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大学生婚恋观
一、调查背景
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一项关于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显示,45%的男生和51%的女生已经或即将进入亲密关系,近九成学生认为爱情让自己“更加幸福”。
2018年,腾讯网开展的《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恋爱非常普遍,仅不到12%的人不准备在大学阶段谈恋爱。
然而,高恋爱率的同时,中国的结婚率却迎来五连降。2013年-2018年全国结婚率分别为9.9‰、9.6‰、9‰、8.3‰、7.7‰、7.2‰,2019年第一季度,结婚率下降到6.6‰,创近年新低。
2015年人口小普查数据显示:20-24岁的“90后”(1990-1994年)女性的未婚比例为75%;25-29岁的“85后”(1985-1989年)女性的未婚比例为27%,而“60后”在她们25-29岁时,未婚比例为5%。
在结婚率创新低的同时,中国离婚率近年来稳步增长。2017年-2019年离婚数分别为437.4万、380.1万、415.4万。2019年三季度全国登记离婚人数达310.4万对,同比增长7.1%。其中,率先提出离婚诉求的人数中有71%为女性。从不同年龄段看离婚率可以发现,以80和90的离婚率最为突出。
在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升高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比2016年1786万人减少60多万。2018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仅为10.94‰,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这些数字背后,是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复杂和多样性。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在2018年发布的《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在“如果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结婚对象,您会怎样?”这一问题中:有69.53%的青年选择“继续等待,直到找到理想的人才会选择结婚”;有15.61%的青年选择“保持单身”;有9.34%的青年愿意“降低择偶标准”;选择“将就结婚”的青年仅有5.52%。
2019年上半年,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在开展大学生亲密关系暴力的调查问卷(点击阅读调查报告)结果分析中发现,受访者在识别、思考和解决亲密关系问题中存在一些共性的特点和困惑。同时,我们看到,目前的社会文化和各类思潮对婚恋问题的处理似乎产生了影响,更多元化的处理态度和视角也不断出现,随之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论和迷思。
因此,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婚恋观与实践,我们决定将目光投向大学生这一群体,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透析大学生在多元化婚恋观思潮下,自身的婚恋观看法、可能性的变化与ta们正在进行中的婚恋实践。
二、调查目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学生表示不想结婚?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声称不想生育?大学生对离婚持怎么态度?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对于恋爱和婚姻的具体看法,我们设计了本次问卷。希望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性观念、基本的性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网络热门概念与人物,例如PUA、AYAWAWA的看法。
希望能够通过这份问卷,理解和识别出大家在婚恋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并希望通过代入性别视角,去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尝试找寻可能的答案与解决方法。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04份。问卷主体部分共有27道问题,前26题为客观题,可补充个人回答;第27题为主观题。
