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样才算作伟大,我宁愿这个社会没有英雄
击上方 毒舌女▲可加关注」
作者:毒舌女
11月14日晚,亳州群众自发排起长队,目送救人消防员陈建军走完最后一程。
事情还要从11月12日亳州蒙城公安局接到的那通报警说起。
当天上午10时,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该县商贸城楼顶有一名具有危险行为倾向的女子。
接到报警后,陈建军和同事被派往现场实施救援。在营救途中,轻生女子情绪异常激动,不顾民警和消防队员的劝说。
眼看轻生女子即将坠楼,危急关头陈建军奋力一跃想要拉住她,但不幸一起摔下楼。事后,二人先后因抢救无效去世。
1
据悉,陈建军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一个是地道的农民,另一个干着炸油条、买麻花的小本买卖,抬头是耄耋之年的奶奶,手边还有个十多岁的小妹。
就是这样一个传统平凡的家庭,却诞生了一个我们都不希望出现的英雄。
陈建军在十八九岁就开始参军,后从事消防工作,生前获先进个人称号1次、优秀士兵称号2次,获嘉奖2次,共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1300余次,疏散和营救百余人次的群众,他的为人都得到周边邻居的一致认可。
这次舍身救人,只是他工作生涯中的一角。
谁也没有想到,本来在明年退伍后计划和女友结婚的他,就这样用自己热爱的事业将生命定格在了24岁。
而就在几天前,第三十个“11·9”全国安全消防日的到来在自媒体平台中得到无数人的支持与推广,可似乎它并没有将那个一心赴死的年轻生命从轻生边缘救回来,而这也无疑是给日趋火热的消防安全普及工作泼了盆冷水。
当我把这则新闻分享给楼下老大爷时,他是这么说的:
“现在的娃儿,不缺吃,不缺穿,睡得好,穿得暖。像我们以前,能吃饱饭,睡好觉就算烧高香咯,至于上学读书写字那都是睡梦中的事儿,搞不懂咋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娃儿,多多珍惜现在吧。”
不幸的是,这种事情并不罕见,甚至每天都在上演。
2
11月11日四川彭州站上楼顶的女子、11月12日重庆璧山生意失败坠河的男人、11月13日江苏扬州情感问题独坐窗边的女孩,11月14日浙江杭州不堪重担走向顶层的女人……
我们的消防安全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消防战士们也时刻准备着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据相关数据统计,5年之内一共有144名消防员在各种营救任务中牺牲,我国每年因为消防安全牺牲的消防战士约30人,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其中大多数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的消防员。
一个陈建军倒下去,就会有下一个陈建军补上空位,谁也不能轻易承受起生命的重量,但他们还是选择义无反顾。
我们还要多少个寒夜送别,才能止住他们下一次的忘死一跃呢?
