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年盛典||2017,我们在一起!

2

1

7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016

12.31

2016年12月31日23:59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前广场人声鼎沸,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倒计时,迎接2017新年的到来。


2017

01.01

2017年1月1日00:00

雁栖湖校区响起了九声悠远肃穆的铜钟声,每一声都翻滚着厚重的历史,激起深沉而宏大的回音,刺破黑色的穹幕,传向遥远的深空。


2017年来了。


钟声过后,全场爆发的欢呼声

点燃了雁栖湖寂静的夜空。


“新年快乐!2017,你好!”



2017,敲响通往未来的钟声


一座庄重古朴的铜钟,六位特殊的“时间使者”。


2016年12月31日,跨年之夜,国科大首创新年钟声跨年盛典,在新年零点时刻,在现场同学的倒计时中,六位“时间使者”将敲响国科大雁栖湖校区钟楼的铜钟。这六位“时间使者”分别是国科大招收的第一届台湾学生李岳龙博士、国科大化学专业在读留学生申京受、国科大中丹学院的博士生曹明晶、国科大公管学院的硕士生莫媛、国科大物理专业本科生陈坦以及杨国强副校长。



李岳龙博士对国科大有着特别的感情,为了能参加今天的盛典,特地将所有出差行程顺延到了元旦之后,只因他“对国科大这个学校特别有感情、爱得深沉”;韩国留学生申京受十分热爱中国文化,汉语讲得很好,为了今晚的敲钟活动,他特意郑重地换上了一件胸口标有自己祖国——韩国国旗的外套;莫媛是公管学院的“能人”,既能发论文拿奖学金,又能组织策划各种活动;曹明晶是学生工作与志愿工作的代表人物,同时她的科研工作也十分杰出;本科生陈坦则是2015-2016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



时间回到跨年倒计时的七个小时前。


“时间使者”们从12月31日下午五点就登上了钟楼,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彩排。从六个人的站位,到撞钟的频率,到钟杵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再到铜钟的受力点,每个细节都被考虑在内,就差拿演草纸现场列个方程计算一下撞钟的最优解了。



钟声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祈愿,九声钟声,既蕴含着“天长地久”的意思,又有着“无限”“邃远”“通往未来”的寓意。


2017年1月1日零点三十分钟,新年钟声跨年盛典在同学们的载歌载舞中结束。


钟声归于寂静,时间仍在行走。但钟声所传达出的力量已经融入了人们的心扉,国科大将带着这份感动、这份鼓励,开启2017年的征途。


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年钟声跨年盛典


2016年12月31日20:30—23:30

国科大博士合唱团2017新年音乐会

(雁栖湖校区东区学生礼堂)


2016年12月31日23:30

国科大英文版宣传片首映

(图书馆前广场)


2016年12月31日23:50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主题演讲

(图书馆前广场)


2016年12月31日23:59

全场新年钟声倒计时


2017年1月1日00:00

“时间使者”敲响新年钟声

(雁栖湖校区钟楼内)


2017年1月1日00:05

“写给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明信片投递

(图书馆前广场)


2017,因为你我,在一起


霓虹灯下,原本冬季凋零的树木,变得格外炫目亮眼,仿佛枝头上挂满了七彩的树叶,又仿佛树梢燃起了彩色的火焰。灯光的装饰下,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满是节日浪漫欢悦的气氛,有了别样的生机。


国科大钟楼在霓虹灯的勾勒下,如同穿上了新衣,轮廓分明、活力四射,愈显高大与雄伟。一束束灯光从钟楼顶上射出,直指天空,如同钻石划破了黑夜,成为了雁栖湖畔一道明媚的夜景,分外突出。



2016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新年钟声跨年盛典在雁栖湖校区盛大举行。这项活动是国科大首次举办,今后将作为校园文化传承下去。


从12月31日20:30开始,跨年盛典在博士合唱团的歌声中开始,持续到23:00,同学们的热情丝毫不减。23:20雁栖湖校区西区广场站满了前来聆听钟声的学生。接近零下10℃的气温,并没有冰冻住同学们的激情,大家的欢声笑语、热情舞步反而点燃了夜晚的寒冷孤寂。


