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策展笔记|丹青望河山——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世纪相聚

王昭祎 中华世纪坛 2024-03-30



策展笔记

  

2024年2月2日,农历小年。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天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丹青望河山——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天津博物馆藏·三大师精品力作真迹+数字画境展》在中华世纪坛与观众见面。



世l纪l相l聚

中华世纪坛为纪念中华文明迈入千禧年而建,始终秉承以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宗旨。而为中华历史先贤立像,亦是举此世纪盛典之由。这些文化先贤像凝聚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之魂。


齐白石与徐悲鸿,作为近代文化领衔位列其中,并永久矗立在中华世纪坛三层雕塑馆以供后世瞻仰。因此,研究、阐释、传播文化先贤的艺术成就与文化经典,是中华世纪坛廿余载责无旁贷之使命。“丹青望河山”展览作为“中国绘画艺术通史大观2023”的近现代艺术单元,筹备之时正值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徐悲鸿逝世70周年,齐徐二师共同的好友张大千也值逝世40周年纪念,方显意义之重。


2021年清明节齐白石嫡孙齐展仪与东城区灯市口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中华世纪坛参加纪念先贤齐白石活动


2021年清明节学生们在中华世纪坛擦拭徐悲鸿像


(向上滑动,了解更多)

徐悲鸿遗孀廖静文先生为中华世纪坛留言[1]:“悲鸿生前一直很盼望能在中国成立一个外国的美术馆,曾写信给康有为先生呼吁,但始终未能实现,今天在世纪坛看到这么多国外雕塑和绘画原作,感到无限高兴,因为悲鸿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深深地感谢世纪坛让我有机会在不走出国门的情况下,能看到这儿有那么多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谨向中华世纪坛的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鞠躬致敬。”

——廖静文留言。2011年10月12日


京|津|情|缘


自“安格尔的巨匠之路——来自大师故乡蒙托邦博物馆的收藏”到“三国志·文化主题大展”,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与天津博物馆(天津美术馆)多年来保持着密切的馆际交往。天博近现代绘画精品典藏丰厚,据不完全统计,典藏齐、徐、张三位大师作品逾200件。



此三师虽皆故居南国,却都与京津有着不解之情缘。他们的深厚友谊,见诸于传世之合作与共同参与之群展不计其数,但他们三位在日之时唯一举办过的三人联展,即1947年10月18日,地点就在天津永安饭店,时年扛革新之旗的徐悲鸿与北平“守旧派”文人舆论战事正酣,对齐、张二位大师而言,这次联展是对挚友悲鸿先生的一次以画代说的声援,三位“革命的同路人”一同坚守着他们相同的目标与夙愿[2]在此背景下,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特邀天津博物馆共同促成三位大师跨时空再续佳话,传播他们的艺术魅力,颂扬他们的家国情怀,以滋养我们新时代的文化精神。



龙年伊始,燕赵大地腾云再兴。本次展览即是天博近现代馆藏精品首次大规模在京展示。我们珍重再次携手同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的视阈下,共谱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文化新篇章。




提|灯|前|行


正所谓大时代铸就伟大的艺术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年,学成归国的徐悲鸿提笔决绝写下“独立”二字,使其为苍鹰、立马注入魂气,誓愿执笔为刀,劈砍阻挡民族独立之藩篱;

1937年,七七事变。壮游名山大川的“江湖豪杰”张大千被日寇软禁,次年乔装逃离北平辗转抵渝。是年,大千立志以艺报国,与其兄一同在海内外数度办展义卖千幅,共同为抗日奔走;

1939年,北平沦陷三年。倚鬻画为生的八旬白石翁,为了不与日伪为伍,数次张贴谢客门条,“画不卖与官”,闭门隐居铁栅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他们如何在黑暗中提灯前行并探本穷源:

山河何去?

中国美术何从?



齐白石、徐悲鸿与张大千,三人风格相异却相互欣赏,背景不同却互为莫逆。张大千直取宋唐,师古而开今;齐白石摒绝迂腐,尽采田间朴拙生气;徐悲鸿“以西润中”,用悲壮的浪漫主义色彩关照现实。尽管如此,三人在图新思变,复兴中国美术的征途上可谓各师其法却殊途同归。


