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一地鸡毛,中年妇女拯救坏情绪最有效的一招get!

凌想 尖叫童年 2020-02-17

号外:61给孩子最特别的礼物!玩出记忆力和逻辑力的大牌桌游,快点击“阅读原文”抢购吧!


授转自 | 凌想亲子心理(ID:lingxiang127)


作为一个经常面对一地鸡毛的中年妇女,当你心情低落、烦躁、甚至愤怒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人会这么做:第一,通过指责、吼骂、摔打来发泄情绪


——这很可能让你的情绪变得更加糟糕,把家里折腾得鸡飞狗跳。


第二,通过刷手机、看剧、逛淘宝来转移注意力,被动地等待负面情绪消散


——至于什么时候能开心起来,谁知道呢?


现在,心理学家告诉你,还有第三种选择,出乎你的意料,却非常有效——


记得上中学时,我在一本书里看到,当你不开心、很生气的时候,把愤怒发泄出来就好了。你可以大声吼骂,使劲摔打一些东西,总之,怎么爽怎么来。


据说,日本很多公司就为员工设置了发泄室,让员工可以在里面尽情发泄情绪。


有一次,我因为一件事很生气,正好一个人在家,我就试着这么做了一回。


我很生气地扯着嗓子大喊大叫,找一些摔不坏的东西狠狠地摔到地上,使劲跺脚。我以为怒气会消退一些,可是很奇怪,我发现,这些举动反而让我更愤怒了


如果说,10分是满分的话,一开始的愤怒程度是3分,这么一发泄,愤怒程度居然变成了8分。


这些行为好像把愤怒这头怪兽从笼子里放出来了,它一下子变得抖擞壮大起来。愤怒的能量层层升级,在我的身体里四处冲撞。


我恨不得把自己也发泄出去。


怎么会这样?我很惊讶。


从那以后,我对这个办法产生了怀疑,也再没用过这个办法。


直到很多年后,当我了解了心理学比较新的一些理论,我才明白,情绪并不是像存钱罐里的硬币,是有一定数量的,你把它发泄完了,情绪就消失了


不是这么简单。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大脑里好像住着两个“人”。


一个“人”负责做出各种行为,而另一个“人”,则负责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做出这个行为。


大脑接受到这个解释后,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以使情绪能够吻合行为。


所以,当我们表现出一种情绪,这种行为就会影响我们的大脑,产生这样的情绪,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激发相应的能量。


我们一直以为,愤怒的情绪会导致愤怒的行为。

心理学家告诉你,愤怒的行为也会导致愤怒的情绪。


是不是有点颠覆三观?


当你没有节制地发泄情绪时,大脑会针对你的行为作出判断——哦,你这样大吼大叫、摔摔打打是在生气,随即,大脑就会产生更加愤怒的情绪,来对应你的行为。


所以,你会感到更加愤怒,甚至愤怒得失控。


这个我特别有体会。

有时,我对孩子有点生气。要是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但当我没忍住,或者不想忍,一下子爆发出来,就会越数落越生气,“气不打一处来”,真的像是把关在笼子里的怪兽放了出来,到处咬人。

还好,我一般是到吼的程度就停止了,我几乎没有打过孩子。

我知道,有的妈妈说着说着还不解气,直接就动手打了。

拍几下屁股还不解气,打着打着下手就重了。

情绪激发行为,行为加重情绪,层层叠加,大脑完全被愤怒控制,理性不再起作用,怎么解气怎么来,完全看不到后果。

谁不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当你处在激烈的情绪中,完全被愤怒控制,你是会变成另一副面孔的。


大脑的机制决定了,靠发泄不能解决情绪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迅速转变情绪的方法就是——转变你的行为


让自己做一些看起来很开心的事,比如,哈哈大笑,唱歌,跳舞。


这是什么馊主意?

你肯定会说:开玩笑,我正生气着呢,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


注意,并不是让你【发自内心】地开心起来——这太难了。


而是【做出开心的样子】——哪怕一开始很勉强、很生硬、笑容是挤出来的。


因为,当你做出开心的行为,大脑就会接受到这些动作发出的信号——它才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开心,反正都是嘴角上翘、哈哈大笑、手舞足蹈,这些肌肉动作都是开心的表现。


大脑中的“另一个人”就会解释这些行为——你很开心。


于是,大脑就会产生开心的情绪,来对应这些行为。


然后,你就真的不再那么生气了,甚至,有一点点开心了。


很神奇,是不是?




