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得盈满,他与学科热爱相伴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今日15点08分59秒

我们将迎来小满节气



小满到来

万物进入生长发展的黄金时期

既有籽粒之熟,又有雨水之盈

相得益彰,向上生长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首任院长陶杰教授

长期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负责人

因材料而来、伴材料而长的故事


建系,让教学成为一张名片


千锤百炼,玉汝于成,材料是铸造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的物质基础。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将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民航领域的实例,南航抓住这一发展动态,整合机械工程系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和基础教学部的化学教研室,于1985年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九系)。其中,复合材料专业的开设在全国范围尚属首批,亟需师资加入。1987年6月,研究生毕业的陶杰来到南航,加入九系复合材料教研室。

九系首届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合影


专业新建,一切工作都要从零起步,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在李顺林、朱彬桢两位专业负责人的带领下,教研室的全体老师从复合材料力学、结构设计、成形工艺等课程内容中汲取经验,开始自编专业教材。刚进校的陶杰也参与其中,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材编写、教具准备、实验装备构建等。1988年,复合材料专业筹建工作全部就绪,开始招生。


新生入学,专业教学成为最主要的工作。“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研室将每周三下午定为教研活动日,全体老师参与,雷打不动。”陶杰清晰记得,每周都会由一名青年教师试讲课程,老教师们传授教学经验,集体研讨教学问题。“如果说我们在教学上有所成绩的话,都得益于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他们毫无保留地把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得以快速站稳讲台。”抓课堂教学、抓实验教学、抓实习环节、抓毕业设计,很快,注重教学质量成为九系的一张名片。1996年,九系将当年度定为“提高教学质量年”。在动员大会上,时任系主任李顺林作主题发言,校长朱剑英教授深为感动,赞叹道“九系为全校作出了表率,走在了学校的前面”,并在主席台上向全系师生深鞠一躬。随后,学校将1997年定为全校的“提高教学质量年”。

九系首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


教学质量好、教学水平高,陶杰所在的专业获得了快速发展。1993年,“复合材料”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1995年,“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点获批,面向全国招生;1996年,九系被定为全校首批大类招生试点单位,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招生。回想这段经历,陶杰万分感慨,“老一辈材料人克服艰苦环境和办学条件的限制,笃志教学,潜心育人,坚定信念,忘我工作,整整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招生的‘地方粮票’换成了‘全国粮票’,这种精神至今仍感染激励着我们。


建院,超前完成三个目标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8号楼由教室改造而成的院系办公室里,时任系主任李顺林满怀憧憬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要建一幢大楼,第二个目标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第三个目标是要建立一个高水平实验室“我们九系一定要为了这三个目标去奋斗,我们每一位老师也应该为了这三个目标去奋斗,共同迎接材料学科发展的春天!”


2000年学校实施学科重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更名为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陶杰为首任院长,肖军为首任院党总支书记。

学院首届主要领导


建院伊始,学院只有四十余位教师,“师资不足、装备不足、场地不足”的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为了进一步发展,学院率先开展人才引进。2000年10月,陶杰、肖军和姚正军等一行到西安引进一位博士,拜访了该博士的导师陈达将军。交流之中得知陈达将军祖籍在江苏,陶杰立即询问,“您是否愿意退休后来南航任教?”面对三个晚辈的邀约,陈达将军并未立刻答应,陶杰进一步说道,“只要您愿意退休后到南航来,我们一定能把这个事情办成。”6个月后,经过学校和学院的一致努力,陈达顺利来到南航;2001年,陈达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对学校、学院和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平日里,只要没有课程安排,陶杰和其他院系领导每周都会到各地走访招揽人才,跑遍了兰州、西安、乌鲁木齐、太原以及东北等地区,许多新引进的老师都对此深为感动。

陈达院士与学生们在一起


短短八年间,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得到陈达院士以及力虎林、徐重、沈鸿烈三位特聘教授的加盟,还引进了50余名教授、副教授、博士,师资队伍数量翻了一番,迅速成为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有一年,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评上了好几位教授,创造了佳绩。

大力引进高水平师资


“学科要有大的发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装备缺一不可。”这是陶杰200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中心做访问学者时的最深刻感受。回国后,陶杰全身心投入纳米科技特区和学科经费的规划,助力学院高水平仪器装备的建设。随着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分析等一系列分析装备的购入,学院的仪器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学院多年试验场地不足、场地零散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将军路校区西南角拔起了一座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楼,大大改善了试验场地。2005年11月,学院举办建系设院20周年院庆活动,老教师们参观着崭新的大楼,触摸着先进的设备,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水,“真是没想到,曾经写在黑板上梦寐以求的三个目标,这么快就得以实现了。”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二十周年院庆学术活动



铸魂,“三航”特色支撑发展


对奋斗者而言,每一个梦想实现的终点,都是下一个梦想努力的起点。如何整合研究方向,快速形成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一直是陶杰孜孜以求的方向。多年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他紧密围绕三航发展战略,与老师们多次讨论凝练出与三航相关的学科特色方向;作为173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其团队技术成果转化支撑行业产生百亿以上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他积极引导新老师们在研究领域加强与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的联系,早日形成对学科的有力支撑2000年,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SCI人均发表篇数排全校第9名,到2006年,学院一跃成为全校第1名并一直保持了十多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领导集体的接续奋斗下,2012年,学院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项,批复17项,批复率达到41.5%,创全校历史新高。2012年,材料科学学科ESI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1%行列,2023年更是进入全球前1.03‰,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陶杰团队研究成果参加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并获奖

陶杰带队赴英国进行合作交流


回顾学科发展的“密码”,在陶杰看来,是持续奋斗、负重奋进创业精神的激励,是一届届学院领导集体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2003年初,学校的科研用房非常紧张,新引进的老师没有研究场地,陶杰做出决定,“让出院办工作场所,确保引进人才的科研用房!”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院办整体搬到了明故宫校区游泳馆东边的八角楼二楼上,一干就是两年多。就是在这个八角楼上,他们完成了在江宁校区西南角建设材料学院大楼和辐照中心的申请报告;也是在这个八角楼上,他们完成了十五学科和专业建设任务,制定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了人才队伍建设和硬件条件的改善;还是在这个八角楼上,他们分别与英国拉夫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签订了“3+2”联合培养协议,在南航率先打通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通道!如今,每次路过八角楼时,陶杰都会深深地看上它一眼,“那是我们材料人共同创造了许多第一的地方。”


“把人才培养重任、学科发展重任、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研究重任的工作做好,我觉得这是南航的精神传承。”坚持20年持续教授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以“三航”特色助力学科发展,陶杰与他热爱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路相伴、一路成长,他还有很多事情想做,“期待我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腾飞的那一天。”


南航·小满印迹

……


夏初长,花草香

温风拂穗小得盈满

炎夏未至是日清和

小满正当时

万物渐盈盛

摄影丨石景山

摄影丨郭东泽

摄影丨刘星天宇




素材来源丨党委宣传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特别鸣谢丨刘灿铭

图片设计丨虞越

值班编辑丨厉嘉婕、李蕾

责任编辑丨王伟、陶琨、赵毅、张瑞瑞、彭丽

审核丨王晖、成杰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