展览用三个篇章展示了三位大家自1931年至1951年间的作品,从历史背景上看,此二十年正值中国抗战爆发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危亡时刻,从中国美术史维度出发,这一阶段亦是链接古典与现代的重要节点。章节名称分别取自于三位大师的闲章,代表了三位大师各自的精神向往。“贯魂气——居天下之广居”以徐悲鸿寓情时局的动物花卉题材托物言志,串联起徐悲鸿的抗战创作时间轴;“此青绿——万里写入胸怀间”以研究张大千抗战时期山水作品为切口,展示张大千师古不泥的创作精神与他所书写的山河精神图像志;“借山居——太平无事不忘君恩以齐白石源自质朴民间生活的创作为主线,品读白石老人对“理想家园”的向往与喜迎和平的感恩之心。这三个部分即是特色鲜明的个案,也能代表大时代下中国文人的群像——在中西碰撞的百年变局中,丹青赤子们百舸争流又百川汇海。他们从洞见自身的裂变,到推动中国美术涅槃的决心,升华到关照天下苍生的悲悯。这种探索民族“旧邦新命”的使命感与“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时至今日依然闪烁着超时代性的光辉,启迪并照亮着我们的前路。


正是伟大的艺术家不断书写着激荡的时代!



“居天下而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典出孟子,康有为所著《居天下之广居至得志与民由之》有论“夫广居正位大道,皆以天下为量,志莫大焉。”徐悲鸿深受其“伯乐”康有为影响,并在康大力支持下完成学业,于1927年留法归国。是年起徐先后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先后七稿,天津博物馆藏《九方皋相马通屏》据考为其第一稿。之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取材于古代历史寓言的巨幅画作,时值民族危亡之际,这些借古喻今的主题创作激励着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


在“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徐悲鸿先生在不少动物花卉题材中亦蕴含着忧国忧民之情,他的创作关照现实,结合时局变迁,托物言志,将谱写特殊时代的激荡音符跃然纸上。“哀鸣思战斗”与“认识当年旧战场”的战马、“浩然气可恃”之雄狮、吹响“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战斗号角同时,亦然有辛辣讽刺的“颟顸最上策”。其笔下雄狮苍鹰,乃至一猫一鸡、一竹一石,万物生灵皆被点化灵气,赋予浓烈时代寓意。作为“物”的本体形神在悲鸿大师的笔下以业已升华——既与历史大时代下的家国命运紧密关联,也无愧于担当新时代民族精神的文化象征。


抗战期间,徐悲鸿曾携大量作品四下南洋,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加尔各答、吉隆坡、槟郎屿、恰保等地举办画展奔走筹款,徐生活崇尚俭朴,却将全部卖画所得捐献祖国。



“太平无事不忘君恩”

1864年,齐白石出生于贫苦农家。他跨越百年的人生历列强割据、军阀混战、日军侵略与解放战争的离乱,终在晚年迎来太平光景。齐白石一生的艺术创作,无不凝结着对土地的热忱与对安定的渴望。动荡的大时代中,小人物皆如草芥飘萍,一如齐白石的斋号“寄萍堂”的乡愁寄寓。寄萍老人对乡土的怀望,在屋舍、在山林、在水一方。笔下一鱼虫、一花木、一蔬果,无不由真、寄情——既是对身世的感怀,亦是对苍生的悲悯。1940年,年逾古稀的白石老人为表明对日伪的立场,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门条隐居闭门谢客。他笔锋如刀,作《群鼠图》与《虾蟹图》并题“横行到几时”,辛辣嘲时局表明其坚定立场。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百废待兴,齐白石晚年用画笔为中国、为世界祈愿和平与安宁。天津博物馆藏《人和见太平》篆书立轴作于1951年,这一阶段白石老人亦大量创作如《和平鸽图》《祖国颂》《普天同庆图》等爱国情怀题材。1953年,齐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又接受了“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章”。正如白石老人在获奖致辞(郁风代读)所感“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诗云“黄鹤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1934至1939年间,张大千壮游祖国名川并留下诸多传世墨迹。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我们能领略到张大千对杨升、王蒙、石谿等历代名家的致敬,并有多幅对苏东坡诗意的怀想与应和。太华、雁荡、青城等名峰在大师腕下尽现“远看有色”却“近听无声”之境。时值“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方面多次劝诱张大千出任伪职,张推诿不从逃离出京,辗转多地后隐居青城山中。在这期间,张的山水作品师古造化已然登极之势,并隐大时代之情怀于笔下——山河破碎,唯留纸上青绿,心若古高士盼明君之临世。大千此时期之山水是其晚期纵横“泼墨”“泼彩”之法的根基。借古而开今,即将打开中国山水新格局。


