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完《管理学》教材,我们有什么新认识?

赞赏Scalers 持续力 2022-08-11
 

持续力

公众号ID:scalerstalk

个人微信号:fscalers 

(可加Scalers个人微信交流)

关注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0 年开放报名,参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S成长会2020报名须知


Scalers点评:2020年4月13日起,S早起读书现学现卖第10期管理学专题读书启动。我们以每天一章的速度推进,在不到一个月内,先把第一本书《管理学》读完了。在复盘任务中,收到了差不多百万字的总结,今天从中精选2万字左右的篇幅,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收获和体验。感谢梦梦整理。


总结来说,大家通过这种阅读学习,打破了以前对于管理的偏见,拓宽了视野。同时,在持续行动每天答题的行动中,也克服了困难,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具体情况可以自行阅读感受。


管理学读书活动仍然在进行,目前我们在读第二本,并将于本周进入第三本《组织行为学》的阅读。管理学活动仅此一期,如果有想参加的,可以报名。知识是可以复利学习的,我们读完管理学后,会进入新的主题。


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强烈推荐你来参加“管理学”专题读书活动

如何团结一群人一起做事情 

学习绝不能只挑感兴趣的学

谁说不做管理就不用学管理学? 

与一群人在时代浪潮中特立独行



PART 1 

本书对你认知有重大提升的五个认知点


@[26队][S561]山雨-海南

认知:管理的四种职能:计划,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计划以协调活动;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谁来做。领导,激励、领导以及其他与人有关的行为;控制,监管活动以确保按照计划施行。(页码P9)

论述:看了管理的四种职能,发现自己制定的计划为什么都不能完成了。很多时候自己只有制定计划这一步,买了个好看的本子,写下一连串目标,合上本子就结束了。没有组织,没有去思考如何完成设定的目标,自己需要怎么做。没有领导,没有去给自己动员、约束自己和管理自己。没有控制,对于计划的执行没有反馈,不知道进行到哪一步。结果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下一年又是一样的操作。


认知:管理者需要三种关键技能:技术、人际关系与概念。技术技能是熟练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特定领域的知识与技术,这些技能对一线管理者更加重要。有着优秀技术技能的员工常常被提拔为基层管理者。人际关系技能,涉及与他人及团队良好合作的能力,对所有管理者都同样重要。概念技能是管理者用来对抽象、复杂的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能力,这些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最为重要。(页码P11)

论述:从管理者需要的这三个技能就能看到,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对公司领导一些改变的举措议论纷纷,在自己角度上开始抱怨,觉得改变增加了自己工作的难度,而且取得效果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变化,就会觉得领导一点都不懂基层的问题,没有能力却在胡搞瞎搞等等,这些想法是多么天真幼稚。在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角度上,其实是在对于复杂的市场情况做部署、应对,是在为公司解决问题,高层管理者面对的是比员工更高层次的问题,所具备的能力也是员工比不上的。



@[14队][S25]高高-云南

认知:有效沟通是任何想要成为有效管理者的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页码P381) 

论述:管理者所开展的一切工作、所有事情都涉及沟通。管理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必须通过沟通获得,既包括内部沟通、也包括外部沟通。记得我的一位领导曾经说过,比起工作做得怎么样,一个部门的气氛是最主要的,部门经理要能把部门成员都团结在一起才行。当时的我不是很能认同他的这个观点,总觉得把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通过看了管理学,我才意识到,所谓管理,并不是以前自己认知中那样单一的,涉及到工作开展的全流程和方方面面,而在这些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就比如,在一个部门里,部门经理必须先沟通好部门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这些都是有紧密联系且不可割裂开的。



@[11队][S1044]大树-北京

认知:如果你想要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你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必须为你的职业生涯负责。不会有其他人为你做这件事,即使是你的雇主。(页码P342)

论述:首先要有“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意识,不能把职业生涯的规划、成长完全依托于公司,必须有自己的规划,必须自己为自己负责。有了自己的想法,在选择公司的时候,才会不那么茫然,才会了解到哪些是重要的,哪些可以舍弃。时刻做好准备,才有可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3队][S504]毛毛-济南

认知:组织文化被描述为影响组织成员行动、将不同组织区分开的共享价值观、原则、传统和行事方式。在大多数组织中,这些共享价值观和惯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里的事情应该如何完成”。(页码P73)

论述:文化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抽象到完全讲不明白的词,当看到一些公司谈文化、愿景就下意识回避,感觉了解这些东西都没用,反正都是说着玩玩,搞些文字游戏。这句话很接地气地帮我理解了文化,组织文化就是指决定了这里的事情应该如何完成的那个东西。比如我在成长会里感受到的,在这里应该怎么做事,很简单,在读书群就是读书写作业,社群里如果有人提出求助,大家就针对问题提供对策,很简单直接干脆,一点不心累。



@皮Q

认知:通过“剔除无意义的动作”,就可以为自己节省大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页码P26)

论述:科学管理方法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剔除无意义的动作”,我把这句话贴在床头的墙上,不断观察自己在做一件事时的动作,思考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通过剔除无意义的动作来节约时间。例如我起床时喜欢穿上睡衣读书,到上班时间了再换上正式服装,其实穿睡衣就是一个无意义动作,当我起床直接换上正式服装看书时,不仅节约了换衣服的时间,还增加了看书的正式感,这点小小的改变让我读书的状态有了质的提升。



@[18队][S585]杨少侠-北京

认知:通过学习管理学,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你的老板(和同事)的行为方式,以及组织如何运行。(P17)

论述:初读这些内容时,只是觉得可能会有用。但是此刻的我,真的感受到了读书的力量和带来的改变。我会尝试着思考领导的目标是什么,他是如何安排大家的工作的,我如何才能帮助他节省时间,让他去做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并且,我也真正开始实践了,开始自我管理,积极主动地去推动工作事项,最开心的是,最近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慢慢享受工作带来的成长了,甚至开始在想三四十年后自己要从事怎样的工作来输出自己的价值,而我以前对老年生活的想象就是吃喝玩乐。我只想说,《管理学》真的太香了。



@[8队][S317]刘小兮−西安

认知: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率常常被说成“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成效常常被称为“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效率与做事的手段有关,成效与组织或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关。(P8)

论述:“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通过这次的管理学理解了两者的区别,忙并不代表自己很努力,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方法不当才导致忙。如果是低效地勤奋,结果只能是忙忙却碌碌。现在自己做事或判断别人不再把忙不忙作为单一标准,开始关注行为带来的结果。


认知:认知是某一个体对现实的看法。当认知发生了改变时,尽管事实并没有改变,但它们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认知变化会直接造成人们心理状况的变化——他们看重什么,他们相信什么,以及他们关注什么。(P246)

论述:来成长会前,顶着知识付费的名义付了很多智商税,今年没有再买过任何一门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在成长会的5个月中自己接触到了一些以前从没听说过的认知,潜移默化中会影响我做出什么样的选择。S有次讲课讲到成长时,用了“浸泡”这个词,通过文化熏陶慢慢解决问题。进成长会的时间还很短,最深的体会是成长没有捷径,就是要花费自己的体力和脑力。



@[16队][S334]蓝色小确幸-苏州

认知:通常来说,每个人听到某一新信息的次数必须达到七次,才能真正理解这一信息。(P385-386)

