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了千年!夏夜,逛起来→
夏日炎炎,白昼漫长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还有什么,比凉爽的夏夜
更令人惬意?
摇着蒲扇,开轩纳凉
荷风送来阵阵幽香
浮瓜沉李,端的是夏日好风味
如果你喜欢热闹
趁着夜间凉快下来逛逛夜市
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今,在玉林、在抚琴,热闹的夜市酿成成都独一份的迷人滋味,其实你可能不知道,千百年前的古人也爱逛夜市,成都有夜市最早可追溯到唐宋。虽然夜市的形式不尽相同,但这座城市的人们对繁华热闹的喜爱却是一以贯之。
今天
就让我们翻开典籍
体会成都夜市的千年烟火气
成都自古繁华,唐宋时,更是有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中国古代城市最早的夜市出现在唐朝。当时,扬州和益州(今成都)则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商贾往来、市罗百珍,高度发达的商贸业,让商品交易不再局限于白天。于是,成都的夜市应运而生。
然而唐代有“宵禁”规定,城、坊、门市必须在日头一落就关闭,晚上不能走夜路,不能有任何活动,如果半夜还在街上活动,就“犯夜”了。所以在唐朝,成都夜市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依旧受着制度的限制,并没有大规模发展开来。
如此宽松的发展环境,成都夜市也走向繁荣。
当时,成都商贸业有两件大事,一是官交子的出现,公元1024年1月12日,北宋朝廷决定在今四川成都(益州)设立交子务,北宋交子成为人类最早发明并使用的纸币。人们买卖可以不再使用现银,自然方便了许多。
二是“十二月市”的诞生。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记载:“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月月有市,车水马龙,定期举办的集市,让这座城市的市场更加繁荣。每逢蚕市、药市等月市,成都太守也开门出行,前呼后拥,晚上饮宴高歌。这种安逸的夜生活一时大受追捧,人们纷纷仿效,成为一种时尚。
“锦江夜市连三鼓,石室书斋彻五更”,诗文中,记录下当时成都夜市的繁华——一边是锦江边的热闹繁华,一边是石室学子的彻夜苦读,成都城的动与静,在同样的夜晚上演。
据费著《岁华纪丽谱》记录:“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七夕节,当时官方要在大慈寺设晚宴、观夜市,夜市上,罗列着妇女们编制的乞巧之物,大概是阵线女红之类。从唐至宋,大慈寺一带始终热闹繁华——如今,这一带有春熙路、太古里,成都的夜色依然迷人、热闹。
商贸业发展,限制被放开,成都的夜市向前走了一大步。为满足游人买卖的需要,成都的集市一再延长经营时间,往往要开到半夜三更才收摊歇业,有的店铺还开到五更天,甚至好多店铺晚上才开门,直到天明,于是“夜市”就这样越来越多。当时成都的夜市上就已经是“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吃的、穿的、用的、耍的、看的、写文的、卖字的……
一位丞相曾把成都吃喝玩乐的夜生活绘声绘色地向宋仁宗描述了一番,听得他心里直痒痒,可见当时成都夜生活的繁华。
元代,宵禁制度重新实行,夜市受到极大抑制。明代成都商业虽然得到恢复,却远不及宋时成都的繁华。这时的夜市以地摊居多,贩卖的货物很丰盛,不乏饮食小吃摊点,以及日常用品、古董等,吸引着各类人群在此“淘宝”。
《成都通览》记载着清代成都夜市的场景:“百物莘集,游人众多”“游人摩肩接踵,有如赶集”。夜市上,饮食、书画、铜器、玩器、鲜花、旧书、洋货、乐器、鞋、帽、首饰等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另外,还有绸缎铺、洋布铺等等。不过,这些商品大都属于旧货,即在当铺里到期了却未领取,由典当铺当做商品出售的典当物品。
在清代,东大街是成都最宽,也是最繁华、最富庶的街道。李劼人曾在《死水微澜》里写道,“正月初八起,成都各大街的牌坊灯,便竖立起来,牌坊灯要数东大街的顶多顶好……东大街是成都顶富庶的街道,凡是大绸缎铺,大匹头铺,大首饰铺,大皮货铺,以及各字号,以及贩卖苏、广杂货的水客,全都在东大街。”
一部成都夜市的变迁史
是这座城市绵延千年的烟火气
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不变向往
伴着城市夜晚璀璨的灯火
在喧闹的老街区体验夜生活
坐在河边小酒馆听着音乐聊聊天
霓虹灯下,“老成都”的味道令人沉醉
不妨趁夏夜正好,清风送凉
走到锦江边,走进市井里
品一口成都独有的烟火气
让这繁华的夜
扮靓你的生活
策划/文案丨郑然 黄璟煜
综合成都方志、谈资成都
看度时政、锦观新闻
成都发布编辑丨小小鱼
点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