本次参与问卷调查的被访者共有804人,其中女性为540名,占比67.16%;男性为249名,占比30.97%;自我认同为其他性别的为15人,占比1.87%。
四、数据分析
(一)恋爱观
1
受访大学生中处于恋爱状态的为少数
在本次问卷设置中,第2-4题是对大学生恋爱情况进行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本次调查的被访者中,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是少数,大部分大学生处于单身状态。
在询问受访者目前的感情状态时,529人表示为单身,占比65.8%;254人在恋爱中但未进入婚姻,占比31.59%;15人已结婚,占比1.87%;6人选择其他,占比0.75%,情况为“不谈感情”、“不谈恋爱”、“已订婚”、“马上进入婚姻”、“不清楚当前关系该如何界定”等。
图4-1:受访者感情状态分布图
2 使用交友软件寻找对象的方式在受访大学生中并未占据主流,但使用率高低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第3题:“你曾使用过交友APP展开爱情吗?(如微信摇一摇、陌陌、探探等)”中,498人表示从来没有使用交友软件,占比61.94%;200人使用过,但没用这种方式找到对象,占比24.88%。106人使用交友软件且成功找到对象,占比13.18%。
不同性/别的受访者使用交友软件寻找对象有明显区别。在问卷数据中表示从未使用交友软件,有388名女性,占受访女性的71.85%;102人名男性,占受调男性的40.96%;其他性别8人,在受访的其他性别中占比53.33%。
综上,在所有性/别中,女性不使用交友软件展开爱情的占比最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受“贞节观”和“浪漫爱”思想的影响,大学女生对被标上了“随便”、“不正经”标签的交友软件普遍持不认可态度。同时,社会上针对女性无孔不入的荡妇羞辱、性别歧视,也使女性羞于使用社交交友展开爱情。
图4-2:大学生使用网络交友平台状况
在使用过交友软件寻求对象的人里,找到对象的占比为34.64%,未找到对象的占比为65.36%,未找到对象的比例更高。其中,找到对象的男性55人,占总使用交友APP寻找对象的男性的37.41%;女性46人,占使用交友APP寻找对象的女性的30.26%;其他性别中也有人通过交友软件找到对象。男性使用交友软件找到对象的可能性略高于女性。3 对交友软件的看法呈多元化,多数受访者持积极态度
在第4题:“你对交友软件的看法”中,366人认为交友软件是个认识朋友的方式,占比45.52%;168人认为可以用来排解寂寞,占比20.9%;217人不会使用,占比26.99%。53人选择了其他,大致情况为:对网络交友的不信任,担心被欺骗和伤害;对网络交友有道德批判,认为只是利用网络的特性使约炮变得更方便或更具隐匿性,但这都是对亲密关系的不负责;对网络交友的失望,认为网络交友并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网络平台的匹配因子选择并不符合个体的需求;仅仅出于好奇;感到无聊;没什么看法,无所谓。
对交友软件持“是个认识朋友的方式”和“可以用来排解寂寞”看法的534人里,201人为男性,在男性受访者中占比81%;321人为女性,在女性受访者中占比59%;其他性别10人。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相较其他性别,大部分的男性使用社交软件秉持“是个认识朋友的方式”,“可以用来排解寂寞”的态度。
同时,对交友软件的看法为“不会使用”的人里,有8人在曾使用过交友APP展开爱情这一问题时选择“使用过,但没找到对象”。这表明,使用交友软件交友失败的经历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受访者不再使用或不再相信交友软件。
4 大学生的恋爱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对感情质量和当下情感现状表示珍惜与重视是共识
在对第5题:“在大学期间的恋爱,你的情况是?”的回答中,154人认为是在为以后寻找婚姻伴侣,占比19.15%;138人没想太多;觉得到了该谈的年纪就谈了,占比17.16%;337人遇到了真正喜欢的人就在一起了,没想过以后,占比41.92%;203人觉得是在发展一段稳定的感情,暂时没考虑结婚,占比25.25%;
48人认为在大学谈恋爱不必当真,毕业后注定要各奔东西的,是成不了的,占比5.97%;大学时期的恋爱对94人来说是ta目前不需要也不想经历的东西,占比11.69%;280人在大学时期的恋爱是想经历但是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占比34.83%;5人选择了迫于同伴、父母以及周围人的压力才谈的。
