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TA上头条】| “笨鸟先飞”的河海学霸徐令宇:勤奋与瞬间都不可或缺
天分跟勤奋,他看重后者;瞬间的删除与否,他表示否定。在徐令宇的世界里,积土才能成山,积水才能成滴,积善才能成德,积少才能成多,积跬步才能致千里。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君子之道。
徐令宇,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16级研究生,本科就读于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6年保送河海大学继续攻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混凝土拉伸力学性能以及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2018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获得者。
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大一开始的目标便是保研的徐令宇,如今已然步入了研三之年。正因为这个目标,徐令宇在大一时就对成绩抓得很紧,更时不时地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徐令宇始终认为,这不仅是给自己增加更有利的砝码,同时对于自身能力提高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保研积累于前三年,这需要三年都要有竞争意识,河海大学的学生都是十分优秀的,一时大意就容易被人超越。”徐令宇说。
“学习本身是没有捷径的。吃一堑长一智,对于很多人而言是弯路,可是我觉得这才算是自己经历过的最宝贵的财富。“对于过错导致的弯路,徐令宇的态度俨然不同于其他人,可是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少走了这些弯路,徐令宇也不足以成为如今的徐令宇。“这也是一笔收获,我认识看很多人,见过了不少事,有了失败的教训,减少了未来的迷茫。”
迷茫的时间越久,心境就会越不平实,也许多走了的弯路,就是将预期不平实的道路从一开始就填平。
学如海辽阔而无边际,对于天分和勤奋,徐令宇一直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就像一个函数解析式y=ax,y等于成就,a等于天分,x等于勤奋,a是天生决定好的,想要y超越他人,只能尽可能增加x,对于不可掌握的天分而言,仅仅只能作为谈资,不可怨天尤人;可以掌控的勤奋而言,我更加地重视,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吧。”
世间真理往往不需要特别多的话来囊括,但是一旦说出了口的,便是可谈吐的了得。越努力越幸运,这六个字,徐令宇诠释的非常好。
天分和勤奋,徐令宇认为两者皆很重要。但是,在徐令宇的观点中,他将天分和勤奋放在了两个领域内来讨论:“对于生活来说很高的天分不是必要条件,然而对于顶尖的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层次而言,则天分是必要条件了。”
即言,如果不是那些“沉默的大多数”,那么普通人,在天分一定的情况下,勤奋才是关键因素。
其实,徐令宇的“勤奋说”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一如刚接触霍普金斯杆的徐令宇,彼时他对于波动学和冲击力学完全不懂,看的第一篇英文期刊更是花了一个礼拜才了解了大致意思,导师提出想法和意见之后又花费了很长时间编程计算、专利撰写。
“保研很轻松,考研很辛苦。”这样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徐令宇却并不是很赞同。
“确实大四考研十分辛苦,但是保研也不轻松,毕竟考研辛苦一年,保研则需要三年时间的积累。”徐令宇如实道。
为了自大一起就确定的保研目标,徐令宇从大三起就没有度过一个暑假,每个暑假回家的时间至多两个礼拜,尤其是大四毕业的暑假,回家的时间仅有3天。“对于天资平庸的我而言,看似很风光走了捷径,但是我所投入的时间比人家多很多。对研究生而言,跟别人的研三相比,他们花费的时间是三年,而我是五年,“徐令宇通常喜欢说自己“笨鸟先飞”,但是确实他在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卓越的天资对于正常的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不得不说,想要像爱因斯坦、牛顿等人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确确实实需要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天资。但是这是金字塔顶尖的少数案例,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更应该关注前面一点。”徐令宇补充道。
徐令宇相信勤奋,相信努力,相信奋斗,相信弯路,目前,徐令宇已经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14篇论文,被SCI收录了14篇;获得发明专利两项;2016年大学生土木创新成果竞赛中所在团队获得了特等奖;2017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河海大学“科技之星”以及河海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这些看似幸运的成就不可以说不是他愈加努力的成果。
社团活动真是个永恒的话题。
徐令宇对于社团活动的看法,还是以“兴趣”为主。而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当时土木院科协举办的“A4杯纸结构大赛”。这个用A4纸构建结构从而承载的比赛让徐令宇大开了眼界,更培养了他对于专业的兴趣。
