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得见的成长!国科大本科生四年感悟

等你报考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08-25



编者按



谈起收获,提升与人交流的能力;说起老师,回忆印象深刻的话语;关于变化,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展望未来,开始下一阶段缤纷多彩的生活。如果让你总结大学生活,你会选择怎样的词汇?本期,一起来听听国科大四位2024届本科毕业生的成长感悟。




Q1

本科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黄可夫

化学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我想是沟通能力,当然在数理基础和科研基础方面也都有很大进步。


大一期间,我算是“默默无闻”。大二时,因为当了果壳良品社团社长,为了把社团办得更好,我必须快速拉近同学彼此间的距离,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尽可能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完成共同的目标。


上大学之前,和陌生人开口这种事我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所以我之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做好沟通协调。在国科大这一方校园,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自己之前可能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然后得到一些“奇怪”但是很有用的技能。缘分这种东西,我到现在还是觉得非常神奇。


黄可夫(中)和果壳良品社团成员

董可昕

生物科学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我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基本的科研思路,并且找到了感兴趣的科研方向。


得益于本科部的访学项目,我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访学。期间,我参与开发了一种基于精准基因编辑的高通量筛查技术,以研究癌症相关突变的生物学效应,识别可以用于癌症治疗的新突变靶点。该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


我理解的科研的范式是:发现并确定重要问题、采用合适且严格的方法、评估结果。我感兴趣的科研方向是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包括突变的表型效应,及其如何影响人类疾病(如癌症)发生和发展。我会结合实验和高通量计算的方式研究这一科学问题。


董可昕在做实验


Q2

让你印象深刻的课堂和老师有哪些


董可昕

生物科学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我还记得《力学》课上余永亮老师与我们分享的一句话:“科研人至少要在30多岁之前,找到你要做的那件事情是什么,那会是一种很强烈的召唤。”这与《人类群星闪耀时》中那个经典的观点不谋而合,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在他最富创造力的壮年之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姜泓旭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听国科大老师上课,总能感受到他们对科研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骆顺龙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与我想象的不同,骆老师并不照本宣科,而是通过抛硬币、掷骰子、摸球等生活场景自然而然地引进概率论的各种概念,然后由浅入深地讲解各种概率分布的性质。


还记得骆老师的第一节课就让我们抛64次硬币并记录正反结果。有同学提供的一串随机数有误,导致后续课程中介绍同面的最大长度等指标后“无处遁形”。这让我在学期初就认识到了概率论的威力,激发了我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骆老师对古诗文和古今中外的奇闻轶事颇为了解。一次课上,骆老师用“决斗”引入了OK Corral鞅,其间从苏格兰部落决斗讲到美日中途岛战役,再讲到亚利桑那州警察与牛仔的对决,最后到中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句古语,我第一次见到一位老师在对数学、物理、计算机了解颇深的基础上还在其它领域有如此广泛的涉猎。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PPT


还有《计算机网络》的吴槟老师,他总跟我们说,切忌“不动手尝试只空泛讨论”。他在第一次课也跟我们强调了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通过“2005年前,3000多个RFC只有一个是中国大陆科技人员牵头完成的”这一现实跟我们强调了纯应用导向、实用主义的痛点。这坚定了我们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仍要坚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信念,从而为未来的科研做好准备。


吴老师永远都精神满满!在遇到各种不顺利、心情消沉时,听听吴老师讲课,烦恼总能“烟消云散”。


吴槟老师不失幽默的课堂


Q3

四年时间里

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邱瑞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我在国科大的四年经历了三次改变。


第一次改变,是“定制”自己的课表,为不同课程分配不同比例的时间和精力。我选择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小山作为我的学业导师。在高老师的指导下,我接触到机器学习数学理论这个领域。一方面,我试着将重心放到更相关的数学专业课上,例如概统、泛函分析等;另一方面,我也灵活选择一些相关的计算机系课程,例如机器学习导论、智能计算系统等。


邱瑞晨的课表


第二次改变,是“应用”理论知识。伯克利访学期间,WILKENING教授开设的数值分析课程在理论知识授课外,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实验,其中包括课程知识的直接应用,例如编写python程序计算自然指数运算的误差估计;也包括了需要综合课程知识并额外查找资料才能完成的小项目,例如找到一种基于矩阵LU分解的数值方法来计算Bessel函数的比值。


邱瑞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第三次改变,是“发掘”新知识。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课题组师兄的指引下,我选定了“机器遗忘”作为入门的科研角度:先通过综述论文了解概况,再循着参考文献列表精读这一领域经典的工作,用思维导图整理“机器遗忘”的出发点、几种不同角度的定义和评估手段、已有的解决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


相比于课程学习,我学会了不少新的技巧。首先,在浩如瀚海的文献里自己“划重点”,略读和精读相结合,把握重要的和自己聚焦的知识。其次,批判性地阅读,试着从审稿人的角度来读每个工作,看看他们相比于前人改进和提升在何处,又有哪些新的局限性。


这些改变共同构成了一种科研的状态,自己安排时间,自己找知识和问题,并把时间精力和知识都投入到科研中。在高小山老师指导我进行启研项目和完成毕业设计时,从选题、整理论文到理论推导、实验设计,这些经历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董可昕

生物科学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做事情有了自己的节奏。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完全坚定的信心去走自己的路,会左顾右盼、等待、追赶或模仿身边的同龄人,也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被外界的评价影响。我现在比较坚定,对自己之后三到五年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划,会比较扎实、有节奏的去阶段性地完成任务。


我也仍然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他们的优点,但不会因为自己的节奏与他人不同而焦虑。