论述:看到这句话,有点莫名松口气。一直觉得自己笨,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一句话、一个理论反复好几遍还记不得。由此看来,不是我的错,而是需要更多去熟悉新信息。一遍不懂就七遍,直到大脑可以做出正确反馈为止。



@[3队][S18]笨呐呐-深圳

认知:控制是监控、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的过程,有效的控制可以确保所有的行动都是按照实现目标的方式完成的。因此,控制是否有效取决于他们如何帮助员工和管理者实现他们的目标。(页码P496)

论述:管理需要进行控制,是因为他需要确保所有行动按照实现目标的方式完成。之前一直都很反感上级老是对我的工作细节进行过问,觉得这是不信任的体现,心里也会产生抵触和烦躁情绪,现在知道他们其实只是需要监控工作完成的进度,对有偏差的部分进行纠正,以确保工作正常进行,这样才能实现目标。



@紫烟

认知:怎样有效地进行反馈中提到了直截了当地专注具体的行为,将反馈集中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保持反馈的客观性,尤其负面反馈应该是描述性的而非判断性或评估性的,要确保反馈是目标导向的。(页码P495)

论述:其实《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也讲到了,在进行沟通时应该首先描述客观事实,在描述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而描述这个事实对自己的影响,即自己的感受。我发现我自己在给别人(尤其是老公)的反馈当中,首当其冲的是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当我给别人的是负面反馈的时候,我的负面态度直接激起了对方的负面情绪,导致我们之间的沟通只是负面情绪的发泄,而不是问题的真正解决。


@[8队][S1096]大宝-阳江

认知:有些人惧怕成功,尤其当成功意味着他们需要变化时。想想看,如果你获得了职业生涯上的成功,那很可能需要承担工作职责、人际交往或者地理位置的变化。你能够多大程度上适应呢?(页码P162)

论述:这一点帮我理解了一位朋友的困境,她说过她害怕幸福,之前我一直难以理解,觉得可能是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参照这里说到的惧怕成功,我想,应该也是一种对于变化的害怕吧,害怕获得幸福意味着自己也要投入和付出更多,而投入和付出更多会让她更加害怕没有获得相应的回应,害怕受到更大的伤害和痛苦。从人们抗拒变革的原因来分析,应该属于害怕不确定性取代确定性。保持现状不会受到大的伤害,向前一步即便得到更好的机会,同时也伴有更大的风险,有人会害怕这样的情况。


认知:无论你是否同意,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塑造着我们身边人的行为。(页码P431)

论述:我们和身边的人不断地进行互动和交流,不断接受或给出回应,这些回应就会对我们自身和身边的人的行为起到强化或弱化的作用,从而不断地相互塑造行为。我们不去影响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就会影响我们,最好的保持自我的方法,就是塑造身边人的行为,让他们减少对我们行为的塑造。在小队里,你早起,我也早起,早起的氛围就会营造出来,大家都认可这是好习惯,渐渐地,以前不早起的人会开始尝试早起,日事日毕也是如此。我们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我们可能常常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些自己都意识不到的价值。



@[14队][S972]zhyh-医药-北京

认知:如果没有计划,部门和个人可能会在不同的目的下背道而驰地工作,从而阻碍组织高效地实现目标。(页码P198)

论述:计划和节点,之前我感觉要求太死,考核太僵硬太严。但看到这个内容后,我意识到,计划和考核节点再僵化,考核人员再不懂再瞎指挥,也可以保证项目看上去像是按计划完成的,延误了也是可以激发我们找寻解决方法的欲望的。从这一点来说,计划和节点还是有意义的,至于项目实际做的咋样,那就是新的计划要实现的目标了。



@[S1205]*紫薇

认知:在当今社会中,如果组织还将变革视为对一向平静安稳的环境的偶然干扰,必将岌岌可危。(P165)

论述:接受了变革,我们就不会想着一劳永逸,就不会听信类似“XXX就好了”的言论,就不会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因为哪怕我们不变,时代也会逼着我们改变,既然如此,不如主动适应,去感受变革的快乐,在变革中找到自我价值。既然知道了“铁饭碗”也没那么轻松,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工作基本上轮不到你,当心中做好最坏的打算时,那么拼搏和改变就不再是一件“不得不”“委屈巴巴”的事情了。这种心态的改变有利于我们拥抱变革,在变革中主动出击,而不是成为抱怨者,导致既错失了机会,也没有了快乐。



@[16队][S749]小玉儿-泉州

认知:管理者需要三种关键的管理技能:技术、人际关系与概念。(页码P11)

论述:读《管理学》之前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管理者需要什么管理技能,读完《管理学》之后,对标了一下自己掌握的技能,在专业方面没有到精通的程度,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少花时间去耕耘,在概念方面主要是跟着晨读写作业一直在锻炼中。在读完《毛选》之后,我就意识到要联系群众团结群众,读完《管理学》之后,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虽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都需要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存活下去。就比如这次婆婆生病住院,由于与邻居平日里打好了关系,在这种关键时刻就能将孩子暂时托付他们代为照料。而技术则是你打造竞争优势的方向之一,当然,这一点我很早就在S的耳濡目染下意识到了。


认知:高层管理者负责企业战略,中层管理者负责竞争战略,而基层管理者负责职能战略。(页码P223)

论述:读《管理学》之前,我有一个认知:当领导很轻松,他们只要叫别人做事,自己不用做事。读《管理学》之后,我彻底纠正了这个认知:领导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他们需要做出决策,需要协调工作,以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这点来说,我对我的分管领导是有一个认知转变的过程,刚开始看他整天坐着泡茶聊天,一直以为他坐到领导的位置是靠聊天聊出来的;直到读了《管理学》,我就开始慢慢思考,当领导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我重新用管理学的视角来观察我的分管领导,虽然他从表面上看起来就是那种对事情不上心的样子,但是该决策时他都会拿定主意,该协调工作时他都能沟通下来,开会时说的话也都是头头是道的,这些都是我目前不具备的技能。因此读完管理学,让我有了一个管理学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我突破了我的认知局限。领导负责公司的战略,他们拿定主意,把握方向。基层员工与领导的关系就像螺丝钉与方向盘的关系,方向盘负责往哪个方向走,螺丝钉负责固定在位置上保证汽车的安全。



@将暮未暮

认知:如果认为管理者始终能以理性的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那真是太天真了。(页码P387)

论述:没有看到这句话之前,我认为领导在工作上应该是没有什么情绪变化的,也就是认为他们在工作中无时无刻都是理性的。我真是太天真了。现在了解到,即使在工作中,领导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保持理性,就会带有情绪。也就会扰乱和扭曲沟通的过程。接受这一点,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下,如果此时领导的情绪不好,那就再过会去找他。



@[26队长][S1022]林-贵州

认知:员工存在多样性,并且员工多样性带来了人员管理、组织绩效以及战略三方面的好处。(页码P113)

论述:书中谈论了员工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员工和组织的积极影响。我在工作管理中虽然能够感受到不同人的工作方式、性格、态度等差距,但没有意识到这是多样性的体现,最初采用了“一视同仁”的管理策略。学习到员工多样性后,结合工作实际将团队成员根据工作积极性、认真态度、技能水平等多个纬度进行了细化分组,微调了每个分组的管理策略,提升了管理的侧重点以及效率。在小队的管理中也深刻感受到了队员们的多样性,从最开始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大家,到后来发现了大家行动力的差异,理解了跨越式发展的困难性。逐渐利用多种策略对小队进行管理,带着行动力强的队员们复盘以更深入的学习;激励行动力弱的队员们不断进步。也获得了多样性管理的一些积极反馈。



