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推荐 | 垃圾分类的实践教训和基本对策

鱼丸米线 固废观察 2022-07-08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与中国政法大学讲师陆健博士团队合作,发布的《无悔前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教训和基本对策》报告,梳理了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常见的四大问题和10项认知误区、无效做法。(素材来源:垃圾分类行业俱乐部)

是在工作中以人工分拣替代居民分类投放;是认定“分类投放需要更智能化”;是认为仅靠贴标语、办活动、送垃圾分类桶,就能带来公众行为的改变;是认为“分类投放设施越方便居民越好”;是花钱买垃圾,例如引入积分制、设立绿色账户等做法,虽有助于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但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符合经济规律等,尚存争议;是厨余垃圾处理走捷径,如推广家用厨余粉碎机等;是垃圾收运、处理等后端尚未准备好,就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等前端工作;是部分地方政府做“甩手掌柜”,盲目依赖第三方,如“互联网+回收企业”等;是对低价值可回收物等难回收物,仅靠政府补贴等方式“兜底”,而生产者责任却缺位;是政府系统中非住建环卫部门参与有限。

 

研究人员将这10种表征归纳为四大问题

一、不相信公众能够改变,对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缺乏信心;

二、把改变看得太简单,对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识别不清; 

三、急于求成,对垃圾分类的必经之路看不清或不愿直面; 

四、要角缺位,顶层设计不完善、多元共治不充分、各方责任义务不明确。  


问题1:缺乏科学指导,对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缺乏信心



具体表现:在工作中以人工分拣替代居民分类投放;认定“分类投放需要更智能化”

有的地方,由专人分拣来代替居民做垃圾分类,比如保洁员、指导员、分拣员。但《报告》指出,无论从资源投入、产出质量、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角度看,先混后拣都达不到垃圾分类的整体目标和要求。当然,垃圾分类工作并非不能有二次分拣,而是要认真考虑二次分拣应在哪个环节进行、怎样实施。

此外,《报告》认为,一些地方过度推崇智能垃圾设备,但其实际使用中,并没有带来实际治理绩效的提升,甚至导致一些额外管理的负担,如技术设置局限性较大、机器操作繁琐、机器市场报价较高、后期管理运营成本高等。从当下来看,基于公众意识提升、行为改变的分类模式已得到大量验证,学习和优化这些模式是务实之举。


问题2:对影响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识别不清



具体表现:认为仅靠贴标语、办活动、送垃圾分类桶,就能带来公众行为的改变;片面追求分类投放设施便民化

《报告》指出,垃圾分类宣教活动中,居民感受了氛围、获得了知识和“硬件”,却并不一定就会自觉地分类投放。关于垃圾分类的宣教,有一些常见做法,比如贴标语;组织专家讲座、游戏问答等集体活动;送居民分类桶、垃圾袋。但事实表明,这些做法投入不少、收效不大,有可能沦为走过场。

同时,真正能制约公众开展垃圾分类的,并不只是“有点犯懒”,因此,仅靠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靠近居民家门口的便民设置,居民的分类投放意愿也未必很高。复旦大学课题组的李长军博士分析,上海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效果近年大幅提升,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确保基本硬件设施的到位;二是明确志愿者、保洁员对其自身的工作定位,并且通过他们的行动和行为调整,让居民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三是经培训的志愿者在居民的垃圾投放时间段值班,并注意指导和服务过程“动口不动手”。


问题3:急于求成,对垃圾分类的必经之路看不清或不愿直面



具体表现:不可持续地花钱“买”垃圾;厨余垃圾处理走捷径,如推广家用厨余粉碎机等;垃圾收运、处理等后端尚未准备好,就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等前端工作。

一些地方花钱“买”垃圾——如引入积分制、绿色账户等做法,通过经济奖励的形式来促使居民分类投放。《报告》指出,这有助激发不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但它是否可持续,尚存争议。首先,这种做法如果不配合其他行为干预,一旦停止就难以持续;其次,这种做法本身在经济上确实难以持久,因为为了达到激励门槛,经济回馈往往超过废弃物本身的市场价值,违背了经济规律;第三,目前各地逐渐立法确定了垃圾分类是公民的责任义务,过度使用经济激励就显得不合时宜。

还有一些地方处理厨余走捷径,例如对快速堆肥机、厨余粉碎机等趋之若鹜。快速堆肥机价格不菲,运行成本很高,其产物并不是真正的有机肥料,而是烧焦和脱水的有机废料,甚至可能会给土壤造成损害。而厨余粉碎机也只是做到了垃圾转移,而非处理。

还有一些地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就开始强制居民分类投放,严重影响公众积极性。“诚然,要求地方马上要有建好并运行的设施,并不现实,但至少要有能够向公众说明的设施建设规划,让公众有清楚的预期。”毛达说。