2017,因为你我,在一起;国科大,因为你我,更加精彩。



 2017,因为热爱,在一起

1

 因为热爱,我们在一起


晚20:00,国科大博士合唱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年音乐会演出前的准备。


来自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兰晋泽、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琚兴铭、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蔡焕、城市环境研究所的刘佳坤是合唱团的“F4组合”。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刚入学就加入了博士合唱团(简称“博合”),走到了一起。



“国科大有太多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刚研一,加入博合以来,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因为热爱科学走到了国科大,现在又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走到了一起”,琚兴铭说道,“在合唱团这个大家庭里,几乎每天都会有温情的故事上演。其中,最令我感动和敬佩的是林玉赤老师。林老师是博合的指挥,她已经60多岁了,但她却仍然坚持着对音乐事业的追求和热爱。有时候,我们一排练就是一整天,每每我们感到很累很苦时,看到林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并且还要一点一点指导我们这些非专业队员的每一个动作,我们心中就又会充满干劲。”



新年音乐会近3个小时的演出,20多首曲目的演绎,台下却是几个月的辛苦排练。起早贪黑、记谱背词、频繁地辗转于雁栖湖校区和中关村校区之间训练,这些都是合唱团的常态。这个合唱团被称为“全国最高学历的合唱团”,尽管队员都是未经过专门音乐训练的学生,但是表现却是不凡。


“我在博合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团员,每一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能在严格的训练之下坚持下来,非常的不容易。我非常喜欢国科大的教学氛围,所以愿意奉献到博合的事业中去。因为热爱,我们走到一起;因为热爱,我们与国科大博士合唱团在一起!”林玉赤老师说道。


林玉赤老师


2

跨越千里万里,只为与你相遇


来自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一的姜楚,是博士合唱团的新成员。她在去年国科大的研究生招生复试中相遇了一位男生,后来,这位男生成为了她的男朋友。可惜的是,她的男朋友阴差阳错地去了湖南农业大学,而姜楚则来到了国科大。自此之后,一见钟情的他们就这样开始了异地之恋。


空间的距离并没有隔阂他们的感情,反而让他们更加懂得了对彼此的珍惜,珍惜每一次的通话,珍惜每一次的相逢。于是,就在跨年之际,男生跨越了万水千山从湖南来到北京,来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陪伴姜楚。


姜楚和她的男朋友


台上,姜楚和其他合唱团的成员一起,用3个小时的音乐演绎青春年华,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而又感动的跨年晚会;台下,因为有了他的守候与陪伴,她的付出变得更加充满了意义——因为,2016年的最后一晚,他们不孤单,他们在一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公管学院的研一新生冷静在跨年的夜晚同样有着一个特殊的人的陪伴——一个从小学就认识的男朋友。来到国科大之后,冷静参加的每个活动,她在石家庄求学的男朋友于建涛都会在现场出现,他们的感情也愈发升温:她在参加新生纵横辩论赛决赛妙语连珠,他在现场提问环节与对方辩手针锋相对一步不让;她在学院的元旦联欢晚会上以一段和风之舞征服全场,他在台下微笑地看着……


冷静和她的男朋友


零点敲钟的时候,他们的手紧紧地牵在了一起,共同聆听着新年的钟声,回顾着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因为有了这份陪伴,前行的路上总能有力量。2017年的第一天,他们不孤单,因为有爱,他们在一起。


2017,因为理想,在一起


12月31日晚,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图书馆中零零星星还坐着自习的学生。平时每天都十分拥挤的阅览室,在跨年的这天显得空旷了不少。孙静静、尚佳欢、尹胜明是当天值班的图书馆助理,在大家都和朋友一起去聆听音乐会的时候,他们依然默默坚守在图书馆。



孙静静是国科大材料学院的研一新生,她的培养单位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来到国科大一个学期后,她感到周围学霸很多,压力有些大。“和我的本科生活比起来,研究生阶段更加要求主动地学习,要学会追问,不能只看到课本上的内容。国科大的学习氛围很浓,老师都是科研界的大牛,而且都很和蔼可亲。来到国科大后,我感到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学习上、生活上都比以前更加奋进了。”


谈到新年理想,她说:“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多看些文献,把学业更好地完成。现在我主要的方向是空间光学,希望以后能继续在这个方面学习与努力。”


