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莹莹个展|《向着身体的解放》
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甘莹莹的创作积累可谓非常丰富,而且她各个系列作品所关注的话题跨度很大。从留学期间对于身份的思考,到“被遗忘的栖居”和“我们终将失去的地方”系列中对于生存空间的观察,再到“躯”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等行为艺术作品及其记录,她的创作很少纠缠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总是直面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在用图像展开思考和表达的同时,又表现出清醒的社会和政治意识。本次展览带来的一组全新作品又与之前的工作完全不同。她进入了更为私密的领域,以具有强烈反差,同时又显得柔和甚至抒情的黑白作品来探索关于性身体和环境的主题。
艺术领域对于身体、性、性别话题的革命性讨论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今天很多女性艺术家不仅取代了男性画家成为对于身体的自觉的观看者和积极的讲述者,而且主动剥除覆盖在女性身体上的各种修饰,及其背后主导着女性身体的、持续了数百年的男性观赏者和收藏家的目光。而初看甘莹莹的这组作品,我们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身体却是被遮蔽和模糊的。这种模糊一来是因为对象的晃动或失焦,同时也因为画面中的身体被一些抽象了的植物图像、自然环境或废墟所叠加。这减弱了拍摄的那个瞬间所可能具有的紧张和冲突,转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效果,让关于瞬间的记录变成了关于印象和回忆的叙述。
在用作海报的那幅作品“捕风”中,两个拥抱在一起的身体因为失焦和晃动抽象成为两个漂浮着的黑白的影子,就像模糊不清的记忆里的一瞬。而叠加在两个人之间的、被抽去了影调的蒲公英的图像,则是对于那一瞬间激情的完美象征。艺术家在自述中说,“这组作品做的时候全凭一股冲动。”但显然这种冲动并未随着拍摄的结束而停止,它延续至后期在图像上的继续发展。她在创作中使用了长时间曝光,反转、叠加、涂抹和影调调整等手法,精心构造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隐喻或象征性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身体看似重新成为被修饰和审美的对象,但若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这份修饰和审美的对象并非身体本身,而是拍摄的那一刻里所蕴藏的感受。
甘莹莹 图
甘莹莹 图
甘莹莹 图
甘莹莹在另一份自述中说到,“在这组作品中,‘我’是极其重要的。性是一种政治,我主动做这件事情,我喜欢做这件事情,我主动展示这些,我选择,我愿意,并且毫不为耻。”她显然继承了前辈艺术家在解放运动中所声张的女性的自我意识,但相比于后者,她似乎不满足于观念革命中主动的打破,而是更积极地沉浸于被解放的身体所应该享受的那种自由和欢愉,并以新的语言去构建关于它们的表达。正是在这些宣告和表现之中,这些模糊的,看似美学的对象,成为了对于生命和欲望的热烈赞颂。这也将抽象的关于身体和性的概念的声张,转化为艺术家个人化的体验、理解和描写。
其实这样一种姿态在赫尔穆特·牛顿、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或者简·索德克的作品中也同样存在。尽管他们的形式语言和画面风格各异,但都是一种直面自己的感受,并构建属于自己个人的身体美学的尝试。这些艺术家,以及很多当代文化工作者(包括甘莹莹作为上海酷儿影展的组织者之一),他们的工作在回答下面这些问题:当我们揭露了那个被曲解、滥用和固化的身体之后,那么今天的身体应该怎样被描写?当原有的性别关系框架被打破之后,今天由女性自己讲述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当女性艺术家已经不再为男性提供自己的身体图像的时候,她们献给自己的礼物又是什么?更进一步而言,当今天各种解放话语被资本主义的商业机制所吸收和利用的时候,我们是否能以自己积极的生活和艺术表达去做出更为建设性的抵抗?事实上,在上述这些问题中,身体与性别、以及自我与艺术互相缠绕。甘莹莹最终决定用自己的名字作为本次展览的标题,这也清晰表明,关于身体和性这个话题的讨论其实也正是自我确认的过程;而当它们获得真正日常中的解放之后,艺术也从此获得新的生机。
2020年1月16日 写于上海
施瀚涛
艺术家
策展人
展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