徐令宇身上最显而易见的亮点仿佛并不是多么耀眼的“学霸光环”,而是他既接地气的又广而泛的爱好:看电影、看漫画、喜欢尝新——比如python(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平常大家涉猎最多的领域徐令宇也都有涉足。
本科阶段的特点便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除开上课、学分和绩点,当你完成课余任务,在保证考试可以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这些我们自主支配的时间段内做任何我们想要做的事。对此徐令宇认为,这些时间正可以用来增加我们的人生阅历,比如兼职、志愿服务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也可以结交到很多朋友。但是对于研究生,徐令宇转而道:“我觉得其实是半工作性质了,平时所呆的地方是办公室而不是教室,有很多任务是本科时不具有的,同时也有很多琐碎的事情,这很锻炼人的耐力和耐心。要想作为一个好的研究生,一是需要主观能动性,二是需要对自己研究目标培养对应的兴趣,并要能忍受寂寞,这两点在本科阶段体现相对较低,尤其是第二点。”
社会飞速发展,紧系时代仿佛成了众多学子的共鸣。徐令宇也不例外。除了学习以外,他对于当下的时事政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观点,也许我们大多数人从新闻里看到的是祖国的繁荣昌盛,可是徐令宇却从中看出了繁荣背后的危机和机遇——我们需要时刻进步。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现在就是国家的现在,我们的思想就是国家的思想。为了共建个人梦、中国梦,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应当随着时代洪流不断前进。
如今研三的徐令宇说起对于今后发展的道路时,他表示接下来打算申请国外的博士,并且以后的研究方向会更加偏向结构加固和性能评估这一方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吧。山外有山,未来继续努力,向身边人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徐令宇道。
当谈及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徐令宇认为这两者的影响关系因人而异,但是自己还是属于两者兼顾型的。“我在未来希望保持自我的同时,对于身边环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徐令宇如是说。
也许学霸总是会在谈及自己的专业领域时变得格外认真,徐令宇也不例外。
对于科学的发展,永远不可能有终点。譬如在量子力学奠基之前,人们以为物理学已经发展、求索到了尽头,可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在谈及土木学科时,徐令宇首当其冲地为土木学科被安上“穷途末路之说”一事作了一番澄清:“对于我的学科土木工程而言,人们往往总是认为其已到黄昏,很难往前进一步探讨。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也是不对的。确实目前而言,相对于其他学科,土木已经算是发展得十分完备了,但是工程事故的案例依然频发,这就不能为该学科的研究画上句号。“
针对目前损伤力学的研究尚且不完善的情况,在谈及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及其个人研究方向时,徐令宇笃定道:“目前我对于混凝土的损伤和非线性研究局限于材料阶段,事实上工程中应用的都是结构。混凝土具有尺寸效应,我在未来应该会上升到结构角度,从而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而当被问及科研与实践时,徐令宇对此也有着异常清晰的认识:“前期重心科研,在自己具备一定知识水平后,后期着重实践。”
学术之事,钻研之情,一答便知。
我们通常会调侃说:优秀的人往往还比你努力。可能乍听上去比较“扎心”,不过我们得承认,事实确实如此。
就拿徐令宇来说,自习室或者图书馆是他足迹到过最多的地方。“多看看身边优秀的人,自己就会有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动力。我们需要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想要什么,构思好怎么做,怎么行动,这样自己真实的行动才能跟得上。”同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相似,徐令宇一旦有任务在身时,也会采取定小目标的方式来拆解目标以达到完成的目的。“如果做到了’存在一件事,昨天不懂而今天懂了’,我觉得就是做到了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优秀了。“徐令宇道。
在思考“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的问题上,徐令宇表示这是个很有意思得话题。“人的一生无数个瞬间无论好与坏,都可以构筑成独特的一个人,同时,并不是成功的瞬间便是下一次成功的铺垫,失败的瞬间意味着你未来将一事无成,因果很复杂。我觉得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即可,也许老了再回首,看到一次次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构筑我一生的重要的经历。”
“蝴蝶效应”盛行了那么多年,也许瞬间并不能成为恒久,但在浩瀚星空下,所有的一瞬都可以被放大成永恒。一瞬与永恒,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愿所有在追梦的人们,都能抓住瞬间,创造永恒。
文字:小海螺记者团 杜佳玲
图片:小海螺记者团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张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