42人选择其他,占比5.22%,简述为:宁缺毋滥;没有恋爱需求;愿意保持恋爱关系但拒绝婚姻制度;受过往亲密关系伤害影响,不敢再次开展新恋情;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等。
综上,大学生对大学时期的恋爱观,呈现多样性;但过半数的大学生对待大学时期的感情功利性不强;对进入婚姻的想法并不明确。
(二)婚姻观1 传统的婚姻观念在大学生里不再占据主流,大部分人对婚姻的态度摇摆不定
第10-19题、21-22题是对大学生的婚姻观进行的调查。在第10题:“你想结婚吗?”有234人(29.1%)选择了“想”与“不想”,336人选择了说不清,占比41.79%。
如此大比例的举棋不定,说明婚姻对大学生而言仍然是难解的谜题。反而,青年人对婚姻对个体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开始有更多考虑,使得面对那句“你是否愿意?”,年轻人迟迟无法做出回应。
图4-5: 是否愿意结婚
受社会开放程度和个体经济独立程度提高的影响,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选择结婚的人也越来越少。一些受访者表示:许多人没有结婚依然过得幸福,还有许多未婚女性互助团体的兴起,经济能力的提升让ta们觉得保持恋爱关系,不进入婚姻也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家暴频发、亲密关系暴力居高不下、离婚过程繁琐等情况,也让受访者对进入婚姻比较慎重。
选择不想结婚的人中,有3名为已婚状态,且都为女性。选择说不清的,有2名为已婚状态,男性、女性各1名。大学生在进入婚姻后对婚姻产生后悔或迟疑的人中,女性高于男性。
2 多数大学生认为结婚不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个人可以选择结婚或不结婚
在第11题:针对“你认为结婚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吗?”这一问题,668人选择了不是,个人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占比83.08%;82人选择了是的,不结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占比10.2%;38人选择了不知道,占比4.73%;
其他占比1.99%,简述为:结婚对象需要是灵魂伴侣,或者“对的人”;对家庭和社会舆论有压力;自己也可以过好一生等。
选择“不结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受调者中,有9名选择了自己不想结婚,其中女性7人,男性2人,还有1名为已婚女性。前后选项的冲突,也表现了受访者思想的矛盾。
一方面长久存在的父权文化将个人价值与婚姻挂钩,另一方面个体化的价值观以及当前社会结构下就业性别歧视、家务分工不平等与婚姻成本相关的问题都使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不甚积极。
3 价值观、性格、个人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受访者在寻找结婚对象时最看重的三个品质
在第12题:“如果寻找结婚对象,你最看重对方?”中,价值观这一选项票数最高,占比74.5%;性格这一选项其次,占比67.66%;个人能力和发展潜力占比50.5%;剩下得票比较高的为占比28.36%的相貌身材、占比28.36%的生活习惯,占比11.57%的经济条件。而家庭背景、学历、工作、感情经历这些选项的占比都很低,分别为8.71%、4.98%、2.49%、3.36%。图4-7:最看重结婚对象的什么特质
其他占比3.36%。简述为:两人的契合度;列举的选项都在意;户籍;世界观、人生观、依恋程度、共同爱好;不想结婚;对方爱不爱自己;对自己好不好,三观正不正;人品;看那段婚姻关系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不同的关系看重的品质也会发生变化;才华;相信完美;喜不喜欢TA最重要;自己觉得合适,双方家庭同意等。
在第13题:“你认为想结婚的人,什么时候结婚比较适合?”中,389人认为时间不重要,占比48.38%;309人选择了25岁到30岁之间,占比37.44%;66人选择了30岁以后,占比8.21%;39人选择了法定婚龄到25岁之间,占比4.85%;9人选择其他,占比1.12%。
多数受访者希望结婚时不受到年龄的限制,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传统的“先成家再立业”的刻板思想在年轻人中已经发生转变,更多体现出的是对结婚年龄的理性思考。
