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又艺术!走进国科大“摇滚博导”的悦动课堂

2011年,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陈涌海一曲《将进酒》演唱视频走红网络,他被网友们称为“摇滚博导”。一晃十年,在网络视频点击量不断更新的同时,仍旧能搜索到网友们对其当年视频的称赞。而现实中的陈涌海,他的生活似乎变了,又似乎没变。“我还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一名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一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




阳光从沉睡的世界中苏醒过来,正努力拨开云雾唤醒世间。一群国科大的老师早已在车站,等候坐上最早的一班校车来给学生们上早课。
灰衬衫外面套了件有点酷的皮衣,斜挎一个黑色小包,把有点长度的头发拿皮筋“随意”地束到一起。远远看上去,好像这样略带文艺范的描述不太符合这群人。不过,他也是其中一员。
6点半他坐上了班车,头靠在座椅上小憩一会儿。到达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后,他脚步匆匆地去食堂吃了顿早餐。
等待班车的陈涌海
随后,他像个学生一样,踱步上到图书馆二层,静静地掏出电脑和草稿纸,对着课件在纸上划划改改。备课的全程,他紧紧地皱着眉,有时他会突然停下演算,用右手杵着头,透过他的眼神,你仿佛能看到他脑袋里的各种想法在打架。把这部分的内容梳理清楚后,他的表情变得舒缓起来,再切换到下一页课件,继续把每一个文字“看穿”,如此反复。
寡言少语,不善言谈。若不是有老师和陈涌海搭话,可能这一清早他也不会发出一点声音。“这周有什么打算啊?”“赶上天气不错,我挺想去爬长城的。”

陈涌海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陈涌海在图书馆备课

陈老师是特别优秀的老师


每周一和周三,是陈涌海给学生们上《半导体光学》的日子。在上课之前,陈涌海都会安静地待在图书馆里,把早已熟记于心的内容再仔细地过一遍。
上课前夕,陈涌海会安静地坐在教室外靠窗的长椅上,不时地和上课的学生们打着招呼。10点半铃响,他走进教室,戴好扩音麦克,用低沉又温暖的声音开篇,“今天接着讲上节课没结束的半导体中声子相关议题的部分......”
教室外等待上课的陈涌海

顺着学生们的目光,你会发现陈涌海课件上的内容活灵活现:象形文字、古诗词、乐器图片……为了把抽象的半导体学知识“具象化”,陈涌海结合多年授课经验,不断探索易懂易理解的教学方式,从感官上带给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伴随着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变化,陈涌海有时比比画画,有时提高音量剖析着难点与重点,把自己之前缕了不下数十次的学习思路,全在此刻倾囊给学生们。

涌海在讲授《半导体光学》课程


在陈涌海的课堂上,除了讲解极为复杂的原理和公式,他还和学生们分享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辅助课程。“有时感觉好像不止听了半导体这一节课!”讲到为何叫“声子”而不是“音子”时,陈涌海会从它们的象形文字切入,“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老师上课经常引经据典,把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融合到一起,讲的内容也是我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提到老师的授课方式,材料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薛婷笑着说道。
不一会儿,你会恍然发现,之前寡言少语的陈涌海,一到课堂上就侃侃而谈,而且早上和人群有点“不太搭”的他,仿佛把身上的那股文艺范带到了课堂上,给课程注入了别样的活力。
12点整,准时下课。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拿着本子簇拥在讲台边。一问一答半个钟头后,他们心满意足地散去。
陈涌海课后为学生答疑
正午,微风拂过。枝叶透过车站的棚顶映刻出一道道光影。等班车的时候,陈涌海就这样听着树叶们的“窃窃私语”,静静地坐在车站旁的木椅上,望向远山,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又好像只是这样放空自己。
备课,上课,答疑。对于陈涌海来说,这一上午的时光稀松平常,像一列驶在正轨上的列车,总是驶于日常,但因为一路上捕捉到了不一样的景致,也因此驶向不同的心境,生活渐渐填满了暖意。

陈老师竟然是个摇滚歌手?


当问及学生们是否知道陈涌海之前的经历时,有的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虽然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给我们普及音乐的相关知识,但完全想象不到他拿着吉他肆意洒脱的样子!”
有的学生则自豪地说,“我知道!陈老师很出名的!”未来学院2020级直博研究生魏征坦言,“虽然之前有看过老师的唱歌视频,但我是冲着老师的课程来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由浅入深地教授知识,结合自己的风格把半导体的演化讲得十分生动有趣。在知道老师的经历之后,你会觉得课程变得更有活力了。”

与学生上课互动的陈涌海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看起来,好像很难把他和摇滚音乐连在一起,但是在这一系列的荣誉和成绩背后,陈涌海确实打心底对音乐有着无以言表的热爱。
2017年,他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跟真正的音乐人还相差很远,只是因为自己的科研背景,才有机会被这么多人关注,有机会和知名音乐人接触。如果把这个背景、这个‘反差’抛掉,比我水平高的人多了去了。”
在外人看来,物理大牛,醉心文艺,什么事情都做得十分出色的他,仿佛成为神话一般的人物。但是他只是摆摆手说,“大体都是尊崇自己内心,只是顺着内心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罢了。”
与理想平等交易,与喧嚣保持距离。对于陈涌海来说,一切只为追求内心最渴望的选择,一切也只是当下作出的最自然的决定。
那么选择音乐到底对于陈涌海意味着什么?
刚进大学时,他跟风买了一把吉他,由吉他弹唱到歌曲创作,进而到只唱自己创作的歌。“由此结识了很多热爱音乐的朋友,而且从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现在,可以说极大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现在想来这应该是最庆幸的事情。”走红网络的视频里,他用自己苍凉高古的嗓音,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豪纵地吼出了侠肝义胆、挥斥方遒的境界;闲暇时光中,他又会携着箫骑着车去柏树林后的土坡上自娱自乐。而那喧嚣不已的车流声和偶尔的鸣笛对于他来说,“这些噪声像一个罩子,把我罩在自己的世界里”,“我闭着眼吹《淡云》,来回练习了几遍,等我睁眼时,我看到那边高楼上出现了一缕淡云。”
“调剂生活,自得其乐。”陈涌海在采访中如是说。
做科研时的陈涌海,内敛认真,不言谈笑,眼神里时刻闪烁着科研人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但是偶尔翻转到音乐世界时,他豪放不羁,恣意歌唱,指尖里流露出对时光的坦然和对未来的无畏。
有人说,海浪就像是大海跳动的“脉搏”,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因为有了海浪,大海才显得生机勃勃,令人神往。而一朵朵浪花,像是大海里成群的“精灵”,他们簇拥着快乐,碰撞出绚丽,为大海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魅力。科研和音乐,大抵在陈涌海的生活就是如此的存在。





本文原载于《国科大》杂志2021年第二期(节选)

原标题《陈涌海:乐理的情怀  悦动的课风》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阅读《国科大》杂志电子版


往期阅读:

走在摇滚与古诗词边缘的科学家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文字/刘思彤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图片/刘剑峰 纪灿雄

美编/何邦彦
责编/李文毅

为优秀的国科大教师点个赞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