@[S641]小丸子-新疆

认知:管理者应该记住的事,进行沟通时,非言语成分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关键并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应该如何说。(页码P384)

论述:这句话给我的感悟很深,就像在夫妻关系上,有的时候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态度说,反应就不一样。比如有时候想让自己的老公干一件事,那么我们可以很温柔地说,这样成功率就会很高,如果我们用一种很严肃很冰冷的声音去说,那么成功率会非常的低。而且只有在信息被接受和理解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有效沟通,所以说话的方式和如何说,是非常重要的。



@[11队][S523]Sarah-北京

认知:变革使我们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这是我们很多人都不喜欢的事。但是,为了在职场中生存和发展,你必须做好转变。(页码P162)

论述: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这次新冠疫情,其实也是给口译和同传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个是由于国际旅行限制,很多会议被取消,导致会议量减少,收入减少。另一个是,即使开始复苏的一些会议,都是线上的远程同传。那么我做了哪些准备呢?其实在两年前,就考了CATTI一级笔译证书,实际上是让自己既能做口译,又能做笔译,事实也证明了,现在笔译量大多了,而自己比大多数人多个筹码,也是多重机会。另外,很早就开始了远程同传的布局。还在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就从一名AIIC会员那里了解到远程同传的应用。10月的时候参加了一场远程同传的线下介绍活动去亲自感受了一把,在那里获得了邀请的机会。后来同传邀约就不断。等疫情爆发已经积累了将近50小时的远程会议经验,软硬件的准备,为后来的会议打下了基础。你不革自己的命,就有人革你的命,真是如此。



@[S694]光-宁波

认知:管理者必须创立一个客户回应组织,组织中的员工应当是友好热情的、可取得联系的,知识渊博的,对顾客需求反应迅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取悦顾客。(P14)

论述:读到这句的时候给了我一些启发。在医院产科工作,原来一直线下的孕妇学校,最近疫情原因,无法开课。有客观的原因,其实,等疫情结束再开始也是可以的。但是看到了这章,描述消费者对管理者工作的重要性,讲到我们要“理解消费者的重要性,你需要顾客”,有了启发,同时面临这几个月科室分娩数下降的压力,我的做法:早会后引导,让同事们看到这点,不要孕妇“上门”了,还爱答不理,其实不光她们需要我们的协助,我们也需要她们;安排科室中坚力量里能说会道的同事建立了科室对孕产妇和家属的微信群,定时群里分享,不定时回答疑问,就是建立快速反应的途径。让服务可获得;派高年资的同事定期产后随访,拿到反馈资料,帮助提升科室服务。



@[1队][游学]微笑路程-广州

认知:阐述得当的目标(P205):从结果而非行动的角度预计阐述;可衡量的、量化的;具有清晰明确的时间范围;具有挑战性且可实现的;书面化;便于所有必要的组织成员沟通。

论述:我一直很喜欢制定目标,也喜欢让学生制定计划和目标,但是我发现学生很多时候交上来的目标都差强人意。我也试图去指导他们写,不过老觉得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在这一章学习了计划工作管理之目标设定的步骤和阐述得当的目标后,我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很多时候我的目标是从行动的角度、很笼统,不够具体,时间范围太广,有时候给学生下指令时也是口头的。记得刚开始读书活动的时候,Alice队长叫我立一个FLAG:管理学读书活动结束后,自己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的回答是:对管理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并能够用到我的工作当中,但是队长跟我说需要再具体一点时,我还觉得我说得已经很具体了。现在回过头来才想起,当时说的都是啥啊,好在队长没有放弃我,没有认为我态度不好(笑哭脸)。后来,我把这种方法用在指导初三学生的计划表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感觉学生的效率有提高,而且其他老师也说看到学生因为计划而产生的变化,开心~



@[1队][S373]明知常-郑州

认知:偶尔犯错误但能够快速前进要比十分缓慢地前进好得多。(页码P231)

论述: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在以前,却不是这样想的。以前特别害怕犯错误,觉得犯错误是对自己自尊的打击,显得自己不够专业,很愚蠢,进而对自己评价很低,甚至认为多做多错,不做就不会错,不做当然不会错,但是也没有进步,而人不可能永远不做事情,即使在一段时间觉得自己不做事情也可以,那是因为有人承担了你该承担的责任,你总是要站出来自己面对问题,那么此时该怎么做取决于你自己掌握的技能。所以犯错误不可怕,不能成长才可怕。如果从起点到目标的距离不变,那个速度快的人,更早到达目标。



@[11队][S999]义民-武汉

认知:决定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薪水、福利或工作环境,而是员工和直接上级的关系质量。(P4-P5)

论述:书中这句话是用来论证管理者很重要这一论点。看到这句话我马上就想到了同事的真实经历,她本来被其他职能部门借调,然后准备正式申请调入,当时我们都觉得这很难得,靠近权力中心,未来的晋升机会更大,结果她果断拒绝了,原因是那个部门的办公室气氛和领导风格她非常不喜欢,当时觉得很不能理解,还为她可惜,但现在明白了。直属领导的管理水平和个人魅力居然被数据证明了有如此大的作用。也坚定了要一字不漏地看《管理学》的决心。(往往能触动我的都藏在那些非明显的字里行间)


认知:管理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同时,管理者的部分工作(尤其在组织较低层级)可能常常包括更多文书任务(编写和整理文件,应付官僚程序或做文书工作)而非管理任务。(P17)

论述:之前,老公做一线项目负责人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向上沟通不畅,总要应付像逐级审批、质量程序、跨部门配合流程等等的官僚程序,预评审、评审、写报告等等的文书工作,技术反倒成了最简单的一环,那个时候他会抱怨,心情也因为碰到一些程序上的钉子而受影响,我当时除了让他想开点,不要那么计较之类的安慰话没有更多的法子。现在,这被明明白白写进了教科书里,看到之后,第一时间给他发信息。通过管理学中的这些文字,我能更好地预测我和老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出积极应对。



@[16队][游学]叶袂-长沙

认知:沟通的四项重要职能。沟通发挥着四项重要的职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

(1)首先,沟通通过几种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组织中存在着要求员工遵循的职权等级和正式的指导原则。当组织要求员工如有任何工作上的不满与自己的直接上司进行沟通,遵循自身的工作说明书或者遵守公司的各项政策时,公司就是在利用沟通实施控制。非正式沟通同样也能控制行为。当某个工作群体取笑其中一位过于努力工作而无视群体规范的成员时,他们就是在通过非正式沟通对该成员的行为实施控制。

(2)其次,沟通通过向员工清楚阐述他们应该做什么、表现得如何以及如果他们未能达到标准应该如何提高工作绩效等来激励员工。在员工设定明确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工作以及获得目标实现进展反馈的过程中,都需要沟通发挥作用。

(3)再次,对于许多员工来说,他们所在的工作群体是他们与社会进行交往的重要来源。工作群体中的沟通是员工分享挫败感和满足感的一种基本机制。因此,沟通为他们提供了情绪表达的一种释放途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社会需要。

(4)最后,个体和群体都需要一些必要信息来完成组织中的工作,而沟通提供来这些信息。(页码P381) 

论述:

(1)我原本非常不喜欢沟通,对沟通存在许多错误的理解与认知。比如,我之前认为沟通是能力不足的表现和逃避工作的行为。在我原本的认知里,只有不能自行把工作做好的人才需要和别人沟通,或者组织成员因为不想干活才会沟通。我原有的认知导致我所在的组织工作氛围十分压抑,其他人会尽量避免和我说话。造成的后果是,其他人为了避免和我沟通,时常把工作做完之后才发现不符合我的要求进而导致返工;组织成员感到工作压力非常大却无处排解,事实上那些压力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只是缺乏沟通所带来的想象的产物。《管理学(第13版)》书中提到的沟通的四项重大职能,可以说在过去的我那里一项职能也没发挥出来。

(2)在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后,我为了鼓励组织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设定每周三下午为固定例会时间,开会期间充分讨论近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需要组织成员互相配合的事项、近期市场环境及接下来的应对方案以及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情绪等问题。第二,我转变了对沟通的态度,从原本希望组织成员尽量不要打扰我工作到欢迎组织成员随时与我沟通,我做好了随时配合组织成员更好地完成他自己的工作的心理准备。

(3)良好的沟通氛围带来的成果十分显著。首先,消解了组织中存在的负面情绪,组织成员不再感到内心委屈。其次,提升了组织绩效,避免了部分重复劳动,提升了工作衔接效率。再次,对组织成员起到了激励效果,当组织成员更清楚组织的近期目标后,愿意自行调整工作计划来配合其他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的整体目标。最后,良好的沟通氛围避免了组织成员做形式化的工作,而让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了其他人在做什么,从而提升了组织对员工的控制水平。


认知: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质,指的是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高自我监控者在调节自身行为上展示了相当强的适应性。他们对外界因素高度敏感,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不同的行为。高自我监控者在公众形象和自我之间呈现出一种显著的自相矛盾。低自我监控者则无法自如地调节自身行为。他们往往会在任何场合下都呈现出自己的真实性情和态度,在真实自我和所作所为之间保持一种高度的行为一致。关于自我监控的研究表明,高自我监控者比自我监控者更密切关注他人的行为,并且更加灵活多变。此外,高自我监控的管理者在职业生涯中流动性更大,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无论是组织内部还是跨组织),并且更有可能在组织中承担核心职位。高自我监控者能够在面对不同人时表现出不同的“面孔”,这对于充当着众多角色,甚至是相互冲突角色的管理者而言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特质。(页码P415)

论述:通俗地说,自我监控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我从前一向认为人前人后有不同的面孔是品德不够高尚的表现。看了上述论述后,我重新认识到以不同的交际方式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是重要的管理能力。比如我过去私下里经常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也时常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场合,对组织的工作氛围形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我现在会有意识地在工作情境中扮演好管理者的身份,拿出老板的气度与其他人沟通,这让我的工作信心增加了,也在实际上增加了组织的工作成效。不仅如此,我还尝试了用比较社会化的方式与组织外部人士打交道,使得组织与外界的合作变得更为顺畅了。我现在摒弃了把“在不同的场合展现不同的处事风格”视为虚伪的认知。现在的我认为,根据场合调整处事风格只是一种能够带来实际效益的客观需要。



@[S343]Tracy

认知:随着组织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快速地应对环境趋势的变化,出现了一种决策制定分权化的明星趋势,被称为员工授权,即给予员工更多的决策权!(P278)

论述:授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刚刚担任管理职位的人来说,恐怕最困难的任务就是接受他不可能一切事情都亲力亲为,即使你做的比别人好,也必须试着分配给他人职权和职责以完成工作。就像很多妈妈不放心别人(比如爸爸)带孩子,但如果你不给别人机会,别人永远也不可能学会带孩子,不如放手,让自己轻松一些,也给别人个机会去体验一下。



@大王

认知:女性无法获得高级职位是因为她们的确并不想获得。(页码P127)

论述:以前总是把自己职业瓶颈的发展归因为职场对女性不够友好,真相是自己并没有正视自己在职场上的野心,没有想明白自己到底是做一棵树,还是缠绕在树上的一根藤。如果自己想做树,那就勇敢面对自己的野心,积极推动职业发展,像男性一样坚定自信。因为对于组织而言,最重要的是发挥技术和能力。



@[26队][S878]木木-上饶

认知:假设相似性,观察者对他人的知觉更大程度上会被观察者自身的特征而非他人的特征所影响。(P423)

论述:还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我认为心理学的一个特点是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总结提炼成理论,不看不知道,一看秒懂,并且能马上带入现实。假设相似性对应的古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控制了,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子女身上:我觉得这是对的,你也应该这么想,你不这么想,那你太不懂事了,我都是为你好。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沟通去了解对方的想法,才不会想当然、自以为是。



@[12队][游学]Sonatina-浙江

认知:通过学习管理能够识别差的管理,并矫正管理失误。而且,你还能够识别和支持好的管理,不论是在你接触的组织还是工作的组织中。对于那些计划成为管理者的人,理解管理学构成了建立管理学知识的技能和基础。对于那些不认为自己会成为管理者的人,你仍然可能与管理者一起工作。通过学习管理学,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你的老板(和同事)的行为方式,以及组织如何运行。(页码P17)

论述:在读《管理学》之前,我对管理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管理学是管理层需要了解的内容”。虽然我也希望自己日后走上管理岗位,但是我对“什么是管理岗位”“如何成为一名管理者”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我总觉得现在不知道没事,等成为管理者了,答案就自然而然会出现的。直到看到书上的这两段内容,我才意识到,之前的认知是非常错误的。在缺乏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情况下,我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因为我只能凭经验和情感来判断老板和同事的行为方式对或错。不仅判断不理性,而且认知不全面。“老板和同事做得对的地方,对在何处”“他们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改善”,这些问题在没有理论基础支撑的情况下,我都无法作答,更别提能够真正识别差的管理、支持好的管理了,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了。


认知:注意非语言线索。如果行动胜于空谈,那么很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你的行动应该匹配并强化与之相伴的语言。一位有效的沟通者会有意识地注意自身的非言语线索,以确保他们传达了所要表达的信息。(页码P387)

论述:读到沟通管理这个章节之前,我在与同事、领导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主要关注他们说了什么。所以在会上我都一般都是闷头在那做笔记,满心想着我只要尽可能完整的记录下他们说的话就行了。在阅读了这一章之后,我开始有意识的观察同事、领导在讲话过程中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可以发现有些同事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不饶人但是表情是轻松的;而有些同事,可能语气轻快但是面部表情却显露出他们内心的不痛快,可见他们其实心口不一。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不要听信他们说了什么,而是要发现他们没说什么。



@曾

认知:你必须有目标,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那么你就只能随波逐流。(页码P197)

论述:之前以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事实上目标很模糊,以为自己很努力,其实只是在瞎忙,很多事停留在“想”,行动迟缓很快放弃。以为自己追究安逸,其实是悄无声息,埋葬未来。计划是第一步,得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明确具体,要进行可衡量的量化,具有挑战性且是可以实现的。现在每天固定时间看书、写作业,生活变得有条理。这学期我和孩子一起制定想学习计划,孩子的成绩有了提高,学习也更有信心了。



@南夏一

认知:管理者应该记住的是,进行沟通时,非言语成分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关键并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应该如何说。(P384)

