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香港仲裁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线上直播间活动顺利举办
“新生课堂开课啦”
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2022年10月26日上午,2022香港仲裁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线上直播间活动于腾讯会议举办。此次活动为有效推进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加深同学们对国际仲裁理论与实践的理解,零距离接触国际仲裁前沿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学院多个年级的同学踊跃地参加了此次活动,覆盖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学生。
此次2022香港仲裁周中国仲裁专场以“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与仲裁:如何运作?”为主题,聚焦香港仲裁中心与国际商事领域的联动而展开。
上午10时活动开始,香港大紫荆勋贤、资深大律师、太平绅士、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联席主席袁国强先生致辞,简要介绍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发展现状与其对绿色仲裁等创新领域的积极推动,并对参加此次活动的全球听众表示欢迎与感谢。
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法官任雪峰先生做主题演讲,介绍了在“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下,中国国际商事法庭大力发展商事诉讼、仲裁和调解机制的衔接机制,优化公证制度、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智慧审判体制等以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服务、扩宽国际商事法庭诉讼数据服务与加强双语网站建设等一系列制度革新,有助于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作为跨境商事诉讼争端解决的重要平台,持续优化“一带一路”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中外商贸交流建设行稳致远,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法体系制度。
接下来,由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常驻知名学者范思深教授主持,聚焦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过去四年对“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所做出的独特贡献,介绍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积极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促进替代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与整合智能法院数字平台的发展进程。最后,范思深教授总结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优势,并积极展望其衔接国际化第三方专业商事调解、整合有临时措施和执行程序经验的港仲用户对最高院反馈的可行发展未来。
随后,由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理事会成员、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箫博士主持,围绕“最高法院新举措为香港建设国际争议解决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持”,从实务角度与港仲用户视角介绍港仲加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对中国商事法庭的独特建设,如纳入诉讼调解有效衔接的“一站式机制”仲裁机构,落实多项双边安全的制定实施,为港仲用户提供便利并对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经验参考。
最后,由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杨玲博士主持,围绕“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与仲裁如何运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任雪峰先生、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委员范思深教授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理事会成员、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箫博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别展开讨论,对于中国国际商事法庭作为审判机构的职能与其实体法适用、保全裁定与执行转地的基本规范等详细解释,对“一站式”方案中诉讼调解的有效衔接提出宝贵的建议,并对港仲案件对于内地与香港作为仲裁地的选择及其原因作出阐述。
下午的香港仲裁周期间活动开始于13点30分,主题为“ADR在亚洲:多元化纠纷解决的未来”(ADR In Asia:The Future Is Here)。首先由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Mariel Dimsey致辞,为听众介绍了面临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市场下行,法律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仍保持稳定的运行,并发表了对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其后发展的殷切展望,期待此次香港仲裁周旗舰活动可以圆满举办。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是“仲裁和替代费用:新格局,新机会?”(Arbitration and Aternative Fees: New landscape, new opportunities?),此部分的会议邀请了德辅大律师事务所大律师、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成员Benny Lo,Gilt Chambers大律师Kim Rooney,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联合主席Kathryn Sanger, Burford Capital副总裁Emily Tillett和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主席、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联合主席Briana Young。会议聚焦于香港仲裁程序法新制定的允许并规制当事人在与香港律师为仲裁和与仲裁有关的诉讼、某些调解程序中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时,采用“与仲裁结果有关的收费架构(Outcome related Fee Structures for Arbitration in Hong Kong, ORFSA)这一收费安排,以及项下可能存在的三种合同形式。简要的介绍后,会议成员回答了来自听众的积极提问,并进一步为听众区分了按条件收费协议(Conditional Fee Agreement)、按损害赔偿收费协议(Damages-based Agreement)和混合式按损害赔偿收费协议(Hybrid Damages-based Agreement)三类合约的区别。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加密货币的争议:亚洲仲裁的案例(Cryptocurrency Disputes: The case for Arbitration in Asia),此部分由虚拟货币专业律师、仲裁员Silke Noa Elrifai,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Eric Ng,BC科技集团总经理、总顾问Karen So和礼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Matthew Townsend一起探讨了加密货币的规制现状。此部分聚焦于加密货币相关仲裁所面临的重重困难,虽然对加密货币加强监管已成共识,但由于国情各异和金融市场发展等现实基础差异,各国对加密货币行业的立法进度和监管态度相差很大;且加密货币可诉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导致其天然的跨境属性,导致识别被告的过程复杂,管辖权的确定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部分的主题是ESG在国际仲裁中的影响(Beyond mere greenwashing? The Impact of ESG i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由蚂蚁集团高级副总裁Leiming Chen,年利达合伙人Denise Fung,Twenty Essex大律师Wendy Miles KC和高盖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Christopher Tung带来此部分的讨论。Christopher Tung为大家介绍了ESG的定义,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近几年来ESG、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了欧盟各国所确立的ESG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会议成员认为,如何使得ESG报告和ESG发展理念在香港市场进一步发挥其最大作用,则是接下来相当重要的发展目标。
最后,由终审法院的非常任法官、One Essex Court仲裁员及专家Lord Neuberger of Abbotsbury致闭幕词,肯定了此次香港仲裁周旗舰活动的圆满办理,并殷切希望看到香港国际仲裁不断地优化其自身规则,融合各类法域,拥有更长远的未来发展。
我院一直致力于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因此此次学院特别邀请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我院开设香港仲裁周线上直播间,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触国际仲裁前沿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国际仲裁理论与实践的理解。相信在此次活动中,各年级同学均受益匪浅,对国际仲裁的知识和理念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借由此次活动,法学院的学子们可以感受到国际仲裁的魅力,不断增强自身知识的学习,成为国家需要的涉外法治人才。
供稿人 | 朱天宜 邱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