里行间体现着他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以及对家人的挚爱和眷念。

父母亲:

……

想念祥弟,现在他思想上是否进步?个人态度怎样?只好尽到我们能力帮助,一切在于他的主观努力,也不必过于将时间都发(花)在他身上,但我希望他进步,表示一种进步态度,青年人要找到光明前途,惟一参加革命工作和各种建设上去,和参加组织更是重要的政治生命。


明儿上

1951年3月21日

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希望姐姐和弟弟们追求进步,追上时代,早日加入党团组织。在给妹妹的信中,则告诫她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政治常识,并用自己的津贴结余为妹妹购买学习用品。李征明担心年幼的妹妹识字不多,在家信中还配有许多图画,十分具有童趣。


李征明给妹妹的信

亲爱的晖妹[1]


    你怎么不写信给我,我很希望你常常给我写信,报告你的学习情况,让我好高兴!也可将你的最喜欢的事情告诉我,关于家中的一切情况也好告诉我,上次我寄30万[2]去大哥处,要他给你买钢笔和口琴,你高兴吧,还不知大哥是否能办?直到现在他还未给我来信,还不知收到没有?你也不要挂心,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今后准备送你们上女子中学,你愿意吧!你要与三姐团结好,不要闹意见,还要帮助其他同志学习并要帮助妈妈做活,不要磨人,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现在我已经戴上祖国人民赠送的勋章了,你看见恐怕也很高兴吧!我还正在争取戴上军功章回去见毛主席,你说好吧,再谈。


你的哥哥征明,敬礼
1953年3月25日


[1] 排行老八的李晖,幺妹;

[2] 时币1万元等于新币制1元,30万元即30元。

1954年1月23日,李征明的家人接到了一封战友的来信,告知李征明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消息,年仅23岁的他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3.

我深知战胜自己是内在的要求


何金慧

何金慧(1979-2001),湖北荆门人。从1984年起,先后就读于彭堰村办小学、沈集中心小学、麻城中心小学、麻城中学,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是荆门市优秀学生干部。1993年,入沙洋师范普师班就读,是沙洋师范“十佳学生”。1996年,被保送到湖北师范学院物理系就读,是黄石市三好学生、湖北师院“2000年优秀毕业生”。同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00年,考取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2001年1月24日(农历大年初一),年仅22岁的何金慧不幸意外煤气中毒离世。2月6日,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追授何金慧为“优秀研究生”。


何金慧1979年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大学四年里,她在担任系学生会宣传股长、主席、院报记者、院台编辑、学通社社长等多个兼职的情况下,自修完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更经常发表文章、通讯且多次获奖,多门学科成绩优异。


令人痛惜的是,2001年,年仅22岁的何金慧在家中因煤气中毒不幸离世。英年早逝的她,留下了数百封书信和几十本日记。这些文字中记录了一个当代青年党员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艰辛历程,在仅22年的生命历程中,她的书信超越了生命,给我们带来不断的感动。

亲爱的爸爸、妈妈:


……

好在现在,我们已经对自己的定位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我想起了《鸦片战争》上的一句话“只有真正站起来的民族才能正视自己民族的耻辱和苦难”。我想,只有真正从内心大气,只有不断地提纯自己、净化自己,才能正视自己的价值。我相信弟弟一定能进入一流的学府。

今年仍旧是拿二等奖学金。以前是那么地看重这些,是那么地想战胜别人。现在我只想战胜自己,因为我深知战胜自己是内在的要求,战胜他人只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女儿:慧

1998年3月15日 6:15


何金慧的父亲何显斌认为,女儿所留下的这些文字可以给青少年及其家长有益的启示。何显斌发起成立以女儿名字命名的还本助学基金和何金慧青少年教育促进会。近20年来,应邀到大、中、小学作励志报告四百余场,用何金慧的成长故事感动了十余万青少年;用书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与数千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收获了上千个“女儿”;开办了教子有方俱乐部,随时为学生家长排解忧愁;挽救了六百多名“网瘾少年”;创办了晓荷体验教育中心,用何金慧成长精神,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验和认知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和成长方法;资助9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创办了“金慧故里老来乐”服务队,照顾十多位孤寡和空巢老人,提供免费午餐,陪老人读书聊天。

慧慧:

……

你钟情于书信,不停地写、认真地写,是因为你在写的付出中得到了沉甸甸的收获。你珍视来信,珍藏着所有来信且随身携带,时常阅读、回味。不仅仅是尊重他人的友谊和劳动,更重要的是从众多的来信中获取了实实在在的营养。

你的书信,是书法、是美文、是心灵的火花、是思维的结晶、是文化底蕴的积淀与内在精神的升腾、是智慧开启的途径与人格完善的过程。这些毫无功利目的的文字,记录了你22年“目标始终如一,行动不屈不挠”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你的真与纯、善与美、勤奋与聪颖、理想与追求,苦与乐、好与恶、方法与技巧、磨砺与跋涉。细细品读,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思的启迪,获得快乐、动力。


你的听田震的歌会流泪的爸爸

你的心疼《一个也不能少》中孩子的爸爸

你的中部崛起、引亢高歌的爸爸!

2021年1月9日

何显斌在“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何金慧展区介绍家书故事


何金慧的成长故事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飞扬的哲学女孩——何金慧日记书信选》,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从2010年开始,何金慧的500多封家书陆续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随后,何金慧追求进步、与父亲探讨入党问题的家书先后收入《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图说红色家书》等图书,并被新华社、中组部共产党员网、中纪委网站、《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档案报》等媒体重点报道。2015年七一期间,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出品的六集《红色家书》系列纪录片,分别在央视、北京卫视等媒体播出,其中第六集《告别彷徨》的主人翁就是何金慧。




展览现场


这些信,不仅仅是由青年人写给父母亲友的,更是他们对于自己这一代的勉励,是向当代青年人发起的呼吁和召唤。“青年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拥有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

讲解时间安排:

展览期间每周二~周日

10:00-10:30

10:30-11:00

14:00-14:30

14:30-15:00

(讲解时间请以现场实际安排为准)


大坛展讯


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系列:

“信仰·薪传——红色家书专题展”


展览时间

2021.12.22-2022.2.28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 二层世纪大厅


扫码进入“中华世纪坛”小程序预约参观




监制:昭一

责编:桃盏

内容材料提供:“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项目组

资料整理:橘子

校对:阿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