论述:我之前的认识说的内容很重要,没想到是行为比语言带来的影响更大。我跟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因为我们交流经常会相互认同,一起感慨,一起生气。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环境中,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对家人就不会,尤其是跟婆婆的相处,我无法理解她,她更加无法理解我。老一辈的人都是在付出,她理所应当地给我带孩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同样也会认为我应该像她一样艰苦朴素,奈何我既没有觉得她辛苦,反而念叨她这不好,那不好。最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母亲节也会给她一个红包,瞬间就缓解了气氛。



@[7队][S1051]大雁-武汉

认知:群体因素明显影响个人行为,群体标准确定了每一个工人的产出,金钱对于产出的影响要弱于群体标准、群体态度和安全感。(P30)

论述:自己看了《乌合之众》,但当时的认知仅仅停留到:个体在群体中可能会受到群体责任分散的影响而表现的更加不受道德约束。只看到了群体对个体的负面影响,而我自己本身行事风格也是偏向于个人化。但这段话让我发现了我的思维局限,能看到群体所构成的负面影响力,必然也就存在群体的正向影响力,群体内部隐性的组织文化、显性的群体规则和标准也同样可以起到对群体的约束和规范作用。正如这次读书会,我原本的念头也就是自己看书、自己写作业,然后便看到了有人六点打卡、八点多交作业,有人下班回家九点开始看书写作业是常态,有人完成作业的时候有条有理,有人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学挂上了钩……这种隐性的群体影响力着实让我没办法偷懒。



@[27队][S615]黑白丫-武汉

认知: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率常被说成“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成效(effectiveness)常被称为“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效率与做事的手段有关,成效与结果或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关。(P8)

论述:关于效率和成效的关系,有点像《毛选》里的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有时候看起来两者是相反的,但是实际上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比如,在职场中,有时候管理者自己亲自做某件具体的事会更快,但是为什么还要放权让不那么熟练的人去做呢?虽然此刻自己做更有效率,但是放权让其他人做并且给出相应的指导,可以让整个组织运转得更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这一对观点其实是用得非常多的,比如:我给孩子喂饭明明更快,吃得更多(效率性),为什么还要让他自己吃,不仅费的时间多,弄得家里脏兮兮的,而且还吃不了多少?就是为了锻炼他自主进食的能力,培养他的自理能力,甚至是影响到他将来人生中自己的事情独立做主的习惯(成效性)。




PART 2 

你在感性上对管理学有什么认识上的改变?


@[1队][S1269]雪梅—酒泉

一是以前认为读书去学管理是没有用的,跟人学或者在实践中学才是最有用的,但是现在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前人早已把管理的很多经验、方法总结出来了,比自己通过实践走弯路,然后总结出经验来不知道强过多少倍,通过看管理学的书籍不仅升级了很多关于管理学的认知,还学到了很多具体的管理方法,习得快速且实用。二是以前认为学管理学就是用来管人的,但是现在知道了管理首先要管好自己,其次,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管理,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有关,比如现在当自己有想要囤课买课的念头时,不自觉地就会想自己是不是被管理了,被割韭菜了。总之,管理学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觉这次参加《管理学》共读真的是赚大了。



@卸妆

曾经以为管理者不直接创造价值,还有权力,活得很潇洒,读完之后发现,他们也受到诸多限制,他们的绩效不由他们自己做主,而有赖于他所管理的人和组织,其实也会有苦说不出;曾经以为管理者都是天生的,读完之后发现,确实某些特质让一些人更适合当管理者,但只要你想成为管理者,那么小到目标的制定、员工的甄选,大到创业、组织的竞争、变革和创新,都可以学习;曾经以为像我这种没有野心的小喽啰读管理学的书也就会停留在读读的阶段,后来发现,原来生活无处不管理,目标方案、选择决策、人际交往、投入产出,管理学无所不包,所以也随处可用。再不济,了解一下领导的套路和风格,也有助于配合他们更顺利地被管理,从而有机会成为圈内人不是?还有,下次预见难搞的同事,还可以翻翻小本本上记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条对策,不至于只会逆来顺受吧。



@晨阳

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越读书越觉得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在做“思想裸奔”,我甚至觉得可怕,什么也不知道,在这个激流险滩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几乎是在自寻死路。然而,书籍读过后,有多少留存在脑中呢?只有与自身的工作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它们活起来,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真正地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自己。这很难,但是只要有了一个目标,就会朝着它走,最终到达。



@小彦

我开始理解领导,我自己是一个对于管理不感兴趣,也不是一个会与领导近乎的人,所以我潜意识会把领导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以前领导分配工作的时候,我会有意见,现在我会以领导的角度去看这种分配,虽然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也不会像自己以前认为的那样差。以前是不考虑领导面临的压力的,我只考虑自己面对的情况,现在会占到对方角度看问题,人也会变的平和了。



@[2队][S1082]MARUKO-上海

以前觉得只有管理者需要学习管理学,读完管理学意识到管理学的知识对工作以及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帮助。前几天公司集体降薪,HR让我去签字的时候和她聊了两个小时,从公司的发展到个人的职业规划,虽然现在回忆书本的内容脑子里并没有系统条理的框架,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是能无形地输出一些书本知识。入职五年从来没和HR聊过,这次交谈意外地让她觉得我是个上进肯学习的人,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管理项目交给我做。



@[2队][S712]莓莓-秦皇岛

读书之前,我想象中的管理学主要是学习划分任务模块和培养管理者领导力。随着读书深入,我慢慢能够理解为什么管理学是一大学科门类,我了解的只是管理职能的一小部分。读书前想到了自己之前大学的教材,以为会很硬梆梆地难啃,很枯燥,读后突然悟到奠定每一个学科基础的大部头教材都很有价值,一本书能让我真的系统化地了解管理学知识,比读《毛选》的时候更让我有收获的感觉。尤其这一个月,我的公司经历一些变革,股东撤资,变成只剩下几个人的项目团队,整个过程我都在一边学习书本框架知识,一边观察我的领导们的管理行为,现实和理论一一印证,我更好地理解了他们的决策意图,我也试图以管理者的身份思考了一些以前没想过的事。



@[S6]君竹-数据-南京

因为我接触公司或者组织的管理比较早,所以对于管理相关的内容我其实一直都是清楚的,像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管理的四要素,其实无时无刻不贯穿在我的工作中,因为我原本是一个产品经理。管理的对象,也就是人、财、物,其实我之前更倾向于管理无形的物,也就是我要做一个什么产品,阶段目标如何,我有多少人力资源(是否有钱可以扩充)来完成目标等,在其中很重要的人的管理部分,我是比较弱的,因为我总是觉得人就应该是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个体的情绪、状态等等都与我无关,我懒得管。现在就觉得,这种模式是我的天真想法,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因为像我们这个行业,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人,而且一个残酷的真相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并不是需要最优秀的人,而是需要性价比最高的人,人就是生产资料,但是人又不是机器那样的生产资料,所以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于人自身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个,是觉得这本教材的知识点,几乎可以养活市面上所有的管理学书籍,把每个知识点横向纵向扩大一下,写本书都不是不可能。