5 多数大学生对离婚持矛盾态度在第15题:“你对离婚的看法?”中,561人认为这是很寻常的行为,占比69.78%;116人选择了不清楚,占比14.43%;79人表示不赞成,占比9.83%。
其他占比5.97%,简述为:离婚是亲密关系双方的事,旁人不能够进行评判,也不存在是与非的选择;不合适就离婚,对双方都是解脱;婚姻需要维系,但如有个别情况也可以理解;婚姻并不是选择,而是责任和承担,对承诺的履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离婚会对对方造成伤害;充满争吵与暴力的家庭并不会好过单亲家庭;孩子的养育需要父母双方的努力,建议孩子大学之后再离婚等。
在第16题:“如果结婚,结婚后你会因为不满意现状或对方的行为而提出离婚吗?”中,569人选择了先试着磨合磨合,看以后的情况,占比70.77%;78人选择了马上离婚,不想容忍和不知道,各占比9.7%;33人选择了一旦结婚,不会离婚,占比4.1% 。
图4-10:如何解决婚姻中的摩擦
46人选择其他,占比5.72%,简述为:看不满意的是什么原因,再选择。若是原则性问题,如出轨、欺骗会马上结束婚姻;若是工作聚少离多,缺乏沟通等非原则性问题,会尝试沟通;离婚成本很高;看有无小孩;看什么行为,有的能磨合,有的越快离越好等。
6 受访多数大学生不了解婚姻法
在第17题:“你大致了解过婚姻法吗?”中,338人选择有看过与婚姻法有关的新闻,占比42.04%;322人没了解过,占比40.05%;109人看过婚姻法的条文,占比13.56%;有30人不在乎,占比3.73%。
5人选择了其他,大体阐述为:想了解;大致了解过;熟读;参与过民法典婚姻篇修订意见征集,希望婚姻法能出台相关保护政策,扩宽服务人群等。
7 大学生不进入婚姻的原因丰富多样
在第18题:“你认为目前社会一些适龄男女选择不结婚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中,186人选择了喜欢一个人自由的感觉,占比23.13%;211人选择了没有适合的结婚对象,占比26.24%;114人选择了近年来离婚率的飙升对婚姻的恐惧,占比14.18%;225人选择了忙于事业的打拼或者学业的深造,占比27.99%。68人选择其他,占比8.46%,简述是:不想进入婚姻制度被束缚;婚姻涉及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务劳动分配和育儿劳动等,这些问题在当前情形中对女性并不友好;不愿意猜测别人的想法,这是个人的选择;对自我和亲密关系有更多的期待,而婚姻并不能帮助实现;无法注册为婚姻的伴侣类型;经济压力大,结婚成本高;单身没有对象;认为婚姻制度的劣势随生产力发展而更为突出;现行《婚姻法》并不能够保障女性的利益;不愿意负担另一个人的责任;不想生孩子;不婚主义等。
大家对于不结婚原因的选择趋于多样,选择“忙于事业打拼或者学业深造”最多,其中男性74人,占比32.89%;女性148人,占比65.78%;其他性别3人,占比1.33%,女性最多。这反应出许多受访的女大学生结合经验和目前社会上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认为,婚姻会对女性职业产生很大影响。
8 过半受访者认为婚后家务活应该平分
在第14题:“你认为婚后的家务活应该如何分工?”中,409人选择了两人平分,占比50.87%;247人选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交给专业的家政服务人员,占比30.72%;80人选择由工作较轻松的一方负责,占比9.95%;49人选择其他,占比6.09%。其他的简述为:公平协商,没有绝对平分;平时平分,特殊请家政;灵活安排,优势互补;不必分太清;由两人共同商量决定;有余力者多做;谁有空谁做;随便;不需要刻板的规定;希望科技解放家务劳动;回答不了;工作轻松的多做等。
交给工作较轻松的一方里,男性有39人,占受访男性的15.66%;女性有40人,占受访女性的7.41%;也有1名其他性别认同者选择该选项。
仅有4人选择由女方负责,占比0.5%,其中3名为男性,1名为女性;13人选择由男方负责,占比1.62%,其中有6名男性,7名女性。有2名男性选择由薪水较低的一方负责,占比0.25%。这也表明,一些男性默认家务劳动该由女方负责。
选择平分的人中,女性有276人,占受访女性的51.11%;男性有128人,占受访男性的51.41%,其他性别5人;占受访的其他性别的33.33%。男女比例相当,不再默认家务是某一方的义务与责任,而是认为应当双方共同负责,反映了大学生对进步平等婚姻的向往。
虽然“两人平分”这一选项占比最高,但“交给家政人员”占比仍有近1/3。可以看出大学生很多对家务不甚了解,大多基于想象。购买家政服务所需的经济开支并未纳入大学生现下的考虑范围,导致其也没法看清真正生活中家务分担的实操情况会是怎样,想当然作出选择。也许只有真正与伴侣独立生活后,问题才会明朗。所以是否能在实践中实现家务平分,结果可能不太乐观。
