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学四年可以收获什么?国科大本科生这样说……
编者按:从只有懵懂专业兴趣的本科新生,到目标明确、具有科研行动力的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2016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李旻昊回顾国科大本科四年成长之路,尤其感激怀念与四位老师的相处时光。幸得吾师,点亮前途灯盏、播下兴趣之种、授渔授业解惑、指点柳暗花明,四位恩师提供的力量源源不断,激励她成为“更加不可思议的自己”。本期,随国晓薇一起,走进李旻昊记忆中的温暖师生真情。
前些日子与学弟学妹聊天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从国科大毕业近一年了。
受疫情影响,我毕业后未能直接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地理距离产生的时差网课,替代线下交流的视频会议,不知不觉,我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年已经过去大半。翻开记忆的画卷,我愈发怀念在国科大的时光,老师们在四年中对我的指导,至今仍让我受益匪浅。
照亮前路的领路人
选择学业导师时,我把生物方向相关老师的专业介绍几乎浏览了一遍,最终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生物进化。双选结果出来后,我的学业导师确定为张德兴老师。
第一次见面时,我将自己有关学业、未来规划、专业内容等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一股脑儿问过去,张老师也逐一耐心地给我答疑。那时候,我的专业兴趣还很懵懂,对生物进化具体是做什么的,也不甚了解。
后来,从讨论有性生殖的起源,到生物周期性的大灭绝与天文的关联,再到文化的演化,每一次见面,我们都可以天南海北地谈上一两个小时,而我的懵懂兴趣也逐渐变成了更为实际的问题和思考。
在访学期间,张老师也经常通过电话解答我的困惑。大三的春季学期,我在英国体验了不同的课程模式和内容,又正好要开始决定自己未来是否要出国读研。虽然与国内有7个小时的时差,张老师还是专门和我通了长途电话,为我权衡分析,并鼓励我坚持本心。
栽培兴趣的良师
大一时,我对进化生物学了解最多的就是古生物。虽说是了解,但也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纪录片、自己读过点书。当我听说可以申请大学生科创项目时,便决心尝试一下,亲身体验古生物的研究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首先发邮件联系了朱敏老师,有些冒失地询问,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自己学习古生物学可以从哪里入手,很快我收到了朱老师详细的回复。在他的指导下,我第一次真正开始阅读英文文献。大一暑假,我正式到朱老师的课题组里开展实践,不仅得到了朱敏老师的指导,而且也跟随他参与了野外考察。
当我真正参与了这个方向的研究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尚浅,而且明白自己真正的兴趣就是解决进化生物系的问题本身,并不拘泥于形式。
此外,也是在这段实践经历中,通过阅读文献、和学长学姐们交流沟通,结合自己在考察中的切身体会,我意识到,要想在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中走得更远,数学和编程的能力必不可少。
授我以渔的恩师
在翟老师的团队中,我完成了两次科研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并参与了一些合作项目。每当我困扰于算法原理的时候,翟老师会搬出白板,耐心地为我推导和讲解背后的理论。
在毕业设计答辩前,我在组会上进行了一次试讲,但在临答辩前一晚还是有点紧张。那天晚上,翟老师主动和我通电话,提出许多演讲技巧上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二天,翟老师线上旁听了我的答辩,我瞬间没有了紧张的情绪,仿佛自己只是在一次常规的组会上讲述自己的工作进展,带着平和的心态顺利地完成了答辩。
在毕业设计之外,翟老师还让我参与相关研究项目。在这期间,我们将几个新颖的想法化为实际,而这项工作的计算部分完成后,我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图表配色而苦恼,在他的建议下,我尝试了十几种不同的配色,最终选定了合适的一版。这篇文章得以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而我能够作为共同作者参与其中,也要感谢翟老师的信任。
除了在学习和申请研究生方面获得的帮助,另一个收获便是对科研流程的完整了解。
从最初的积累和练习,到中期项目不断推进时的磨合,再到后来的良好配合,这个过程让我通过实践了解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沟通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突破困局。我在翟老师的指点下,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哲学”,我想不论未来从事什么研究,这种方法论都至关重要。
翟老师曾对我说过,他不愿意用传统的“家长式”方式来培养学生,希望我们能以更加平等的方式与他探讨问题,而不是一味接受他的安排。
而我和他的每一次讨论也是一样的,我们是对等的朋友,在学术问题上他会充分尊重我的想法和意见。在聊起读研经历时,他则是一位留学归来的前辈,向我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时至今日,我依然每周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翟老师实验室的组会,跟进研究进展,有时还介绍我研究生第一年的学习体验。
尽管毕业了,但我依然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温暖集体的一员,从未离开过。
柳暗花明的指点者
访学结束后的暑假,我正在搜集资料,试着了解国际上的进展和比较契合的研究生学校,熟识的几位老师建议我去请教张勇老师,他对这个方向比较了解。
尽管张勇老师答应了,但我还是很犹豫,因为以前只在课上见过他。直到秋天过半,我意识到时间越来越紧迫,自己也变得紧张起来,但还是有些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在研究所碰到选择张勇老师做毕设导师的同学正要去和他见面,我突然有一种直觉,这是一旦错过就会追悔莫及的机会。虽然很不礼貌,但还是毅然跟着同学一起去拜访了老师。
没想到的是,我一报上自己的名字,老师就笑了起来,说早就听说过我。就这样,原本紧张的我很快放松了下来,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讲明了来意,张老师便给我介绍了这个方向在国内外的情况。
在我获得多个面试资格后,张老师还提示了我准备面试的要点,分析各个相关实验室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极大帮助。如今我正是在其中一位老师所在的系里就读,也希望在第一年的课程阶段正式结束后能够加入她的课题组。
即使现在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读研,我仍然能够在学习的方方面面中,不断感受到国科大的老师们对我的深刻影响,无论是文献研讨的思路、开展科研探索的方式、对职业生涯的及时思考规划,还是执行计划所必需的行动力。
国科大的师资力量极为雄厚,而且老师们也愿意为我们倾注心血,但是我们也要时刻记得自己要主动去寻找机会,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让学弟学妹们不因错失机会而留下遗憾。
对我来说,能够遇到这几位老师,是我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收获,我会永远珍藏和他们相处的回忆。
我要衷心地对老师们说声谢谢,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和教诲,使我能够走上自己喜欢的科研之路,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