Q4

用一个词总结自己的本科四年经历


邱瑞晨

数学与应用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往前走”。


这是米兰·昆德拉在《雅克和他的主人》中所给出的人生答案,也完美地概括了我的本科四年——迈出边界,往前走,直到新的边界。这是知识的上下求索,是能力的不断突破,也是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在大洋彼岸访学、第一次申报自己的基金项目、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米兰·昆德拉继续写道:“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走,代表了一种行动的态度,在每个自我怀疑的瞬间放下过去,望向未来。“往前走”亦是一种勉励,不要忘记停下脚步。

姜泓旭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充实”“忙里偷闲”


回顾这四年来的玉泉路校区本科生活,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主线任务”,日子过得很充实且有成就感。同时,我在课余时间也参加了很多线下的校内外活动,此之谓“忙里偷闲”也。


前五个学期,我以学习、打好基础为主,偶尔会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也开始向优秀同学学习经验尝试组织一些大型活动;第六学期开始,课业相对轻松,我便更多地走出校园,同时准备保研和访学事宜,第六学期的基调是充满新鲜感并且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第七学期,我参加了本科部的公派访学项目,见识到了很多新事物。在这个探求新知和探索自己的过程中,比以前多了一份勇气、豁达与从容;最后一学期,回到了玉泉路校区准备毕业设计。


Q5

志愿填报时为什么选择了国科大


邱瑞晨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很纯粹带着这样一种想法:学数学有用


数学作为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基础,以后研究生可选择的方向最广阔。于是依照我粗浅的分析,我固执地在志愿上选择了几乎每所学校的数学专业。


在“数学大海”里挣扎了四年以后,我充分认识到了这样选择的风险:首先,一个著名的段子——生活会欺骗你,但是数学不会,因为数学不会就是不会——直接指出了这个专业和“挂科”的紧密联系;其次,数学专业从分析到代数到几何无所不包,还有被理论数学家们“鄙视”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很容易面临“课太多,什么都想学”的困境;最后,对于以工科为王牌的几所高校,数学算不上明星专业,“本科学数学,研究生再转行”的方式,相比“专业对口”的同学缺乏竞争力。


幸运的是,国科大的培养方式帮我避开了大部分的风险。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老师们有很深的数学造诣,国科大数学学院的助教们耐心负责,通过他们开设的课程和习题课,我顺利掌握了大部分需要的知识。在大二时,我对数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特别是机器学习理论感兴趣。在国科大学业导师制度下,我选到了一位研究方向匹配的学业导师。在他的指导下,我选择了数值分析、优化、泛函分析等与机器学习理论研究高度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得益于国科大灵活的选课机制,我还能够选择计算机专业理论计算机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一些相关课程作为知识的补充。


大二暑假时,许多身边同学开始了科研实践,我又面临未来专业选择的困惑:是继续沿着应用数学的道路,还是彻底转向人工智能,抑或结合二者,用数学的方法完善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工作。在学业导师鼓励下,我在大三春季学期参加了国科大前往伯克利的访学项目,并选择了三门伯克利的课程进行学习。在伯克利,多学科交叉是非常普遍的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学院合作开设的课程和研讨课,例如《MATH C103经济学中的数学》《MATH 191B 统计与数据科学中的数值分析》等,不少教授也鼓励结合各学科知识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也认识了很多伯克利本地的同学,他们中有学社会学与信息科学、研究计算社会学的华人留学生,也有学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设计机器人的加拿大人。在与教授和同学的沟通中,我感受到学科交叉的魅力和前景,坚定了数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的方向,并在回国后顺利保研到国科大的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Q6

对未来发展有哪些计划


邱瑞晨

数学与应用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我将留在国科大(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希望目前的科研工作有顺利进展,完成启研课题;有机会多多参加国际会议,走出去感受不一样的实验室氛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劳逸结合,在有空的时候打卡祖国每一个城市,观山水,赏古迹;看大漠孤烟塞北,杏花烟雨江南……

董可昕

2024届生物科学专业

本科毕业生

毕业后,我将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癌症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及基因组编辑技术。我将继续勤学深思,不负“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之校训,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姜泓旭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启全新的科研生活,我会尽快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转变,并始终正念充满阳光,继续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作为直博生在国科大(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继续深造,我想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我不会把自己限定,时刻准备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黄可夫

化学专业

2024届本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后,我将前往西北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


Q7

给今年高考完的

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话


董可昕

自驱力是最珍贵的品质。

大学中我们将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科学的最前沿,当走到人类知识的边界,愿你们能怀着探索的热忱和勇气向未知望去,那里的美会是漫山遍野

邱瑞晨

黄可夫

国科大为每一位本科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使用多少,就看你如何探索这个开放的世界。希望每一年的新同学都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大学体验。

祝你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国科大记忆,在国科大遇见不可思议的自己,发现未来无限种可能!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加油!

姜泓旭



怀抱过去,启程未来

短短的四年

却是人生成长飞快的阶段


热爱所至,热情不减

我们与科学的故事

仍在不断连载


@未来的UCASer

一起加入进来

更新属于你的科学篇章



点击下方相应省市招生组

欢迎电话联系国科大招生老师哦


北京


河南


江苏


湖北


云南


辽宁


陕西


山东


四川


浙江


福建


湖南


甘肃





王美乔,找到自己的赛道!

从国科大到伯克利,遇见不一样!

国科大本科生:A面学习,B面→

国科大的学霸笔记,有故事!

从国科大到麻省理工,遇见不一样!

两院院士组团发出邀请:欢迎报考国科大!

放榜!多少分可以上中国科学院大学?

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圆你科学梦!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国科大融媒体编辑部

整理/刘迅 陆紫琪 国晓薇

文字/受访者提供

图片/受访者提供 曹倍源

制图/国晓薇

美编/宋嘉琪 陆紫琪

责编/冯心怡 许天雄

点击关注

点赞

分享

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