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产业根基、积蓄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发布 2024-06-04


5月20日,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举行。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施小琳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坚定工业兴市、制造强市目标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夯实产业根基、积蓄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包惠,市政协主席张剡,市委副书记陈彦夫出席。


施小琳在讲话中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当前,成都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闯关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必须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责任感紧迫感,充分用好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机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硬道理,锚定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目标,鲜明工业扛大旗、挑大梁的产业导向,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持之以恒稳存量、扩增量、育新量,全力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坚决挺起制造强市的硬脊梁。


施小琳指出——

要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力夯实全市工业基本盘。


聚焦高端化,着力推进升级提能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攻关突破和先进技术应用,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全力提质量创品牌,加快迈向价值链高端。


聚焦智能化,着力实施“智改数转”行动,适度超前布局算力、行业大模型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省市“智改数转”对接平台,实施数字化场景建设、优质服务商培育行动,带动更多中小微企业“乘云而上”。


聚焦绿色化,着力推进低碳循环发展,推动优质项目优化布局,前瞻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加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推广,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工厂、低碳园区和绿色场景。


国家超算成都中心

施小琳指出——

要突出科技赋能、引优育强,加快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建强战略科技平台,赋能工业产业创新提能,深入实施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完善“科创通+科创岛”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加快布局一批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创新人才集聚平台,助力科技成果沿链转得更快、转得更好、转得更多。


持续开展引优育强,夯实工业企业主体支撑,鼓励链主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共享创新平台,开展升规提质三年集中攻坚,促进规上企业强创新、科技企业上规模、领军企业提能级。


谋划标志性终端产品,牵引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柔性显示屏、工业无人机等优势领域,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飞行汽车等重点领域,努力打造“一个终端产品带动一条产业链,牵引育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新格局。


统筹城市场景机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应急能力提升、智慧蓉城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新基建等领域充分释放场景资源,强化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因地制宜加快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产业前瞻布局与创新发展,把新赛道变成新支撑。



成都造“飞行汽车”试飞效果图


施小琳指出——

要优化政策服务、综合保障,加快营造先进制造业发展良好环境。


注重长短结合,强化圈链生态思维,在场景应用、开放生态、要素聚合等方面,抓紧谋划储备一批更加精准、更具竞争力的政策,“揭榜挂帅”推进科技攻关、打造示范场景,既解决行业管理服务的现实问题,又为企业发展建场景、拓市场、增空间。


注重改革创新,加强政务服务,提升蓉易见、惠蓉贷、蓉易享等平台功能,优化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等企业服务效能,更好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作用,以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优化服务和管理,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敢干、敢闯、敢投、敢创新。


注重降本增效,完善要素保障,做好能源保供,创新土地供给,优化资金支持,做强耐心资本,加强人才协同,持续巩固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和先进制造企业在蓉集聚的良好态势。


注重圈链融合,推动重点产业链融合协同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赋能,带动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质效。


注重协同联动,优化产业承载,持续深化一三圈层结对联动,深化与德眉资“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产业协作,联合重庆共同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注重安全发展,主动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法治、科技、机制赋能安全保障,抓细抓实安全生产工作,筑牢生态环保、耕地保护等底线红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成都中车长客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施小琳指出——

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对每个产业、每个项目都科学研判、细研细究,谋定即动、快速行动,盯紧盯实、有效推进。


算好经济账和综合账、当前账和长远账,既保持定力和耐心引优育强,更千方百计推进建圈强链,争取最大综合效益。


注重在蓉企业的服务支持,处理好内培和外引的关系,建立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微网实格”体系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做优做强、提质增效。


树牢正确政绩观,务实功、求实效,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王凤朝指出——

坚定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一号工程”,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当作头等大事,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规模能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的“四梁八柱”,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增添动能。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战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以设备更新催生“老树新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强化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全力服务企业落地生根,精准扶持企业升规提质,着力培育规模大、结构优、质量高的优质企业梯队。


做实先进制造业发展要素支撑,真金白银强化资金投入,高效集约保障工业用地,厚植新型要素优势,更好服务和推动工业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会议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市作出工作部署,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成都高新区、双流区作了交流发言。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负责同志,各区(市)县负责同志,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成都日报记者|张家华 常斐 李长乐

摄影 | 王若冰 熊一凡

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

成都发布编辑 | 王映丹


分享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