问题4:要角缺位,顶层设计不完善、多元共治不充分、各方责任义务不明确



具体表现:部分地方政府做“甩手掌柜”,盲目依赖第三方;对低价值可回收物等难回收物,仅靠政府补贴等方式“兜底”,而生产者责任却缺位;部分地方政府的非住建环卫部门参与有限。应对垃圾问题,政府不能缺位。一些地方政府,喜欢把辖区内的垃圾分类整体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只去做些表面考核。这种模式存在巨大风险。一是企业本身的经营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一旦出现问题,服务中断,会严重影响公众对公共服务的信任;二是企业追求利润,甚至是短期利润,容易缺乏对公共性和长远性的考量,而这本身应该由政府来思考和引领。应对垃圾问题,企业不能缺位。一些地方政府直接以经济补贴,“兜底”回收低价值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电子废弃物等。但政府的参与方式值得商榷:是通过转移支付,把回收不经济的东西都“包圆”了,还是更好地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从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看,由生产者直接履行回收责任、承担回收的费用,既可提高难回收物的回收率,又可反向促进企业革新产品和包装设计,减少垃圾产生。这种干预形式的转换,并不排斥政府的转移支付和补贴,而是把它用到更有效的地方。应对垃圾问题,非住建环卫部门也不能缺位。这项工作涉及住建、城市管理、发改、生态环境、商务、工商、市监、交通、民政、教育、卫健、农业农村、精神文明办等多个部门。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做好相互协作。有专家建议,需要建立一个更高位阶、跨部门的机构或机制,来完善包含垃圾分类在内的整个垃圾管理的顶层设计与部门协调。



专家支招怎样避开这些坑?


研究人员认为,我们既要对公众行为改变和习惯养成有信心,也要多作创新,避免工作方式的单一。例如,建立志愿者及值班制度;强化居民主体责任,开展志愿者、保洁员培训,鼓励志愿者和学生上门宣传等;完善硬件设施,如垃圾厢房的建设和卫生管理,洗手池、灯光等的配备。

推进垃圾分类,需要信心、耐心,也需要科学规划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研究人员建议,在政府层面,完善全国性的法规、制度,建立高位阶、跨部门的垃圾分类总体指导和协调部门或机制,在基层强化“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考核标准、考核体系,有效引导和管理第三方服务;进一步完善、扩大、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形成培育和支持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参与的长效机制。

贵州高远环保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兰亚军建议,更加科学地检验垃圾分类的实效。“我们说的实效,不是1堆分成4堆,而是要真正地减量。”他认为,应关注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总量和人均垃圾产生量是否下降。

为了推动生活垃圾减量,爱芬环保、乐芬环保联合创始人郝利琼提出垃圾收费的建议。她认为,不管是针对居民家庭的收费,还是针对社区的收费,都应该把垃圾分类收费放到日程上来。“只有这样我们前端的减量才能真正有效,否则永远都是大量地产生垃圾,然后不断地处理垃圾,这会给城市带来更大的处理压力。”



分享国外经验:六大方法值得借鉴


在欧盟,2017年,平均垃圾循环利用率为46%。但国家间差距较大,德国(67%)和斯洛文尼亚(59%)领跑,东欧国家则表现逊色。前国际固体废弃物管理协会技术合作部门主管唐皎表示,欧盟生活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遵循3项目标4项原则:3项目标包括避免和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保护资源,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项原则即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就近处置原则、废弃物层级原则。其中,废弃物层级从高到低的优先处理顺序,依次是源头减量、重复使用、循环利用、再生利用和处置。
在美国旧金山市,近20年来,通过源头控制部分垃圾的产生、旧物循环再使用、分类再生和堆肥项目,实现80%的垃圾分流率目标。“零废弃村落”行动发起人陈立雯曾在旧金山访学,并多次与旧金山市政府零废弃部门官员就城市垃圾处理经验进行交流。她认为,旧金山市成绩的取得,来源于3方面的努力,一是实施了强有力的垃圾减量法规,二是和有共同价值观的垃圾管理企业合作,一起不断创新垃圾减量项目,三是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刺激机制和开展大量的教育活动,推广了回收和堆肥文化。在韩国,“从量制”厨余垃圾收费体系,以经济激励的手段,有效减少了食物浪费。居民的厨余垃圾以称重计费的方式回收,产生并倾倒的厨余垃圾越多,要交的钱也就越多。韩国中央环境政策委员会、绿色增长委员会委员金光任重点介绍了这个管理体系,并表示:“厨余垃圾管理是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无独有偶,同样采用垃圾回收“从量制”的意大利帕尔马市,也成效显著。与会嘉宾、意大利帕尔马市前副市长Gabriele Folli介绍,帕尔马市的生活垃圾执行按量付费制度后,分类回收率从2012年底的48%,提高到2017年的80%。中国政法大学讲师陆健归纳:“国际上的垃圾分类经验,可以概括为6点,分别是循环优先、去匿名化、前后衔接、经济激励、社会参与和严格执法。” 其中,去匿名化是指垃圾投放的过程能被管理者或者邻里看见,如果完全看不到,就属于匿名的状态。一些地区采用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方式,实现“透明投放”,让邻居之间感受到互相监督的压力,促使居民在垃圾分类时更加注意,有效提高了垃圾回收率。 此外,前后衔接,打通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流程;社会参与,发挥了学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多元主体的作用,做好环境教育、环境传播和环保行动;严格执法则保障了强制分类的执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表示:“用无悔的方式追求无废的境界。希望这次交流会分享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能对国内无废城市战略框架的实施起到建设性作用。”


来源 | 垃圾分类行业俱乐部)
编辑 | 匡宋尧


往期热文回顾

深度 | 水赛道:大建设时代已过,大发展时代到来

深度 | 固废赛道:宝藏与风险并存的超级赛道

讨论 | 都说环保不好干,为什么茅台还来干环保?喝多了嘛?

苏伊士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环保市场还远未饱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