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暴等社会问题对时尚影响的分析

文刀米 文刀米 2022-07-19

大多时尚流行变迁与社会变化尤其量级社会心理变化有很大关系,近期除了疫情和洪水,家暴、杀妻等影响恶劣的案件,与近两年的关于女性地位的激烈讨论相互刺激,从而带来具有社会普遍性的心理变化。

本文试图分析由此对服装行业产生的影响。



谁在“制造”恐婚?


近期在杭州发生的杀妻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网友热议失踪如何发生,到案件告破后,近两年多见于网络和朋友圈的调侃再一次沸腾:“不婚不育保平安”。

不婚不育真能保平安吗?

不能。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以及更强的执行力度才能保平安,这点后面再说。


此案发生后不久,7月28日凌晨,四川省“安岳警方”官方微博发布警情通报,近日男子报警称子失踪。经审查,这又是一起杀妻案。


稍微检索近期的案件,会发现家暴、杀妻的新闻报道相当刺眼。





有网友将相关新闻做了合集,引起广泛热议。惊讶的、批判的、玩梗的,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给女性恐婚推波助澜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女性被家暴的概率变高了。
其实没有,造成这种印象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女性议题成为近两年的焦点,大众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度比以往更高,被报道得更多。

在一份2019年北大法宝发布的《与“家庭暴力”相关的司法案例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之后家暴案例数量上升较为明显,2015年达到最高峰,有3916例,2016年之后数量逐年下降。


为什么2016年之后下降?

因为当年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所以你看,法规政策的完善比“不婚不孕”有用。


但舆论走势暂时不会变,人们会继续关注相关案件,媒体也会更多报道此类案件,不要说互联网没有记忆,这种氛围一旦形成,一时半会难以发生变化,好处是一定程度上促使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形成公众监督,坏处是造成性别对立的错觉。


其实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相关的政策。



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


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这是国家于1995年提出来的。

从政策来说,国家推行的提升女性地位、保护妇女的相关政策在逐步完善。

比如,6月22日,浙江义乌政府发布了《关于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的意见(试行)》,并在7月1日起正式实施。也就是说,家暴将被记入相关档案,以后要结婚前,大家可以查询对方有没有家暴史(非常好的政策,希望全国推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有关促进女性就业的政策,比如,2月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5月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方面用人单位不得限制性别,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等,另一方面要求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帮助全职妈妈或者爸爸回到职场。只是这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有滞后性、以及不确定性。


理想化的设想,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女性地位,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提升女性在各行各业的话语权,尤其是增加在法规政策的制定、执行中的比例,这个应该在未来可以预见,一方面需要女性自身努力,一方面需要自上而下的规则制定。


女性努力吗?

努力。



女性经济越独立,越不愿意进入婚姻?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在世俗的认知中,男性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经济来源的责任,而女性主要被要求家务、生育,以及后来的“美美的”。

所以民间有很多刻板的俗语,比如“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等等。在10年或者20年以前,多数人不会觉得这些话有问题,但在今天,就非常政治不正确了,因为女性变得更独立了。


很简单的例子,女性独立购房比例逐年上涨,通过几组数据来了解下:

去年3月,贝壳找房发布了《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分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南京、武汉、重庆、合肥、郑州、长沙、苏州、西安共12个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数据,对近千位18-50岁的女性群体进行了购房调研。结果显示,尽管男性依然是购房主力军,但单身女性购房者比例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点——46.7%。其中,30岁以上女青年购房者增加,全款购房达到了3成以上,2套房的比例达到了23.4%,独立购房占整体比例的29%。
今年三月,58同城、安居客联合发布了《2020年女性置业报告》,数据显示,57%参与调研的女性拥有住房,其中计划5年内购房的女性达到81.7%。


造成这个现象,除了女性经济越来越独立,还有一点也重要: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规定,婚前个人按揭买房,离婚时归个人;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子女名下的,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我们不能将这条法规解读为保护男性房产,只能说保护的是有产方,但是因为以往在婚姻中男方购房者更多,所以会给大众造成父母给儿子买房,媳妇没有份的印象。换个角度来说,婚姻作为经济弱势那一方的经济保障作用被削弱了。


更多女性意识到要独立,也拥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一定需要婚姻的庇护,现阶段,中国女性恰好处于独立意识提升的阶段,有的人已经做到独立,还有的人是认知上做到独立,行动上还在努力。一旦更大范围的获得独立,催婚等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比例降低,婚姻的目的从一开始也许反而更单纯。



人们热衷于评判女性,何时评判男性?


现在全社会关于性别的讨论焦点集中于女性,关于她的身材、长相、工作、老公、孩子,这种讨论并不完全来自男性,也来自女性自身。这种讨论中裹挟着关注和要求。

在现阶段一个优秀的女性形像就是搞得定工作和生活,同时身材、面容都保养得当,并穿着时尚。

好处是,在不停的对外表的争论中,女性行为规范、着装在变得多元化,可能有很多人认为,针对女性依旧充满刻板印象,“恶臭的评论”时有发生。但是,从更宽泛的范围来看,从不可以到大声争论,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从时尚行业来看,女装多元化发展也是正在发生的,这与女性思想上的解放有很大关系,需求与市场是相互促进的。并非没有坏处,人们对女性的外表讨论实在过多了。


反观男性,人们对男性的讨论集中收入和地位,对外表的讨论则不多,也就是说,社会对男性的要求还是以经济积累为主。这会不会引起对此不认可的女性和男性的“反击”?