@[3队][S93]粟-媒体-南宁

管理看起来处处可见,但是要提高,是一个需要磨练的技能,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够了:目前工作上,对于领导的做法有更一步的了解,有时也可以“察言观色”,有些合乎常理而又选择不执行的行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同时也加强了同理心,不要小看领导,也不要随意吐槽他们的决策,正常的组织当上领导,大部分都踩过很多坑才积累了自己的管理风格,虽然在旁观角色可以打嘴炮无所谓,但是实际上换到他们的角色,应该也是笑不起来吧。上周参加了台里高层商量如何发展的会议,除了台长,其余人都畅所欲言,最后台长总结时,却基本否定了其余高层的激进做法。当时会上我就想到了变革管理,整场会议听下来,没有一个实际的变革推动者;也想到了变革中的阻力管理,自我感觉最大的因素还是变革过程中的利益牵扯,反正一场会下来感觉挺无力的。只能说管理好自己,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自我提升再图打算。



@[16队][游学]叶袂-长沙

我父母在从事本职工作之余,投入了二十年的时间经营着一间小旅馆。这间旅店的地理位置绝佳,曾有很大希望成为一家很赚钱的企业,最终因我父母的能力所限,它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生意愈加冷清。我亲眼目睹过爸妈在遇到各种管理问题时一筹莫展的状态,也见证了他们因几乎不掌握任何管理技能导致自己不能有效地雇用更多的人手最终不得不亲自处理一切琐事的困境。诸如“怎样避免收银员中饱私囊?”“如何协调旅馆与周围社区居民的利益关系?”这类管理问题曾经深深地困扰着爸妈,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后来,我从事自由职业,带领小团队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中,类似的管理问题同样不断地困扰着我。从前,遇到管理困境时,我会本能地认为问题出在了人身上,不是我不行就是员工的能力或人品有问题。阅读《管理学》后,我了解到许多问题只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会自然遇到的一些管理情境,而管理学这门综合性学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框架、逻辑和方法。总得来说,阅读完《管理学》后,我认识到管理学并非许多人说的那样是“一门务虚的学科”,它可以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大王

有些人可能天生具备一些当管理者的特质,但是不代表管理的能力不能通过学习来获得。管理的需求很普遍,只要是存在组织,都需要管理。家庭也是一个小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必然有人要承担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以前,我都是不敢和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更希望对方去管理家庭,我躲在背后。但是吧,看了《管理学》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比老公更具备家庭管理的优势。一是共情能力和积极倾听的能力,能让我很好化解婆媳之间以及孩子之间的矛盾。相比老公,我对人际交往更擅长。二是重视家人的需求。三是特别擅长鼓励别人。公公婆婆很多事情更愿意找我商量,因为我会很耐心听他们说话,而且会很认真对待他们的事情。之前我总是希望老公去做那个家庭的领导者,希望他去团结大家。但是吧,他提出的愿景很难让别人理解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个感染力方面,确实是比我要差。既然自己有这些特质,那就好好当好家庭的船长。


@曼佗罗

做作业感到很难,开始能理解孩子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很难,对我来说太简单,孩子怎么这么笨。一看作业就想太难了,不好做,不想做。但下班后还是去找答案,去参考别人的回答。难就难吧,反正过不回以前轻松的生活,感觉苦点还挺享受的。



@[29队][S1341]心心-待业-九江

思想发生了一些改变,情绪稳定了很多,心胸也开阔了,以前经常为一些小事生气纠结,现在发现那都不是事,心里没有大世界才会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情绪,当你看过大海,就不会在意池塘的是非了(没有自夸哈,只是感慨自己的内心平静安定了许多)。再一次说到面试的事情,可以忽悠一些外行人了,虽然我学到的不多,但是跟人谈判的时候有一些底气了(虽然内心还是慌),不像以前面试的时候整个人都略显慌张。



@[7队][S279]lemon-威海

原来对管理的理解很狭隘,觉得这个领域自己并不擅长,也不太需要,所以从来没想过会去管理学。读完了之后,真心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它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助于个人建立一个有效的底层框架,这个框架会渗透进每一件事情中,包括学习、工作甚至是感情生活。这个感情生活包括父母、子女、夫妻、朋友等等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步骤来处理。比如说夫妻关系,首先要计划,订立一个目标,对我来说就是夫妻和睦、共同成长,又要保证每个人相对的独立性。有了这个目标,就需要组织资源去实现,像是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两个人相处,探讨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培养各自的爱好,等等。再就是领导,要注意夫妻之间的沟通,处理和双方父母之间的矛盾等。最后是控制,注意对方对关系的反馈,看看所做的有没有过度或者不足,然后进行修正。读《管理学》已经一个月了吧,我尽量在按照这种思路来处理,最大的感受就是关系更紧密了,也没有时间和想法去抱怨对方,两个人在各自的领域成长,遇到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其实,推而广之,所有的想做的事,只要按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步骤做下来,都会取得成效。



@titi

管理学,博大精深。抱歉我第一反应就是大家用惯的词,但是确实如此。看这本书之前,我是万万没有料到,它连面试怎么准备,怎么看待道德行为,怎么做个人计划这些都会讲到的。虽然我一早就认为学习管理学可以通过建立管理意识、学习组织管理方法,帮助个人借鉴,以此来做自我管理,但是万万没想到,居然还可以这么直接地照搬照用的。管理学就是香!然后也意识到管理其实也和心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知识有交叉,这其实和管理者的认知、经验、心理状态密不可分。这些应该都算是基础的社会学科,需要我们都去了解和掌握的。不要看低你的领导,也不用认为他有何神秘之处、秘密潜能。你看到的现状必定是一系列原因交织而成的结果,管理的知识是可以习得的,管理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实践掌握的。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怎么都这么有趣,好开心啊!




PART 3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如何克服?


@Lily

花了一个月时间读完《管理学》,基于以前已经有过读大部头的经历,这次在心理上没有很大的障碍,感觉坚持读下去一定能读完,只是这次《管理学》的读书活动开始时,我刚好开始了恋情,因此,读书和恋爱的时间分配上我出现了一些些困难,摆在我面前的是读书做作业与陪男友的时间矛盾,好在我的男友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我跟他说我参加的这个社群会经常需要读书写作业上课,但是我每天会抽出时间来陪伴他,我以他为先,如果不行我会放弃读书陪伴他,而他却对我说:现在很难得有人还能沉下心来读书,他完全支持我读书的行为,而且他愿意等我每天学习完之后再去陪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是通过坦然的对他说我的困难,希望他可以配合我,幸运的是他可以理解并支持我的行为,所以最后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找到了怎么和对方更好相处的方式。


@[15队][S256]Jan.-北京

我参加最早一期读书是2018年初,跌跌撞撞读完《大脑的未来》后,在《资本论》开篇没多久就掉了队,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多的题目做,第二次参加就已经到了营销学,营销学欠了十几次作业至今没有补上,《毛选》到最后补了9次才跟上管理学队伍,读过这几期的书都是同样的困难,时间太不够用,个人时间安排是锁碎又混乱的节奏,更别说花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写复盘了,不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哪了,所以即使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读书上状态好能当天完成,状态不好会经常写到凌晨。《管理学》开篇的时间管理就给了我一些启发,读到后面慢慢掌握了一些节奏,读到一半才开始给自己当天安排1个自己合适的固定时间段做作业,同时结合看《持续行动》,从一件事开始认真做,保持节奏,即使当天完不成那就逼着自己做到凌晨直到做完为止。