正在值班的尚佳欢(左)和孙静静(右)


当问到元旦假期她打算做什么时,孙静静说:“元旦要好好复习啦,之后就有考试了。不过一会儿图书馆闭馆后,我会和室友一起去参加跨年典礼,场面一定很盛大~”


来自四川的尹胜明是国科大电子学院的研一新生,培养单位是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国科大和我预想中的一样,甚至更好!尤其是教授《小波变换与滤波器设计》课程的彭思龙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彭老师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取得理学博士学位,现在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员。每到课间他就会讲很多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他去莫斯科大学时候的故事,他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他对科研、对人生的一些理解等等。听了他的故事后,我们备受激励,眼界开阔了不少。这些都是书本上不会有的内容,我觉得受益匪浅。”


尹胜明


尹胜明的学习方向是声纳,他的理想是以后能投身到水声工程事业中去,毕业后继续留在研究所工作。他坦言自己现在并不着急找女朋友,因为和理想在一起,不孤单。


而在新年音乐会的现场,也有这么一群小伙伴,因为相同的目标和理想,走在了一起。


孙晓烨、陈尧、王佳瑞、王琳他们都来自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平时他们都经常在一起上课、学习、玩耍,很快就成为了要好的伙伴。作为研一新生,他们在国科大生活了一学期后,内心充满感触。“雁栖湖风景美,科研氛围浓,更重要的是遇到了学术和灵魂上的导师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四人纷纷谈起自己对国科大的感受。


孙晓烨、陈尧、王佳瑞、王琳(从左到右)


“今天的跨年活动太棒了,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我们之前都领到了未来明信片,把自己满满的愿望都写了进去。虽然从入学到现在,在国科大只待了四个月,但我已经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很高兴能来到国科大这个平台,觉得自己能到这里,真棒!”孙晓烨说道。


秉承“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中科院有117个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有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研究所,也有位于新疆、青海、云南的研究所,天南海北,都遍布国科大学子的足迹。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这是丁仲礼校长在元旦致辞中对同学们的期待。因为理想,全国各地怀揣着科学梦想的青年汇聚于此;因为理想,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共同为新年到来欢呼。因为理想,2017,我们在一起。


2017,因为未来,在一起

1

改变的是思维,不变的是理想


新年钟声敲响后,董亦楠和父亲站在“未来邮筒”旁留下来一张特殊的合影。


董亦楠是国科大招收的首届本科生,目前学习材料学专业。这学期的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的安排,她将将即刻起身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简称“哥大”)进行半年的访学。而她的爸爸妈妈特地来学校陪她过新年,为她送行。


董亦楠对下学期的出国交流充满了期待:“希望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美的风景,打开眼界,为将来的科研道路奠定基础。”


丁校长与陕西新生董亦楠亲切交谈 (2014年)

(左一:董亦楠,左三:董亦楠的父亲,

右一:丁仲礼)


2014年,她怀揣着心中的梦想踏入国科大的大门。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她发生了许多改变。“我感觉得到自己在不断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素养方面,还有思维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两年来,我遇到了无数美好的人和事物,也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


来自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赵亚溥研究员是令董亦楠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在材料力学的期中考试中,赵老师出了一道文献中的错误公式让大家证明,看似十分困难,但其实只要经过仔细的推演就可以发现这公式根本不对。“赵老师通过这件小事告诉我们,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十分重要。在那之后,我就养成了批判性的思维,不再一味地肯定书本、文献中的内容,而是常追根刨底地询问为什么。”董亦楠说道。


2014级本科生董亦楠与父亲在

未来邮筒旁合影(杨天鹏  摄)


尽管很遗憾没有领到限量版的“写给未来明信片”,但是董亦楠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她说她打算在哥大交流时多接触一些专业相关的领域,然后再确定将来要具体从事的方向。未来,董亦楠打算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研究所或者大学工作,边搞研究边当老师,向更多的人传授知识。


国科大2016级本科新生朱尚、王琪也有着类似的感悟。“国科大压力很大、作业很多,但我们却能从中学到很多。以前高中时我们就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到了大学之后,我们才发现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主动地思考。”来自山东的朱尚说道。