从舆论上来看,这种“反击”已经初见端倪。


前面提过了,传统家庭中,男女分工是男性以经济积累为主,女性以家务、生育、美为主,可是现在,几乎除了生育,一些独立女性能完成男女双方的角色,自己赚钱,自己买房,而且她们对多数女性来说是正面例子。


女性的角色在变化,社会对她要求的同时,最终一定也会将要求引到男性身上。女性会逐渐意识到,凭什么对自己的要求这么高,对男性的要求这么单一?


一旦从个体意识转变为集体意识,由此会发展为,经济基础不再成为男性在婚恋市场的绝对优势,对男性外表等方面的要求会成为一项超越过往的重要指标。



对服装市场的影响


我们以往都强调女权与时尚史的变迁是息息相关的,比如20世纪初女性抛弃紧身胸衣;后来因为希望更多参与社会工作,开始穿着更轻便舒适的服装;二战期间因为男性上战场,原本专注家务的女性不得不走出厨房开始工作,掌握了更独立的经济权,从而推动化妆品的销售,等等。

男装的变化似乎在这个变迁中并没受多少影响。除了男装在设计上的发挥比女装少,很大一个原因是男装在女性还穿紧身胸衣的时候,与现代着装的基本结构已经非常接近了。所以之后的变化主要是风格上多元化,尤其60年代之后与女装的风格变化相吻合。


那么,社会对男性有要求的同时,是否包含着装要求?

文化、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容易出现相关要求。


一个显著例子:英国人向全世界输出的最成功的文化之一——绅士文化。

早在14世纪,英国人就有了绅士这个概念,1832年英国发布的《改革法案》对这个词的释义发挥了作用,绅士对举止、着装都有要求,而且,做一个绅士就是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女性。维多利亚女王在任时期对“绅士”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这就很有意思了。


回过来从我们现有的社会心理变化来分析服装市场:


女装市场本身就已经非常多元化,所以在未来,类别上、风格上的变化很难有太大突破,基本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淘汰和进步,除非出现大的社会、科技变革。不过,炫耀型消费有望降低比例,但成因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就不展开讨论了。


但是,男装市场变化比女装会大不少,之前在写《中国男人真没什么衣服穿》时提过,男装市场是存在空白的,也就是针对大众市场的有一定品质的、干净、清爽的并非仅仅是商务型的男装品牌,需要有强势的视觉营销能力,这种形像需要具有普世审美。当时很多人留言认为导致这个结果的不是设计师或者品牌问题,在于男性自身没有这样的要求。那么我们从社会心理发展的状况分析来看,这种要求迟早会产生,主动+被动因素都有。


另外,男士着装在小众领域也会呈现更多元化的倾向。我们现在好像已经存在直男审美与GAY圈审美的对立,现阶段一些对过分精致、女性化、或者过于时髦的男性着装的嘲讽,可能更多来自男性自身,而多数女性或许对此保持更开放的态度。接下来,男性中的小众群体突破刻板印象也会是很重要但范围较窄的议题。


在营销方面,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男性视角的营销广告,“斩男色”,“**选得好,老公回家早”等等,这类广告已经逐渐不适合当下的消费心理,比例一定会降低。

现在许多品牌都乐于展现多元化的女性形像,强调女性性别方向的政治正确,

但是男性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没有现身。

时尚品牌还没有尝试塑造强调尊重女性的男性形像,以往有过一些强调好爸爸、好老公的形像,但这是家庭属性,并没有扩大到社会范畴,如果能加入社会范畴的对女性的尊重,可能会很快给出记忆点,也能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家暴等社会问题当然不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分析结果,但会与之匹配的群体心理相互作用。

当然,这不是短期内能见到的变化,但在几年甚至十年之内极有可能发生。




最后我想强调与分析无关的两件事:

男性和女性不是对立面,无论男女,又或者跨性别者,就像异性恋、同性恋,彼此都不应该是对立面,好和坏、善和恶才是对立面。
爱情依旧很珍贵,抛开社会所有利益关系的纯粹的爱情是很难得的,遇到了是幸运,遇不到也不代表人生就不幸。婚姻是现代社会保持稳定的基本组织结构,婚恋自由最理想的状态是追求爱情。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不可能比一个人更自由自在,需要融合与包容,共同成长与独自成长是不一样的,没有绝对的优劣。




阅读延伸:

近期写不出比《谁在吞噬你的创造力?》更深刻的文章了,但其他文章还是可以看看的。比如《Dior新秀:一场盛大的正能量手工艺展?》、《不以营利为目标的创作你能坚持几年?》、《Givenchy聘用Galliano、McQueen的往事》、《给年售30亿的网红供货是不是门好生意?》、《你以哪种性别欣赏性感》、《国潮速成大法》、《学服装设计的聋哑人》,等等。


文刀米线上集合店点

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进店购买

更多用心推送

请进入文刀米公号查看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在公号回复商务合作查看相关明细




是本人,不接受反驳


文刀米,媒体人、策展人、设计师,曾获中国时尚大奖年度最佳时装评论员。

自我包装完毕。

其实就是一个喜欢写稿、设计、画画、沉迷于自己厨艺无法自拔的吃货,在避免社交方面也有很强的功力。



微信公号:文刀米

 微博:文刀米呀  

联系:mina516@163.com

另有一堆同步更新的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