@[6队][S956]卢晶晶-运营-深圳

有些时候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太好,学习的效率低,进度会有点慢。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点烦躁,甚至会有点灰心。越是状态不好,效率越低,然后人的整个情绪状态就越差。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如果我早晨起得太早的时候,我的精神状态不好,影响我的学习效率。不如我就稍微多休息一会儿,等到整体的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再集中精神去做阅读和写作业。刚休假的那段时间,因为生病整体的状态确实不好,有几天甚至进入到一种负面的循环中。后来我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是不要太苛责自己,也不要太过于纠结是否能够早起读书,只要能够按进度完成阅读和写作业就可以。于是我每天就需要休息的时候多休息,休息好就起来做阅读写作业,有时候在电脑前坐了两个小时之后会有一点疲劳,就会离开书桌休息一会儿,这样一点一点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在读书的过程中,队长大米给我非常多的支持和鼓励。她知道我还上班那会儿每天都很忙,工作任务也比较重。到周中的时候,如果我还没有一个任务提交的话,她就会提醒我要么就先提交一两个任务,这样不会太过于拖后腿。到了周末的时候就是有时间了,她就会跟进得比较紧,督促我写作业,然后适当追踪我的学习进度。刚开始离职的前几天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差,我的学习效率低,进度慢,队长一直在鼓励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完成作业。因为我前20天没有办法当天完成任务,我的整个权重和评分都比较靠后,她就提出了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比较认真和细致,希望我能够一直保持输出的质量。大米在团队内部的协作当中,特别是在对我的学习效果上多次使用了激励和控制的措施,来帮助我达成目标,而这整个过程我们一直有保持良好的沟通,她激励我去完成计划和目标,我协助她去推动小组整体的目标达成。



@[29队][游学]四岁Jasmine-新西兰

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比如我到现在为止每一章的阅读和作业时间都要在2-3小时,状态不好的时候超过3小时。对我来说时间不够是最不重要的一方面。最困难的是,注意力无法集中,效率极其低下,读着读着,嘴和眼睛在前面跑,脑子和魂经常跟丢。可以达到发呆的情况下还在读但是什么也没读进去。注意力导致效率低下,没有心思,逐渐失去兴趣,然后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读。常常无法一口气读完,哪怕是中途休息,也很不愿意回到读书的状态。有一段时间产生了厌烦自己的情绪。后来队员教我很多方法,比如,先整理大框架,中心思想,然后像涂色一样去看小的知识点。再比如先看书后面的小结。或者每一段前面做一点总结。我之后用这个方法,先把精力用在飞速浏览找重点和总结上,然后再去丰富内容,方向明确就没那么容易走神,效率也高了。



@[26队][S172]丁小雪-上海

阅读过程中很难懂,经常一段话反复看两三次;还有会出现走神的情况,文字不进入脑子,看完约等于没看;经常加班难以安排看书和写作业的时间。因为一两次尝试早起完成作业,觉得整天都很轻松,已经对这种感觉上瘾,顺利解决看书时间的问题。看书不过脑和走神,会采取站着一边踢腿一边看书、一边吃东西一边看书、手指着引导视线看书、一边写笔记一边看等方法,尽量理解和专注于内容。



@萧萧

遇到的苦难是不能今日事今日毕,几乎每周都有补作业,评分标准是每天12点前交作业,因为工作原因回来都挺晚的,坐下来看书写完作业基本上都过了12点。最近组长建议我提前看书,第二天写作业就行,这个方法前置了,就不担心不能在12点前交。



@[2队][S737]Jenny-广州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困难是读书活动一开始的那一两周刚好遇上工作非常忙,接到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任务,那两周基本上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需要熬通宵去赶工作任务。因此那两周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基本作业都是在周末补,没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直在追赶队员的步伐,给我们队拖后腿了,但是我非常幸运能遇到一个很热心体贴的队长艾老师,她非常关心队员,给我很多鼓励和关怀,在我想放弃的时候给我信心,如果不是她,我可能真的那两周可能就放弃不写作业了,然后有可能在读书活动一开始就很快地被踢出群了。



@溜溜

遇到的困难就是如何实现今日事今日毕。克服方法是队长运用的三种控制,和自己的定目标并设置惩罚规则。一开始是艾队长的反馈控制,在我没有完成日事日毕的时候来了解情况和进行指导,然后我反映实情并在艾队长的指教下提高写作业的优先级,同时为了防止效果不明显,同时设立惩罚制度。这下写作业的事情就记心上了。然后艾队长通过同期控制和前馈控制,在我写作业之前提醒,时间比较接近临界点时再次提醒和敦促。如此这般,慢慢坚持了下来。辛苦了艾队长。



@[18队][游学]azul-盐城

一开始阅读,完全不理解,那么多页,能看得完么,然后就闹钟正向计时,一页一页鼓励着慢慢翻了过去,时间大概是2个小时。大约估摸了时间后,就心态比较平和。但随着阅读进行,发现自己读书只是字面意思过了下,压根不会深入思考,然后就通过看他人作业,看别人是如何思考,以及S的复盘课,让自己打开思路,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其他角度来理解一句话。再之后,就中途发生了某件事,整天处于恍惚状态,但不想被落下,被抱出群,日事日毕,同时看群里其他人,那么忙碌还挤出时间熬夜看书作业,就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件事难受,坚持的写完作业。总之,主要是一困难,看群里不断有信息,不断有作业上交,就觉得大家都在努力,自己不能颓。



@Belle

我个人觉得就阅读难度来讲,读《毛选》时遇到的困难比读管理学更大,《毛选》读不进去的时候更多,有时一大段读下来,感觉根本没看懂,就像读一段英语,明明单词都认识,但是一句话下来就是不理解是什么意思,读《管理学》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比较少。但是《管理学》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时间问题,读《毛选》时,店里基本属于停业状态,所以有大把时间读书,到《管理学》,已经全面复工,每晚10点到家,已经很疲惫的情况下要接着读书写作业着实让我觉得很累,若是上午没有工作,就能把一天的内容读完大部分,若是上午有工作,就要把书拿到门店,抽空读。克服的办法就是尽量早起吧,若9点要出门,就6点多起来读,现在我已经告别了电视剧,一周追一两个综艺还要快进看。另一方面,多和小队的队员互动,相互鼓励也带给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小队里每日公布当日事当日毕的人数,转发优秀作业,这也对我起到了督促作用,我觉得这就是把《管理学》的内容应用到了小队里。



@[16队][S334]蓝色小确幸-苏州

在读本书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不足。近期工作比较忙,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回家来不及写作业。小玉儿队长给我们下了倒逼的目标,鼓励我做到5次当日事当日毕。于是,我立了5日毕的flag,下决心去完成。晚上回家来不及,那我就把时间拆解开来,早上早点起来看书,晚上下班之后写作业,在发现下班时间经常遇到突然任务之后,我就把写作业的时间改在午饭后的休息时间。随着加载代数小组,每天要抽出3-4小时,发现时间又不够用了,于是,我现在基本把手头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全部抽出来了,没想到居然也跌跌撞撞走下来了,娱乐的时间,看看小说玩玩小游戏,我放在了地铁上,玩得不亦乐乎,一张一弛,也很满足,没有觉得枯燥乏味。