老师除了在学业上对学生有所引导,在人格上也影响着学生。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冯琦研究员就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时刻感动着学生。“为了认识课堂上的学生,冯老师特意找每一个人都要了一张照片。之后,冯老师只要看到你就知道你是谁了”,来自云南的朱尚感动地说道,“在国科大,自己改变了很多。很多思维方式、学习方法都有了变化。”



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可能会随着成长而改变,但不变的是理想。报考国科大的学生大多数心中都有着一份从事科学工作的理想,正因为这一理想,我们走到了一起。


2

珍藏每一段与国科大的回忆


伍平是国科大材料学院的研究生,现在已经研三了。他2014年就来到了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可以说见证了雁栖湖校区的发展。


伍平(左一)


“两年前,我考上了国科大的研究生。来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后,我顿时就傻眼了:校园只有西区建设好了,而东区里面全是施工的工地,到处都是水泥和黄土,建筑材料七零八落地堆放着,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伍平回忆着,“可是没想到国科大发展变化得这么快!2015年,东区建设完毕,开始启用。很快,校区绿化工作完成后,雁栖湖校区简直焕然一新,没有了漫天的尘土,没有了杂乱的建筑工地,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花草树木,是蓝天白云。”


2015年,“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内开馆后,伍平成为了纪念馆的首批讲解员。在纪念馆当志愿者的时光,给伍平留下了一段深刻宝贵的记忆。


他说道,在国科大的两年,自己性格也有了变化。以前的他不善言辞,很内向,但现在好多了,他参加了很多活动,变得更加开朗,考虑问题的角度也更全面了。


如今,研三的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心中充满了对国科大的眷恋与不舍。


晚20:30,东区礼堂内传出阵阵悠扬的歌声,国科大博士合唱团2017年新年音乐会即将开始,伍平加快了前往会场的脚步。


他说:“我现在研三了,这是我在国科大的最后一年。虽然之前我已经听过很多场博合的演出了,但马上就要离开,我舍不得这里,我一定要留下更多与国科大的美好回忆,将每一个宝贵的片段都珍藏于心。”


谈到未来时,他表示希望自己能顺利毕业,找到满意的工作,以后会常回母校看看。


3

带着未来的baby一起回母校


同样,国科大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研究生李拓也马上就要毕业了。来自陕西的他,十分阳光开朗。可就在两年前,他刚入学的时候,内心却是充满了迷茫。“刚上研究生的时候,感觉自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李拓回忆道,“那段日子真的是很迷茫,找不到方向的人生是最可怕的。”


李拓


就在他迷惘不决的时候,他的导师马家海给了他一条正确的思路。“马老师没有责怪我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兴趣,而是告诉我,如果自己不知道以后想要干什么,那就多看多学,什么都去看看,什么都去试试。千万不能因为找不到方向而无所事事,更不要自我抛弃。”


后来,李拓就在老师的建议下,广泛涉猎,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最后找到了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半导体。


谈到未来,他满怀希望地说,自己的进步空间还很大,觉得未来充满光明。他和他的女朋友高考的时候一个分数,但没有到一所大学就读,现在自己就要毕业了,打算毕业后去女朋友所在的地方,并且继续从事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和她在大学时就开始了异地恋,现在我就要研究生毕业了,我想给这段长达7年的异地感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李拓开心地说道,“我们俩很快就打算领证了,未来一定会带着小baby一起回母校!”





未来不远,因为有着对未来的憧憬,有着对未来的希望,我们所有人一路坚持到了现在。国科大“写给未来不可思议的自己”明信片活动,就是想让大家给未来一个许诺,让大家能追赶着自己的目标,抵达到梦想实现的未来。


2017年1月1日零点过后,同学们纷纷将自己写好的明信片投入到“未来邮筒”中,之后明信片将被收藏进国科大校史馆,等待若年后主人回到母校寻找“初心”再行启封。2017年,2017张“未来明信片”将承载着国科大学子的未来梦想,一同扬帆远航,驶向未来。


2017,因为未来,我们在一起!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果果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ac.cn


文字:何丽敏、刘铭羽、

尚琼洁、寒牧

图片:宫泽、秦岭、苗光耀、

杨天鹏、邢华明、王瑞、黄滇玲

校对:高寒飞

美编:刘洋


责任编辑:黄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跨年盛典||2017,我们在一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