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企这些“野蛮人”能不能做好环保,看光大环境就知道了!

丹青 固废观察 2022-07-08



















环境产业不是投资型产业,也不是基建型产业,它归根结底是一个“技术服务型”产业。其核心是“服务”,要把污染治理好,实现环境的改善,而不仅仅是“砸钱”。

环保行业一直是“跨界”者的首选之地,甚至可称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些跨界者中,央企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央企凭借“根正苗红”的良好品牌和资金优势强势进场,在项目的抢夺、企业并购方面丝毫不留情,因此也被大家戏称为“野蛮人”。


同时,伴随着央企强势进军,大家在担心民企如何存活的同时也不禁好奇央企能不能做好环保?毕竟隔行如隔山,只有资金没有过硬技术在环保行业是行不通的。



01

央企能不能做好,看光大环境就知道了。


自2003年转型环境领域以来,历经十八年发展的光大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环保界的一面旗帜。在环保行业蒸蒸日上、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的今天,光大环境作为环保界的领军企业,是依靠什么制胜法宝坐上C位的宝座的?

 

1.稳定的业绩增长

 

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实现营收498.95亿港元,较2020同比增长16%,成功打赢了疫情防控、业绩增长和行业地位一系列保卫战。



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稳扎稳打,主要是在稳步拓展垃圾发电、水处理等传统业务的同时,还积极挖潜餐厨及厨余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垃圾分类及转运等协同业务。通过内外联动的业务组合,保证业务的稳步增长。


2. 过硬的央企背景

 

依靠央企背景,光大环境建立了良好的政企关系,获得了诸多政策优惠。其专业的资本运作团队能够有效协调集团内外的金融资源,与外部金融机构密切互动,获得各方金融支持。强大的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为光大环境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针对项目多、资金大、周期长等特点,光大环境通过多种渠道,项目平均融资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多方位开展创新

 

业务领域方面,针对传统领域探索协同业务机会,同时推动净水器、节能照明产品等新业务;

 

业务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和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新业务模式;

 

技术研发方面,持续于固废处理、生物质利用、垃圾分类、智能控制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与应用,并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按照收入或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研发经费,建立研发费用加记利润管理机制,积极鼓励技术创新;

 

融资渠道方面,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成功拓展了如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以国补资金应收账款为基础的资产支持票据、「碳中和」债等「长短兼备」的融资工具,进一步提升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水平。

 

光大环境成功的制胜法宝不仅值得已跨界和未跨界央企学习,因为对央企来说,如何找准方向快速扩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2

这么多细分行业,央企为何偏偏选择环保?


大家之所以戏称央企为“野蛮人”,那是因为央企不仅资金实力雄厚,而且大多资质齐全,工程建设能力强大。所以他们选择环保这快蛋糕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备而来。他们一般在进场后,会做下面两件事:


1.打造核心竞争力

 

多数央企在跨界环保后,一开始总会选择自身熟悉且擅长的领域,以此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些央企本身业务运转过程中就会产生较大的环保需求,与其往外延伸到其他生态环境领域,不如先将内部市场拿到手,进行技术积累,同时培养业务团队,磨刀霍霍,待时机成熟便可凭借资金优势快速向外部市场扩张。

 

通过扬长避短先把握核心技术,再通过资本运作、团队培养来建立起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为行业标杆。


2. 全面布局打造产业链

 

央企通过内部能力输出、平台运作的同时,各大央企也通过内外并举多种方式布局全产业链, 尽力打造全产业链能力。


光大环境在强调稳字当头的基础上,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紧跟国策、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力以赴、守成创新,围绕三碳战略目标与环境、资源、能源、气候的四位一体发展新格局,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坚定推进战略转型、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03

行业开始大洗牌,环保民企能做些什么?


虽然央企凭借属地、资本、政企关系等优势,已经成为环保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但是民企则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

 

现在做环保已经不是以前了,只要有钱就行,因为环境污染治理归根结底是个技术活,光有投资是不能确保环境污染治理的目标达成,还需要环境技术、环境设备、环境专业服务能力。现在随着环保督查的来袭,做不好不但收不到钱,还可能受到处罚。


民企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凝聚核心竞争力。大浪只是加快了淘沙的速度,谁将成为中流砥柱,谁会成为领跑者,还要凭借扎实的体系能力和核心技术。同时也不能忽视合作的重要性,央企不仅是对手也是队友。



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产业不是投资型产业,也不是基建型产业,它归根结底是一个“技术服务型”产业。其核心是“服务”,要把污染治理好,实现环境的改善,而不仅仅是“砸钱”。


同时对于环保民企来说,不断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创新是关键。只有拥有自己的硬核之后,才能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


来源 | 环保水圈
作者 | 丹青
编辑 | 匡宋尧


往期热文回顾

葛芳:我国固废填埋行业的五大发展趋势

垃圾分类优秀城市线上直播课开讲啦!厦门、杭州、成都、西安,报名即可免费观看

深度 | 如何“领跑”中国生态环保市场:标杆研究的十大发现

热点 | 四成上海人出现抑郁风险,其实心理救援可以采用上海垃圾分类的做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