在第22题:“你认为女生在结婚以后是否应该以家庭为重?”中,442人选择了看个人选择,占比54.98%;316人选择了事业同样很重要,占比39.3%;28人选择应该以家庭为重,占比3.48%。
图4-13:女性婚后是否应以家庭为重
17人选择其他,简述为:无论男女都可以选择打拼事业或全职在家。应该尊重对方的劳动;家庭也是事业,全职太太/妈妈也是一份值得尊重的职业;男生有钱,女生不必工作;家庭责任无论男女都需承担;自己最重要;应该问男生是否该以家庭为重;婚后也要有自己的空间;事业为先等。
按照性别来看,28人选择应该以家庭为重,8人为女性,占比1%,20人为男性,占比8%,男性高于女性。这表明,部分男性还是默认女性的主要价值应该体现在私领域,而综合其它问题来看,大部分女性受访者仍然认为承担家务不是女性的专利。
在第19题:“你会考虑生孩子吗?如果生会考虑生二孩吗?”中,283人选择了不知道,占比35.2%;259人选择不会,占比32.21%;178人表示会生二孩,占比22.14%;84人表示只生一个,占比10.45%。
考虑生育的262人中,男性105人,占受访男性的42.17%;女性153人,占受访女性28.33%;男性生育意愿最高。选择了不会的259人中,61人为男性,占比24%;181人为女性,占比34%,女性高于男性。
已婚受访者中,9人考虑生育,其中4名女性、1名男性考虑会生二孩;3名、女性1名男性考虑会生一个小孩;1名男性和1名多元性别者考虑不生小孩。
从数据上看,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的生育意愿差距,也基本和女性是否愿意进入婚姻成正比。已婚的受访者,仍有一部分不考虑生育。受访者中,不想结婚但有生育意愿的有37人,其中女性21人,男性13人,其他性别3人。不将婚姻和生育关联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想法。
在第20题:“你认为生育是人生中必须的部分吗?”中,648人认为不是,个人可以生孩子也可以不生,占比80.6%;97人认为是的,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占比12.06%;49人选择了不知道,占比6.09%。
图4-15:生育的意义
选择其他的简述为:希望有孩子,但过程太痛苦;有没有都能接受;对培养孩子感兴趣;领养;看身体;生孩子是夫妻双方的事,生几个自己无法决定。
在第23题:“在育儿方面,您认为哪方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中,732人认为父母双方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占比91.04%,有少部分人选择了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29人选择了其他,简述为:各司其职,同等重要;责任共担,无法精确量化谁多谁少;看工作;收入较少一方;社会支持;男性应该花比现在更多的时间;国家政府;自己;看谁更愿意多承担;孩子;7岁以前母亲,后面父亲;需要相互配合,阶段性不平等可以接受等。
选择其他的,占比1.74%,简述为:如果因为孩子做了家庭主妇就会;是社会现状无法避免;一定的影响是有的,但社会的制度也在改变等。
认为不会造成影响的70人里,男性有35人,占受访男性的14%;女性有34人,占受访女性的6.2%。可见男女在“婚姻对女性事业影响”是存在认识偏差的。
有受访者也提到:社会惯性和规训越迎合男性利益只会愈发打压女性的职场空间,女性在这个背景下,只能在“甜蜜中”相信自己可以分担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但这样下去,女性自身的经验就更难被男性所理解。
(四)性观念
1 性不再是禁忌话题,但大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缺乏了解在第6题:“你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中,395人表示可以理解,占比49.13%;283人认为应该建立在稳固的爱情基础上,占比35.2%;59人不赞成,占比7.34%。
选择其他的简述为:开心就好;无所谓;注意防护措施;建立在安全、平等、互不伤害、保护隐私和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性爱是一种获取快感的方式;完全赞成;是个人自由;可以理解别人,但自己不会;性不应该跟婚姻扯上关系等。
不赞成里,女性47人,男性11人,其他性别1人,女性人数比例较高。虽然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念中,多数人已经慢慢脱离了传统贞操观的束缚,对婚前性行为持开放默认态度。大学生的性观念不再完全受到婚姻的禁锢,性话题也不再是不能言说的禁忌。但传统的贞操观念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的性自由,其中,对女性尤为明显。
