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公正信裁,笔抒发展新篇——广仲“翻译之星”搭起对外交往之桥
翻译之星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艺术大师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曾说:“素描是艺术的道德担当。”同样,翻译是对外交流的责任担当。
当前,随着我国仲裁事业日益走向世界,翻译在国际仲裁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2月,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组织开展了“翻译之星”评选活动,时在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就职的刘洋同志,结合自身留学经历,发挥语言专长,积极服务涉外翻译工作,获得评委一致肯定与好评,成功摘下“翻译之星”。
地处南沙区的南沙国际仲裁中心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
三江汇集之地,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枢纽,拥有大量贸易投资业务的广州市南沙区在涉外仲裁业务需求日益增长,地处南沙区的南沙国际仲裁中心承担着大量的对外交流活动,而翻译则在对内外沟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提起翻译,许多人都会予以“光鲜”“高大上”的标签,殊不知,每一场涉外翻译活动的背后,都需要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有着多年留学经验的刘洋来说也不例外。
口译工作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除了具备踏实的语言基础、优秀的语言能力,口译工作者还需提前熟悉外交、外事业务,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应对临时现场情况。因此,每一场活动对刘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凡事必敬,刘洋从不打无准备的仗。刘洋表示,口译工作需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准备方向和重点,要做到“知己知彼”,以达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每次会谈前,刘洋除了要充分准备对方国家仲裁机构的基本信息,也要清楚广仲的一些最新数据和重点项目的专用译法,还需掌握一些广博的非语言知识,如外事方面的礼节、出席人员的头衔、介绍顺序,储备对方国家知名哲学家、诗人、谚语典故、风景名胜等知识。侃侃而谈下,是刘洋在脑海中重复了无数遍的场景模拟,其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随行人员的认可与肯定。
自2018年入职以来,刘洋先后参与了“广州标准”涉外推广、ODR平台建设涉外沟通工作,在第六届环太平洋法律论坛、赴泰国领事馆登门拜访等外事活动负责现场口语翻译工作,架接起了广仲对外沟通交流的桥梁,展现了广仲仲裁秘书的对外交往的专业形象,对外讲好每一个广仲仲裁故事。
一名优秀的译者不仅具备现场快速反应的口语翻译能力,其扎实的书面语言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也同样经得起考量。
2021年,刘洋与同事共同参与由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第十五工作组开展的《国际仲裁程序令组织事项写作资料汇编》(以下称“《汇编》”)的中文翻译工作,并承担了统稿工作。《汇编》反映了国际仲裁界对组织国际仲裁程序事项的关注,为仲裁程序中许多常见的事务性问题提供了合理的通用规则和程序性示范。《汇编》翻译工作的圆满完成,使《汇编》首次以中文形式展现在中国仲裁界面前,也为国内外仲裁程序接轨作出的有益探索。
无论是从无到有的翻译,还是对现有英文材料的校稿,刘洋都会一字一句地推敲打磨,重点把握好书面语言的语法及引用数据的精确性,同时避免机械地翻译中文中的固定表达,力求使用地道的对应意译,使得翻译语言更符合本民族语言特征和文化。此外,对于一些专有词汇,刘洋尤为注意,用词以外交部官网发布的专用翻译为准,力求展现广仲在外事工作中语言使用的严谨与专业。
回首来时路,一项项外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一份份涉外文书的圆满完成,都见证着刘洋一次次的坚守和努力,见证着广仲收获来自行业和国际日益增长的认可和信任。
互联网仲裁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国际性、专业性的高端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在广仲,还有许多以刘洋为代表的优秀译者,他们或是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境外知名专家学者,或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通晓国际经贸规则的境外仲裁员,或是拥有境外留学经历的仲裁秘书,或是精通英语、德语、法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印尼语等多种外语的专门人才……他们身兼数职,他们在多个角色中切换自如,积极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向世界更全面地展示广仲形象,传播中国仲裁声音。
在组建高端人才队伍的同时,广仲还注重培养能够掌握仲裁前沿理论、熟悉实践最新趋势的国际性优秀人才。广仲充分发挥南沙国际仲裁中心港澳法律专家委员会的智库功能,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建共联,储备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仲裁后备人才,引领互联网仲裁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广仲将继续打造建设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的仲裁队伍,持续加强与国际知名仲裁机构、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相关涉外仲裁业务中形成话语权,在国际仲裁舞台上发出高质量中国声音。
想了解更多法律问题
请点击下方“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