1938年10月,张大千辗转抵渝,为抗日筹集举办了“张善孖、张大千兄弟近作画展”;同月与晏济元联合举办抗日募捐画展;12月,“张大千捐募寒衣画展”举行。同年底,其兄张善孖携带自己与张大千的180余幅画作远赴法国、美国举办流动画展,通过美术作品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争取民族解放的抗战决心,他们通过义卖活动将所得款项全部捐出支持抗日。







当齐白石喊出“胆敢独造”,也许正概括了齐、徐、张这三友共同的艺术态度——“敢”。这份“敢”,是他们坚持中国文人精神承袭的同时,守正创新的变通;这份“敢”,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艺术家群体所具有的“当代性”,是百花齐放的争鸣与包容;这份“敢”,横贯时空,直至今日依然能够击穿我们的眼与心灵。


展览现场


一点思考

中华世纪坛艺术委员会召集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先生在《把竹子种在5G的时代——再谈中国画的生命力》[3]一开始既谈到了中国画所面临的“老问题”与“新问题”——如果把竹子比喻为传统文化,中国画该如何面对在现实中生存的“老问题”与在虚拟世界中生存的“新问题”?遥望星河,齐白石、徐悲鸿与张大千三位大师所代表的那一代艺术家们纷纷大胆探寻不同之法,直面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危机”。显而易见,他们的具体方式的确不足以解决我们当下正面临的“新问题”,但试想,如果他们能搭乘时光机穿越而来,他们也许能做出许多震撼我们的事。如此想见,他们的勇敢与创造精神是否能够再次带领我们积极地直面眼前未有参考值的机遇与挑战?

新的边界弥漫着未知的焦虑,也不断勾勒着缤纷而迷人的向往。

(上图)徐悲鸿真迹展区展出的“奔马”

(中下图)徐悲鸿数字画境的“双喜追林奔马奔剧场”与“绘马解剖课”


(上图)张大千真迹展区展出的“桃”

(下图)张大千数字画境的“AI桃”创作互动


同时,吴洪亮先生对于我们该如何在5G时代积极地“种竹子”提出了几个关键词:链接、融汇、翻译与再回来。他认为“中国画在传播角度也有着特别的生命力”,也许这正与数字时代的传播方式暗合着千丝万缕的默契。我们在展览中也借用科技手段做了一点思考与大胆想象:当临摹大家张大千来到AI时代将会如何创作?邀请徐悲鸿先生笔下的生灵们一起出演一场剧反响如何?如果让白石老人为小朋友们绘制一本图画书效果如何?我们希望通过展览破除观众对“笔墨的认知恐惧”,激活身体中潜藏的文化基因密码,接收来自“中国画根系上的能量”信号。


齐白石数字画境的“流墨之河”与“童趣山居”


展览伊始正值农历小年,拉开新春序幕。“丹青望河山”展的主视觉元素取自徐悲鸿的奔马剪影、齐白石“富贵平安”龙瓶图案以及张大千标志性的泼墨青绿,希望这些“龙马精神”元素的组合能令所有共享中国文化基因的观者会心一笑。中华世纪坛在龙年新春期间持续展出的五个展览,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题,以新的阅读方式或科技手段为媒介,期待与观众共同探索“种竹子”的更多乐趣。


上、下图:张大千数字画境的“山水实验”




撰文:王昭祎,“丹青望河山”策展人 

摄影:王猛

(本文亦得到联合策展人安夙、许增华的支持)



注释

[1] 《中华世纪坛文化的殿堂》,中华世纪坛内部资料,2020年编

[2] 《往来千载间》前言《三人行》,徐骥编,2020年,江西美术出版社

[3] 吴洪亮《把竹子种在5G的时代——再谈中国画的生命力》,《美术观察》2023年第3期





 大坛展讯 


“丹青望河山”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真迹+数字画境展


展览时间

2024.2.2-2024.5.5

*2月9日(除夕)-2月10日(初一)闭展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二层 世纪大厅


票务信息


¥58

新春特惠

单人票

原价:¥98

*仅限单人使用

售卖时间:2024.1.29-2.25

¥88

新春特惠

亲子票

原价:¥148

*适用于一名成人和一名儿童使用,15 周岁以下需成人陪同观展,可额外携带一名1米以下儿童

售卖时间:2024.1.29-2.25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即购票





观展

 须知 

1、开放日期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不对外开放;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开放时间为早09:00—下午17:00(16:10停止入馆,17:00清场闭馆)。


2、前来参观的观众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通过微信小程序“中华世纪坛参观服务”实名预约(含儿童),额满为止。预约后逾期或未预约的参观者,将谢绝入馆。


扫码进入小程序,进行参观预约


3、咨询服务电话:010-84187900(服务时间:周二至周日早09:00—17:0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