除了致敬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知道,轻生背后的原因虽然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压力”二字,这也恰好证明了为什么轻生群体更倾向于中青年,甚至有逐渐向低龄化转移的趋势。
学生群体有繁重的应试教育压力,上班族有经济和感情方面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及时的开解,很容易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极端行为的出现。
有时候轻生群体并非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消防员乃至社会带来多大的压力,但他们此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劝说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初中有一篇课文叫做《落难的王子》,主人公生性多愁善感,悲惨的故事对于他来说仿佛就是一剂毒药。
每当有人向他禀报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痛哭不止,流泪叹息,时刻担忧自己的处境。等到厄运真的来临,率先崩溃的就是他。
所以,防微杜渐势在必行,找到压力的根源并及时缓解方为解题之法。
从个人来说,要探寻自己的解压方式,及时疏导并养成良好的合理宣泄习惯。不论是坐下来和自己来一个促膝长谈把emo的问题想个通透,还是和好友倾诉,或者就是大声吼几嗓子,也能让自己的压力得到缓解。
而对于社会来说,真正将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是一个老生常谈但不厌其烦的重点工作,只有将这项工作放在每个人的心坎上,才能让他们在轻生念头涌现出来的瞬间,知道自己在想的是一件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不知道是戾气变重,还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思想自由矫枉过正。在救援失败后,有个别人跳出来质疑救援的专业性,质疑消防工作的必要性。
“救成功了是你们应该做的,救失败了你们就得背锅”,“查一查这个轻生者是受了致命伤,还是消防员压在她身上造成二次创伤导致死亡”。
除了感慨素质教育漏网之鱼的迷之优越感外,这些话和轻生人群的行为本质上不谋而合,暴露出一个些许抽象的问题:扭曲和缺失的价值观。
如果说前一类人的行为是由于恶性循环的压力,那么后一种人就是受限于狭隘的眼界对自己浅薄认知的深信不疑。
白朗宁说:“强者向人们提示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弱者向人们提示的却是对人生的怀疑。”
古往今来,负重前行者不计其数,远有长津湖战役中前仆后继的志愿军,近有向危险逆行的消防战士。否认他们的声音一直存在,只不过媒介的变化让这些声音更容易在互联网海洋里激起波澜。
3
2015年8月12日晚,一声巨大的爆炸传来,笔者所在的小区感受到了剧烈震感,震惊世界的天津大爆炸发生了。
正如陈建军一样,一批批的消防人员走向前线,回来的却寥寥无几,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持续数日的大火燎了蜷缩在阴暗潮湿角落里那一撮人所谓的耐心:
“还没灭?消防员真的在做事吗?”
“这都多少天了,我上去,这火早灭了。”
这样的字眼在那段灰暗的时间里显得格外刺眼。不论是否确有其事,都不应该以如此大的恶意揣测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流言蜚语是杀人于无形的利刃。
试想一下,如果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提早发展个三十年,在最可爱的人正在冰天雪地里匍匐前行的时候弹出一条“我上我也行”的消息,或许战争就是另外一副景象。
从自身出发并没有错,可怕的是越发膨胀的唯我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
好在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对于这种需要明辨是非的“送命题,”大多数人的观念和选择足够理性客观。
我们之所以觉得它不堪入目,正是因为这些看起来“不过脑子”的言论和我们所树立起来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激烈的对撞,才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义愤填膺。
对于不当言论,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能漠视更不能为虎作伥,对其说“漏”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合格公民应该有的态度。
我们需要英雄的时候他们始终响应,轮到英雄需要我们的时候,每个个体亦应该挺身而出。这不需要我们冒生命危险,但他们却愿意为此付出生命...
这种觉悟不止于“职业”,而是正在成为当代人的“共识”。
4
四个月前,河北保定一个14岁少年看到两个女孩因为不熟悉河道而陷入险境,便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水流湍急,而两名女孩的挣扎加剧了男孩的营救,但在把两位女孩救上岸后,男孩却因为体力不支溺亡。
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视而不见快步走开也不会遭受厄运。他甚至不是消防员也不是警察,只不过是一个正值花季的孩子。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在不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危急时刻是否应该挺身而出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有人认为一命换两命是“值”的,但其实每个生命都是等重的,不能通过片面的数量来衡量。
我们能够评价的,只有这个男孩的行为是如此荣光。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救人会搭上自己的性命,那我们还应该救人吗?”
置顶的一条回答是这样说的:
“我的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在一次行动中他为了人质的安全选择接近歹徒进行谈判,最后人质是救下来了,他也成了我们全家的骄傲。之前父亲总喜欢说教,要把我和妹妹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他说,人可以没有作为,但必须对得起自己。现在他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也成为了一个家庭的父亲,我不会再伤心,但我始终以他为荣,我也正在努力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或许这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题,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回答。
· end ·
欢迎大家评论,咱们一起交流,谢谢您们的分享与点赞,这都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毒舌女,毒舌女,江湖最敢说真话的女人,用最犀利的文笔写热点,用最独到的思想观世间。公众号:毒舌女(商务合作联系请加个人微信号:47058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