在第7题:“你认为你对基本的性知识了解多少?”中,521人认为自己了解一点,占比64.8%;244人认为自己非常精通,占比30.35%;18人表示自己不清楚,占比2.24%;1%的人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
选择其他的简述为:了解70-80%;约90%;不确定基本性知识的范围;知道自己需要知道的那部分等。
认为对性知识非常精通的人里,女性150人,占受访女性的27.78%;男性87人,占受访男性的34.94%;其他性别7人。其他性别占比最高,这可能源于TA们接触到了更多性与性别的知识,完成了自我认同,也加强了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源于社会性别对于男性的要求,“不能说自己不行”让男性不得不扩宽自己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让男性在性方面有一定的压力。
2 被调大学生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在第8题:“你的性知识主要来自于?”中,690人选择来自网络,占比85.82%;377人选择来自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占比46.89%;254人来自学校的教育和书本,占比31.59%;199人来自色情读物及影像,占比24.75%;58人来自父母亲戚长辈的教育,占比7.21%。
图4-20:性知识来源
可见大学生接受性教育的渠道主要是非官方渠道,学校和家庭在性教育问题上相对缺位。而非官方渠道获取的性知识不一定正确,这表明扩大性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比重十分重要。
3 仍有大学生不知道正确的安全措施在第9题:“如果进行性行为,你会采取何种安全措施?”选择安全套的最多,有663人,占比82.46%;263人选择没有过性行为,占比32.71%;166人选择短效口服避孕药,占比20.65%;131人选择体外射精,占比16.29%;82人选择计算安全期,占比10.2%;69人选择事后服用紧急避孕药,占比8.58%;6人选择不采取安全措施,占比0.75%。26人选择其他,简述为:男性结扎、皮埋、指套、避孕环、水性润滑油、提前服用PrEP、清洗、口交膜等。
在第七题“你认为你对基本的性知识了解多少”里选择了“了解一点”和“非常精通”的765人里,有195人选择了体外射精、计算安全期以及事后服用紧急避孕药这几种错误甚至是对身体伤害非常大的避孕方式,占比25%。这说明,一些大学生自认为对基础的性知识有所了解,但实际上对基本、科学的避孕方式缺乏认识,这也表现大学生性知识的匮乏。
进一步筛查,能够选择正确的性行为安全措施的有348人,仅占受访者的43.28%,结合其它数据,反映出在性实践对大学生来说不再神秘的同时,大学生性和安全性行为知识的普及仍然任重道远。
包丽母亲和身边朋友认为,牟林翰的折磨是导致包丽自杀的主要原因。包丽自杀事件的曝光,引发舆论对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控制、PUA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Ayawawa,社交媒体网红,拥有粉丝数百万。通过情感咨询、婚恋培训、开淘宝店、微商等模式营利。Ayawawa提出,女性只有讨好异性,提升伴侣价值,降低不忠诚度,才能让男人选其为长择对象,进而成功步入婚姻。
在第25题:“你如何看待PUA这种通过技巧和心理学应用,去接近、搭讪异性甚至操纵异性骗财骗色的行为?”中,529人表示不赞同,占比65.8%;158人不完全赞同,但是一些方法在生活中能用得上,占比19.65%;62人表示不清楚,占比7.71%。
图4-21:对PUA的态度
选择赞同的8个人中,5名为男性,2名为女性,1位其他性别者。实际购买pua教学的也是男性比例最高,这也展现了男性更易接受通过“技巧”获得感情。但pua涉及亲密关系暴力,不仅造成对当事人的伤害,有些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的相关规定,这也表现了多数大学生对涉及婚恋的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在第26题:“你如何看待Ayawawa的“女性只有通过讨好异性,婚姻才能够幸福”的观点?”中,609人不赞同,占比75.75%;126人不完全赞同,但是一些方法在生活中能用得上,占比15.67%;5人赞同,占比0.62%。
选择其他的简述为:取决于个人性格;单方面付出得不到幸福;现实的确如此;经济独立性才是根本;女德在线教学;幸福是尊重自己;传统观念,男强女弱,女生自爱才值得被爱等。
