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0期亮·晚餐| 观点 韩旭:出版或是教育?知识付费市场的两大逻辑

FlameChina
2024-08-23

亮·晚餐丨第170期

“知识付费下半场一定要深耕精品化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曜为资本董事总经理韩旭先生在本期亮晚餐中,分析了知识付费发展的两大商业逻辑,在他看来,无论是从何种逻辑进行挖掘,高质量的知识付费都大有可为。

韩旭

曜为资本董事总经理


先聊一下我对整个大行业的理解。


我一直认为,整个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也是一个必然,它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最后一波红利, 2014年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付费概念,但很多比较敏锐的媒体人已经在微信上做公号。那时候公号自媒体内容创业者,大家更关注三件事:出名、涨粉、变现。


怎么变现?大家还没有清晰逻辑,但要先把粉丝拉上去。当时的逻辑是,粉丝上去了,有了流量就靠广告变现,这是最基础的。有了流量以后,加上手机支付的便捷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特征,知识付费应运而生。其实知识付费也就是内容付费,大家为了好内容才去对内容本身付费。


大概在2017年左右,整个流量红利见顶,导致了很多知识付费的形态在在2017年达到高峰。大家很清楚,所谓1.0知识付费实际上是一个流量变现的生意,内容商把之前在微信公众号积累的用户先收一波费,也就是所谓的“割韭菜”逻辑,这种行为是极大伤害整个行业发展的。

那么未来怎么走?从公司角度来讲是模式的探讨,到底发展为一个出版逻辑,还是发展为一个教育逻辑。比如罗辑思维想做互联网界新形态的教育公司。


做出版是一个流量生意。像喜马拉雅要有足够多的流量和品类,再去做这种所谓互联网内容的出版,因为量和渠道在那儿,所以付费的体量也摆在那儿。如果说像单一的CP,一定把产业链做深、做专,才有更多付费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大的行业宏观看法。


回到整个商业模式,简单讲就是内容、流量渠道、用户及衍生。刚才说流量的见顶,所以公域流量基本没有太多剩余价值了,大家更多去挖掘私域流量(抖音、微信内剩余流量)等。流量见顶怎么办?只有从两端找机会:

第一,内容端,内容是不是做得足够好。如果施总是5万用户,内容真的被他打造一个公认的“中国医疗投资第一人”,如果真的内容精品化到那个程度,付费绝对不止5万,肯定到50万甚至500万的量级,而且我相信不只是一波付费,因为内容足够精品,能够持续产生内容,大家也会持续为精品内容付费。


第二,深挖用户及衍生。跟知识付费相关的衍生,肯定是垂直类教育领域来走,相辅相成。内容做得好,做线下教育才有可能把客单价从199,提升到1999甚至19999。


所以所谓知识付费下半场一定要深耕精品化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垂直类用户衍生还要往教育行业去做。因为教育市场是更大的万亿级别的市场,那里面整个用户的黏性、付费需求和金额不同,垂直品类里面机会更多。


因此,我们觉得以上两点能够破局。这是大概的一些简单思考,跟大家随时交流。谢谢大家!

 

本期亮·晚餐嘉宾合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FlameChina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