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8博物馆日|讲座回顾:江户绘画里的中国故事(上)(附回放)


5月15日,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系列讲座《江户绘画里的中国故事》在线上举行。在此前解读「江户绮想曲——浮世绘大展」的讲座中,我们着重了解了浮世绘与印象派之间的关系,此次讲座则聚焦于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文化艺术的渊源,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建宇担任嘉宾进行直播讲解。


线上讲座反响热烈,观众累计三万余人

(左右滑动查看)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精彩的讲座,图文将分为上下两期呈现,全程直播回放可以点击文末小程序链接进入。



主讲嘉宾:张建宇


北京人,清华大学毕业,艺术史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高级访问学者(2018-2019)。主要研究中国艺术史、佛教艺术和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曾获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18)、北京市第十二届、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2、2021)。



1

祥瑞动物(龙与凤凰)


象征祥瑞的龙在中国有着非常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象征含义,比如元朝以后的龙经常会作为皇帝、皇家的象征,还有另外一种龙更多地和云、雨、水有关,比如祈雨、求雨的龙王形象。中国往往以水墨形式的云龙来描绘这种龙,龙在云中时隐时现,一般称之为水墨云龙图,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它和道教有密切的联系。


张羽材,《霖雨图卷》局部,元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种道教的龙在历史上对日本有很大影响,日本接受了水墨云龙图的形式,但是去掉了其道教内涵。江户时代很多画家都画过水墨云龙图,这些画作从艺术类型上跟中国是一脉相承的。


曾我萧白,《云龙图屏风》局部,1763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水墨云龙图在日本有多种表现形式,这幅画作是一个八扇屏风画的局部,其中龙的造型和中国有很大区别,但它仍然是水墨云龙图的延续。



葛饰北斋

提灯绘 龙蛇

约1804-1818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著名的“浮世绘三杰”之一的葛饰北斋曾绘有两个灯笼,分别是龙虎和龙蛇的组合,其中龙仍然延续中国传统的来自于道教的水墨云龙图的造型。日本既没有野生狮子,也没有野生老虎,龙与虎的图像组合在中国的艺术创作里非常常见,然后渐次地传播至日本,对日本来说也属于文化交流的产物。


葛饰北斋,《凤凰图屏风》局部,1835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这幅葛饰北斋的屏风画创作于《富岳三十六景》(约1830年-1832年)之后不久。这幅画脱离了水墨的传统,将中国所强调的五彩的凤凰与日本重视装饰的大量使用金箔的艺术制作方式结合起来,也可以找到其中国的源头。


葛饰北斋《富士越龙图》1849

长野县北斋馆


《富士越龙图》一般被认为是葛饰北斋的绝笔,即其一生最后的作品。这幅画的构图很新颖,富士山上冒起了一股黑烟,在黑烟中出现了龙。龙仍然延续着水墨云龙图的龙的形象,画家将中国的龙与日本富士山结合起来,组成一半中国性格,一半日本性格的混合性主题,极具日本特色,这并非是某一个画家的孤例,江户时代多位画家都描绘了“富士越龙”这个主题。


2

地理与名胜

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都称中国为“汉土”或者“唐土”。首先列举的第一本出版物叫做《名山胜概图》,也叫做《唐土名山图》,主要描绘了中国各处的名山。


铃木芙蓉绘,《名山胜概图》,1801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画者铃木芙蓉将中国的《游名山记》的插图部分原样复制成书,而略去了文字部分,出版于1801年,即江户晚期。图中为道教名山武当山,这本书体现了日本人对中国名山主题的喜爱。


冈田玉山等编,《唐土名所图绘》,1805


《唐土名所图绘》由冈田玉山等人将中国著名的名胜按照地理位置关系以版画的形式编辑在书中,详细地把中国的一些重要建筑在书中通过图像的方式描绘出来介绍给日本人,在日本当时很受欢迎。


在《唐土名所图绘》中有一张中国地图《唐土皇舆全图》,与名山图不同,这张图体现出另外一种描绘方式,以地图的方式记录了中国的地理情况。但是准确性相对较差,由于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了解有限所致。


葛饰北斋,《唐土名所之绘》,1840

耶鲁大学美术馆


葛饰北斋则以锦绘的方式来描绘中国,他将《唐土明所图绘》里的地图形式和半俯视图形式的《名山胜概图》结合起来,绘制了一张中国的全图。这幅图比起长江、黄河,更加强调中国的名山,比如中部山东的泰山、河南的嵩山等,这是葛饰北斋根据当时日本流传的中国名所绘和名山图想象而成的,尽管有些地方由于知识所限不够全面和准确,但仍能看出他对中国的向往。


除了强调名山之外,这张图还着重强调了长城,这是当时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在江户晚期时,日本人更多靠书籍知识、艺术交流来了解中国,他们将不同时间截面上的知识拼杂在一起形成了这样的唐土名所绘作品。


3

历史与传说


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大全图》1829

大英博物馆


葛饰北斋在1829年的时候创作了一套白描绘本《万物绘本大全图》,共有103张画,他所想画出的是包罗万象、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其中关于中国的部分描绘了大量的中国故事。


中国的上古传说


©大英博物馆


图中呈现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包括八卦、河图、洛书以及龙马,内容都是从中国传说而来。


©大英博物馆


图中描绘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氏即炎帝,在中国的传说里是上古时候由渔猎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转为农耕部落的重要首领。


©大英博物馆


这幅图的内容来自中国的历史传说故事《眉间尺》,在《搜神记》中有所记载。


中国历史故事


©大英博物馆


图中描绘了刘邦起义,在芒砀山斩杀白蛇的中国历史故事。


中国物质文化和技术


©大英博物馆


这张图将纸、松烟墨和雕版印刷这三种物质文化以及技术跨时空地整合在画面中,呈现了纸的技术改良者蔡伦、墨的制造者李廷圭和雕版印刷术的制造者冯可道,这三个技术也与浮世绘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当代故事


©大英博物馆


当代故事的部分中则有郑芝龙和吴三桂的故事。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在他建立的海军的基础上,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歌川国贞《延平主国(性)姓爷》1850


郑芝龙、吴三桂的故事流传到日本后,在江户时代被改编成为净琉璃(木偶剧)《国姓爷合战》,大受欢迎,后来演变成为歌舞伎的形式在京都和江户(东京)演出。在葛饰北斋画作里出现的郑芝龙,应该也是与当时的戏剧密切相关。这出戏到今天仍在日本演出,这也体现出当时日本人对中国比较晚近的历史知识或者中国故事的兴趣。



- 未完待续 -




扫码关注“中华世纪坛服务号”

后台回复关键数字获取更多展品信息



监制:昭一

责编:桃盏

资料整理:姚顽

校对:阿清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