而在性别分布上,选择赞同的5个人里,4名为男性,且受访者中,赞同pua和ayawawa的人完全一样,男性最多,可见性别平等观念仍急切需要在大众中普及。
五、小结
1
大学生在恋爱观、婚姻观和生育观中存在明显性别偏差
男性更喜爱使用交友APP,且对交友软件有更多正面评价;这可能源于传统性别观念对女性思想的束缚,女性在寻求亲密关系中处于被动一方;另一方面,由于传统与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使用交友APP的女性会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
生育观上,本次调查中,相较女性,男大学生的生育意愿更强烈,很少男性不考虑生孩子;“生育是人生必须”是大部分男生的共识,且其中大多男性希望生二孩。可能由于现实生活中在生育、养育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成本的是女性而不是男性。
物价上涨、就业压力大、赡养小孩开销等经济因素已经对大学生的生育意愿产生了一定影响,女性因生育而需要作出的牺牲更是使女性大学生生育积极性降低。
针对女性在生育中付出的更多代价,部分受访者为女性的平等权益发声,希望能消除和减弱女性因生育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如,同工不同酬、非法辞退、升迁受阻、产假影响等。
2
大学生的恋爱观十分多元,独立性与自主性强
不同于网络舆论对大学功利恋爱观的刻画,大学生比起物质和前途更看重的是感情和共同话语。同时,许多大学生认为婚姻和恋爱要分开,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
恋爱观多元的同时,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也越加开放,婚姻不再成为必选项,对于现代不结婚现象没有统一的定论,离婚也不再是“丑闻”。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看待婚姻是随性且无所谓的,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
这种认识使得ta们能够以契约精神去履行婚姻中的义务,享受婚姻中的权利,也使得ta们不再将婚姻与一生绑定。遇到情感有摩擦,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是先磨合,面对婚姻,ta们有自己的理性。
3
大学生们婚姻观念开放的同时,相关知识依旧匮乏许多大学生自认对基础的性知识有所了解,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大学生不能掌握科学避孕的方法。获取性知识途径大多依靠非官方的网络途径,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缺位。
另外,部分大学生对婚恋相关法律法规并不了解。许多年轻人对于如何恋爱、经营婚姻的认知和思考太少,很多不知道为何要开始一段亲密关系,也不知道如何和平结束一段关系。这表明向大学生科普性与性别平等观念及情感教育、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十分重要。
4
多数学生对PUA和AYAWAWA等“情感知识、技巧”持否定态度大学生对性别不平等的恋爱关系有一定的反思,比起不平等、充满暴力或失衡的恋爱,多数人都渴望建立平等、尊重、美好、无暴力的亲密关系。
对此,我们将设计一系列符合大家需求的活动,定期开展性教育及《婚姻法》、《反家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普讲,为大学生构建性别平等的恋爱及婚姻关系提供更多的帮助。
项目支持 | 云南省妇联权益部
技术指导 | 欧晓鸥
撰文 | 廖望、杨田
编辑 | 豆子、小路
排版 | 望望
小组往期原创文章
我们是谁
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
云南高校性别平等促进小组成立于2015年7月,是立足于云南省高校学生的性别平等倡导与行动小组,反对基于性与性别的歧视,关注和争取性与性别相关的权利。
我们做什么
沙龙、工作坊
阅读或讨论性与性别相关主题
扩宽、理解性与性别知识
戏剧表演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
小组核心团队产出了
云南首部由学生独立创作和演出的
关注性与性别议题的戏剧——《Ta》
找我们玩
阅读沙龙、话题讨论、工作坊、
戏剧创作与表演,
所有的活动,都欢迎你来参与。
我们的邮箱
TAxinxiang@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小组报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