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0.01%都不到的人才能过的隐士生活,是什么样的?

2016-04-03 精读君 精读

【一】


当桃花源遇上瓦尔登湖


说到隐士,想必大家都会想到我国著名的一位诗人陶渊明,他对远离尘世的生活十分感兴趣,也以此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是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一段话,它描绘的就是那个隐藏在桃花林尽头的一片世外桃源。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邻里和睦、夜不闭户。过着与世无争,怡然自乐的日子。


这虽然是陶渊明的文学创作,然而陶渊明本身也曾一度过着隐居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足见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归园田居后的悠然、惬意。


然而,在1400百多年后,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另一个诗人也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并把他这两年多的隐居日子写成了一本实录,也就是今天精读君所要介绍的一本书——《瓦尔登湖》





【二】


我们为什么要读一位隐士写的书?


这本书出版于1854年,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书籍出版以来,畅销百年,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价它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本书之一”。在中国,本书也深受欢迎,汪涵也曾推荐过此书,豆瓣上书的评分达到8.6分。




作者亨利·大卫·梭罗,美国作家及自然主义者。其作品主张对不公正的政府进行非暴力抵抗运动,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莫汉达斯·K·甘地吸收了梭罗的许多思想,并以梭罗的散文《不服从论》命名他所领导的印度自治运动。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也将自己领导的消极抵抗运动建立在该文章的信条基础上。


梭罗崇尚自然生活,崇尚自由,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部《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在湖畔亲手搭建了一个小木屋,在此生活期间完成了两部作品,其中一部就是《瓦尔登湖》。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目的是探索生活的真谛,思考人与大自然这个重大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梭罗那些在瓦尔登湖畔的日子。精读君在书中挑选出“种豆”这一章节详解,这个章节描述的是他种豆的随想、记录



【三】


种豆就仅仅是“种豆”吗?


这一章节中,梭罗描写了他种豆的日常以及通过种豆得来的经验和思考。精读君读后发现,种豆这件看来稀疏平常的事,在作者眼里却远远不止于种豆。


本章节的开篇,作者提到自己为什么会把种豆这样的小事干得如此投入、如此富有自尊心,忙活了整个夏季。对此他解释为:


它们让我眷恋着大地,因此我有无穷的力量,就像安泰(古希腊神话人物,只要身体不离开土地就能力大无比、百战百胜)一样。


他珍爱自己那些豆子,称自己与它们相处得格外亲昵。把露水与雨水当作自己的助手,把虫子与土拨鼠当作自己的敌人。但值得一提的事,当得知这些“敌人”会吃掉他四分之一的豆子时,他并没有想方设法地杀害它们,而是“鼓励”豆子茁壮成长,来应付这些“敌人”。


无疑,梭罗是热爱土地,疼惜土地上所有生命的。


接着,他谈及了种豆的经验,提到他除草的经历,梭罗用了逗趣横生的语句来描写自己与杂草之间的“恩怨纠葛”:


许许多多身强力壮、趾高气扬、比战友们高出整整一英尺的赫克托耳(古希腊神话英雄人物),全都倒毙在我的武器跟前,滚进尘土里去了。


句中所说的战友,就是那些随处可见易清除的杂草,而赫克托耳则是那些更为高大、顽固的杂草。除草这样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作者的笔下却活脱脱地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英雄电影”,生动形象,妙趣十足。


然而,在这充满欢乐、逗趣的种豆日常里,梭罗还是从中联想到了关于我们人类的思考:


下一个夏天,我可不想花费那么大的劲儿去种豆子和玉米,而是要播种诸如诚实、真理、简朴、信仰和纯真这一类种子,只要这些种子没有失落,我就要看看它们会不会在这片土地上生长。


……


我们为什么偏要如此这般关心豆种,而压根不关心一代新人呢?


梭罗希望那些诚实、纯真等美德可以在人的身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培养美德似乎跟种豆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培育者的悉心培养。当然只有培育者自己本身也是具有这些美德的时候,才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梭罗从种豆延伸到教化新人,引人深思。



【四】


从种豆到育人,再到敬畏自然


上文我们讲了关于梭罗种豆的事,但其实归根究底,梭罗想要表达的重点并不是教大家怎么种豆子,而是热爱生命、敬畏自然:


我们常常忘了,太阳照在我们的耕地上,跟照在草原和森林上毫无二致……在太阳看来,大地全都耕耘得如同花园一样。因此,我们就得相应地满怀信任和宽宏大量的情怀,接受它的光与热的恩泽。


在太阳的眼里,我们不过是它不停旋转时所看到的一处渺小的风景。面对太阳,我们能做的就是充满敬畏、心怀感恩。


在污水横流、雾霾笼罩的今天,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遭到滥砍乱伐,全球变暖导致南、北极冰雪融化而海平面上升……各处污染触目惊心。这使得《瓦尔登湖》所展现的那一份宁静、和谐更让人向往、怀念——我们需要的,是一片净土啊。


现如今的我们是否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是否做到环保呢?



不论你是做到环保与否,精读君希望在这篇导读后,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基本的就是不浪费。毕竟,如果我们懂得敬畏自然,就要学会保护它、珍惜它给我们带来的所有。



【五】


写在最后的话


本书共有17个章节,描绘了梭罗这两年来的日常,内容涉及了饮食文化、住房建筑、生态环境、学校教育、农贸渔猎等。书的第一章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最后一章又以春天结束,就像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译者在序言中曾这么说:


当天上看不到一片蓝天,地上找不到一方净土,社会贫富越来越悬殊,“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依然甚嚣尘上。


只要以上种种现象还没得到全部根除,在各个不同的国家、民族,人们总要回首前尘,带着无限眷恋的心情,缅怀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的先驱,研读梭罗的这部不朽经典,从中不断地给自己汲取灵感、力量和希望。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少人可以真正做到隐居。在这钢筋混泥土的森林中,虽然我们无法做到“身远”,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心远”,就比如享受一刻孤独,又或者清空杂念,来个生活断舍离


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同样可以生活在理想的世外桃源,因为它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更多书单,请点击下面蓝字链接

小确幸 | 最强大脑 | 哲学入门 | 心理学入门 | 诗歌 

扫除烦恼 | 掌控孤独感 重塑历史观 | 阅读力 

沟通力 | 时间管理 | 村上春树推荐 | 美食

 Top6小说 | 巴菲特推荐 | 颠覆世界观

清华北大校长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带走《瓦尔登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