这些小技巧并不是凭空想象,心理学家用实验证明了,快乐是可以被创造的。


比如,只要做出笑的动作,就会变得真的开心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谢福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参与实验的人分为三组:


第一组,微笑一分钟;

第二组,要大声笑出来一分钟;

第三组,像狼一样嚎叫一分钟(这个动作与大笑的动作差不多,但与快乐无关的动作)。


在微笑、大笑、嚎叫之后,谢福尔请每个人评估自己的情绪。


结果发现,人们表现得越快乐,快乐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


那些微笑的人感到更快乐了,

而大笑的人简直是兴高采烈。

像狼一样嚎叫的人却没有变得快乐。



比如,跳舞也会让人感到快乐。


韩国的心理学家将实验者分成四组,分别进行有氧运动、身体调节活动、hip-hop舞蹈训练,以及滑冰。


我们知道,运动会让身体分泌内啡肽,它会让人心情变好。


但是,实验证明,跳舞的一组,快乐指数是最高的。


还有唱歌,也会让人开心起来。


心理学家发现,单纯地听音乐不能让人们变得更快乐,但是,唱歌能让人感到快乐得多。


总之,各种实验证明,当我们表现出快乐的行为时,就会真的感到快乐。


行为会带动你的情绪,影响你的认知——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主动创造快乐。


这就是让自己快乐的秘密。



之所以分享这个小秘密,是因为我自己也有体会。

我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形成了一个“传统”,在无意中应用了这个理论——谁不开心了,其他人就会想办法让他开心起来。

举个例子。

我因为什么事生气了,耷拉着脸,一声不吭。橙子爸爸就会做出点怪声怪样逗我开心。

如果这招还不行,他就会采取强制措施,亲自动手,把我的嘴角往上提,让我做出微笑的样子。

可想而知,那样的表情有多滑稽可笑。然后我就绷不住了,噗嗤一声笑出来,心情也就缓和了好多。

我发现这招还挺管用,后来,当橙子或者橙子爸爸不开心的时候,我也会这么逗他们,强迫他们做出开心的样子。

有一次,因为什么事,小孩抹着眼泪出门上学去。我不想让他不高兴地开始这一天,送他到门口时,我逗他:“不能走,笑一个再走。

孩子瘪了瘪嘴,笑不出来。

“不行不行,要好好笑一个。”

又咧咧嘴,做出一副又哭又笑的奇怪表情。

“嗯,不错,再笑一个,要笑得露出后槽牙来,像这样——”我给他做示范。

这回他咧开嘴笑,生动多了。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心境有所变化。

“嗯,好了,去上学吧。开心一点。”

一来二去,孩子也学会了这招。我再不开心的时候,就会主动来逗我笑,用他的小手来提我的嘴角:“妈妈,笑一个。”

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哪怕就是他惹你生的气,他这么费劲心思地逗你,你好意思不配合一下吗?

我只好皮笑肉不笑、勉为其难地做出笑的样子。

这么一笑,好像真的就不那么生气了,心情稍微缓和一些了,不那么钻牛角尖了。

(猜猜看,我家里谁的嘴角被提溜得最多?谁不开心的时候最多?)

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自从知道了这个创造快乐的神奇理论,在家里,或者一个人时,我开始有意识地自己唱歌,或者手舞足蹈地比划几下。

虽然,我的歌声不是那么动听,身姿不是那么动人,但是,让自己开心不是更重要吗?

尤其是,作为孩子的妈妈,丈夫的妻子,家人们会敏感地觉察到你的情绪——女主人的情绪会极大地影响着这个家庭的氛围

而且,这种开心没有什么具体的事由,心情自然而然地就明朗起来。你就是觉得生活很美好,阳光很明媚。

这种感觉可真好。

不信你试试?

-END-

作者简介:凌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9岁孩子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推荐阅读


 ☟ 你可能对这个公众号感兴趣


 ☟ 你可能还想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