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把教育常识变成社会共识

朱永新 中国教育学刊 2023-08-28

本刊刊载之全部论文,从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审稿费、编辑费,如有言称收费者,必为假冒。

欢迎投稿→

官方网站:www.jcse.com.cn

作者朱永新,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当我们谈到科学的时候,总觉得它很高深,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所以需要普及;教育离我们很近,我们觉得都懂,而恰恰越是离我们近的东西,往往我们越是不了解,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在,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内卷、躺平等系列问题,都与教育科普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很多教育学家认为的常识性问题并没有成为社会的共识,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家长们为什么那么焦虑?因为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都希望孩子是第一名,可是科学告诉我们第一名只有一个。所以与其去追求第一名,不如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正如我一直在讲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素质比分数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这些都是在教育理论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也是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的结论。但是整个社会并没有形成共识,所以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抱有过高的期待,都希望孩子去实现自己曾经没有实现的梦想,帮助大人们去圆梦。这说明,教育科普显得尤其重要。然而,这么多年来我们并没有认真做好教育科普,甚至在教育界内部教育理论家与一线教师之间也有一条无形的鸿沟。如何把教育常识变成社会共识?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强专业的力量。教育科普需要真正的专家、专业的立场。普及不能离开科学本身,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伪科学和反科学。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家庭教育市场中的许多图书,其中有很多从理念便是错的,更像是成功学的一套思路。因此,专家的立场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专家如何去言说也是一个问题。前年我写了一本小书《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上市不到一个星期第一版就卖完了。我的另一本书《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到现在已经是20多次印刷。教育理论界的书卖得这么好的并不多见,主要是因为我刻意地、努力地去讲故事,特意用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的话来言说。我在写作的时候就在思考如何让这个理念让大家所理解、向往。因此,必须用最通俗的方式、最能够让老百姓接受的方式和话语去写。其实,在20年前我在做新教育的时候就受到了一个很大的启发。当时我看过一本管理学家德鲁克的书,他说作为一个学者出多少书、有多少理论并没有多大意义,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能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那如何改变生活和走进生活?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科学普及的道路,让更多的人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实践,那么你就要用大家能够接受的话语方式。我在2000年出版的书《我的教育理想》至今已经印刷了60多次,但依然受到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欢迎。自此,我便明白了教育可以是很温暖的,可以是和大家走得很近的。

第二,加强榜样的力量。教育科普需要普通的榜样、草根的故事。做科学普及一定要讲故事,树立草根的、民间的榜样。当前我们树立的榜样绝大部分离我们很远,一般的家庭根本无法实现和达到,普通人的生活案例太少。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需要更多地运用最普通的、最草根的一线教师的案例,来自生活的案例。

第三,加强媒体的力量。教育科普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及时组织讨论。当前,有些媒体尤其是少数自媒体对于教育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有时候在制造焦虑、贩卖焦虑。媒体通常会选择故事,但是它不知道怎么去选择好故事。这主要是因为媒体的教育素养不够,而教育专家没有出现在“教育现场”,没有直接去给他们讲故事,所以我们需要专业性的媒体。

20年前,我曾经跟冯骥才先生做过一次比较有深度的交流对话,之后我们想尝试发起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大讨论,但最后没有实现。其实,我们的教育真的需要开展一场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样的大讨论,搞明白到底什么是好教育。我觉得唐江澎校长只是开了一个头,并没有真正地撬动起来。全社会都应好好地讨论到底什么样是好教育,到底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应该不应该给孩子童年生活有更大的快乐,应该不应该让他们做成自己喜欢的事?教育的很多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大家一起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我认为,学校与家庭携起手来,媒体与专家携起手来,可能我们的教育会更加美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科普的确意义重大,而且任重道远。


本文内容刊登于《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四期,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图片来源于包图网,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ID:zgjyxk)‘’


关于本刊

《中国教育学刊》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会刊。1980年创刊,月刊。刊物定位于教育应用性研究,是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坚持理论创新、彰显实践引领、发扬学术民主、萃取科研精华”为办刊宗旨。

《中国教育学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教育学刊》主要读者对象是:中小幼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管理与研究人员,以及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所有热心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儿童成长的人士。



下期预告






柳夕浪/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
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劳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归根到底是由劳动和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劳动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任务等基本问题密切联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内容,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稳定重心所在。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并不会因为现代科技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而让位于“休闲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无论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劳动世界角度看,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点我“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