@卸妆

读书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后期口译训练营开课,同时进行两项任务,要完成两边的作业,并且还需要保证质量。我的解决方式是:分解任务,利用零碎时间,早起晚睡,先建立正循环。读书作业的完成,也不强求一个完整的时间段,我一般早上起来就会看作业内容,在脑子里大概估计一下各题所需时间,然后有时间就做一题,这样任务分解之后,会觉得时间压力小了很多。当然,在两个任务同时开启的最初阶段,还是不太适应,尤其是五一假期刚过,口译作业量加大时,还是有晚睡的时候,但即便晚睡,也要把自己的节奏找回来。任何时候,睡眠时间可以压缩,但节奏不能乱,这恐怕是我参加成长会以来,最深刻的感受。而且,一旦节奏找到了,会逐渐回归正常,不会总需要早起晚睡。



@[16队][S749]小玉儿-泉州

时间管理。每天4点多起床,有效利用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而对于这种高密度知识点的书,要理解应用一个章节的内容,2个小时远远不够。我的解决办法是提前一天看书、画思维导图,基本上能把握整体框架,第二天再把导图过一遍,作业推送的时候就利用2个小时完成作业。


老人住院。在读《管理学》的这一个月里,婆婆陆续两次生病住院,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破,意味着我要重新平衡学习、工作与照顾家人,这中间也有过情绪波动,还好很快就调整过来,进入了角色,我就想着反正事情都发生了,任何的情绪波动只会浪费我的时间,因此,我就快速进入了“性冷淡”的状态,该干嘛干嘛,事情发生了就解决,外加复盘,防止下次再度发生。



@[2队][S714]王子-柳州

最大的困难是碰上怀孕生娃。没生的时候,宝宝在肚子里也不安分,看书时常被迫打断。生了之后,时间的可控度比自己预估得还要不规律起来,也因为自己新身份和新状态的适应,情绪和身体上都还在过渡中。很多不懂和第一次确实让自己措手不及,但是因为读的正好也是管理学,也在学着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尽量不让情绪消耗掉自己的精力,明确自己的目标,把读书作为锦上添花的事情,把照顾宝宝(不管在肚子里还是生出来)和自己身体恢复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再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时间和作息,压力减少,情绪平稳,读书写作业反倒变得更加自在了,也更容易坚持了。



@[S1175]猫嘟

之前对于管理学是完全没有兴趣的,第一周有点读不进去,甚至有了畏难情绪。第二周开始耐着性子继续看,手抄摘要(当然后来能读进去就不抄了),不知不觉中可以读进去了。发现这本书每一章的框架逻辑很强,每一章开篇有学习目标,结尾有本章小结,两者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内容部分就是学习目标的各个扩展。知道了这个总体的框架,再来看书就能比较容易地接收到书中的信息,心态就会轻松些了。



@[1队][游学]微笑路程-广州

这本管理学的知识90%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只有那部分关于心理学的内容我熟悉一些,其他都是基本空白或者根据自己以前的认知学习的。里面晦涩的名词解释和管理行为,让我很抓狂,以至于我上知网找论文学习,但是看完很多也不了解,那种失控的感觉很可怕。我还记得4月26日的作业的噩梦:调研某个公司的组织结构。不会写,因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我重新多看了一遍书,并查了官网的一些资料,逼自己输出,发现逼一下自己还是有点用的,有点感觉了。今天写复盘,感觉重新复习了一遍,发现没有第一次看那么一脸懵。



@[10队][S1371]Gracy-美国

我的困难主要在时间和精力安排上。时差的原因,收到作业基本已经是傍晚,白天要照顾几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希望自己能够给足孩子关注和爱,所以我通常都是全身心陪着宝宝玩儿的,这会很消耗体力和精力,中间宝宝睡小觉的时候,我会休息一下,读几页书,处理一些零碎的事情,或者做做家务。晚上等到把宝宝弄睡,基本到了10点或者更晚,然后才能开始有大块儿的时间专注在阅读和作业上。问题在于,这时候精力其实已经不是很足,时间也比较紧张。有好几次,我累到必须先睡一两个小时,才有精力阅读和写作业,然后一写就到凌晨三四点。中途还要喂夜奶,宝宝醒了还要起来抱着拍一拍。说这么多,不是想诉苦或是被自己感动,只是回顾过去的这几个星期,我居然每天不落地今日事今日毕了,肯定自己一下。我克服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不写完不能彻底去睡觉,虽然因为状态不同,作业的质量可能参差不齐,不能尽善尽美,但是主观上我不允许自己放水和逃避。因为经验告诉我,只要有一次,就会有后面的无数次放水、拖沓、不交作业。



@[5队][S65]粘-厦门

开始遇到了作业不容易完成就会不想写作业的情况,但是看到其他小伙伴都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想想自己也不能落下拖后腿。到现在都是今日事今日毕,没有欠作业,写着写着也就习惯了,不会考虑作业难不难要不要写之类的。有时还遇到了看不进的情况,脑子很飘,注意力不能集中,后来硬逼着自己看,虽然完成的时间拖得很长,但还是看完了。



@[13队][S63]Hani-深圳

提前阅读,手有余粮,心不慌。《管理学》阅读期间,遇上了宝宝发烧的情况。小朋友不舒服的时候就会特别粘妈妈,在那几天只要醒着就一定要我抱着。幸好有提前阅读存量,才能保证当日事当日毕。



@[27队][S392]鸭脖-浙江

每天看的内容有点多,全认真看的话太花时间了,不看直接写作业的话又过不去心里那关。克服:提前看,争取在前一天晚上把明天要看的看完,做完思维导图,这样第二天6点起到8点能写完作业,写完正好上课。写完作业一身轻松,再想到我的同学们可能都还在睡觉我却把管理学看完了,有种莫名的兴奋,这种兴奋使我更热爱学习。

有些关于职场经历的题答不上来,不答的话影响我的字数,答得话我真的没有步入过职场。克服:这得感谢我的队长,她给我提了好多思路,她说我可以结合学校学生会、社团、班级来回答。后来每次碰到类似题目我就开始想学校的事情,还真能写出不少。持续想想,刻意结合,让我发现了我们学校、系、班级的好多优点,我也更热爱它们了。站在更高的高度看事情,而不是只把自己定位为“我不是管理者,我只需要默默听吩咐就好的学生”。



@[12队]游学-桃子

读这本书,因为跟工作相关性比较大,读起来还是有很多豁然开朗的地方。最大的困难是今日事今日毕的要求,一开始是早上读,每天早上准时发作业,五一后女儿过来后节奏完全打乱,印象中应该有3次没有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一次是工作应酬到12点,喝醉得不省人事;一次是工作到凌晨,但是2点前还是交了作业。一次是核心员工离职对我打击很大,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终克服应该是自己强大的信念吧,如果拖延一次,将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深渊。




往期读书收获:

读完《毛泽东选集》,我们有什么收获?

在《市场营销》后,我们又读完了《营销管理》

读完科特勒的《市场营销》,我们有什么收获?

一个月读完两本营销书,我们有什么收获?

为了让我们多掏钱,有人早已把我们研究透了

读完科特勒的《市场营销》,我们有什么收获?

读完7本心理学专著,再也没有冲动消费了……

读完认知心理学,我们学会了如何学习

读完《进化心理学》,关于两性关系,我们获得十大新视角

如何用30天改变你的妻子?

读完《社会心理学》,做完1600道英文题,我们修正了十大偏见

做完《心理学与生活》的全部习题,我们总结出十大认知

一个月,我竟然读完了那么厚的《心理学与生活》

读完全套《院士思维》,我们收获了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