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世界|病毒肆掠,如何甄别靠谱的信息来源之浅见
原题:魔鬼的日程——孩子们在墨西哥得了手足口病是怎样的体验
编者按:最近实在是兵荒马乱,谣言四起,朋友圈和微信群的信息说全部是谣言有一些夸张了,但是如果隔一条认为是谣言那一定有疏漏。于是想起了石头Q兄弟的这篇亲身经历感受,最重要的是文末他分享个人如何甄选有效信息的方法学,值得借鉴。标题别字:肆虐。
2019年10月底11月初,小娃们所在的托儿所爆发了手足口病,所有人在家休整隔离18个自然日,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也萌生了写点墨西哥育儿的事情。但一拖延,就过了一两多月,这才有这知乎体的题目(没人邀,也没刚下火箭。。。呵呵)。
现在不奢望孩子们全部在托儿所,哪怕只有一个在家也是一种享受。996算什么,狼性华为加班又算什么,连当年青海27km野外线路都不算什么,如果,你,有,抚养几个幼小的“永动机”的体验。
之前看过美剧This is us (我们的一天),其温馨的场景让人十分动容;很难想象一部普通生活片能有这么大的魔力。现在回顾起来,深深地觉得主角两口子不太可能能应付得了三胞胎,那不科学!!!鉴于实际情况,自能入托的最小年龄来,我们就不得不在白天把小娃们在公立社保托儿所托管半天。2019年10月中旬,托儿所在 2~3岁小孩的班级中首先发现发现了手足口病;由于有一定的潜伏期,接下来几天托儿所内的孩子们大面积地受到了感染。刚开始我们大人们也是手足无措,非常惊慌。
手足口病的照片就不放了。综合几个孩子症状来看,病如其名;娃娃们手指,手腕,脚趾,足底,嘴唇附近见有形态各异的疱疹。每个人程度不一。有意思的是,其中三妹由于嘴里生泡,不管什么时候都喜欢紧闭着嘴巴,直到蓄积的口水太多,她不得不张嘴;兴许靠这样她自己能舒服些。发烧常见,特别是小宝,烧到到39度多,一直哭个不停;送到急诊,医生的操作我也见怪不怪了,衣服脱至只剩纸尿布,观察一下,然后让你拿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缓解疱疹不适的软膏走人;且扑热息痛只在持续高烧和不舒服情况下用药。
顺带解释下这边的预约、门诊和急诊;以前在国内根本没有概念,有啥病痛去医院,走的是挂号-门诊流程,从来没听说过有啥预约;现在国内可能不同了。到了这只要不是急诊,门诊当天甚至当周是预约不上的;例外的是,只要愿意,从医院早上开门就一直排队,下午门诊当班医生是能放出几个非预约号的,这种情形我们为了娃娃们体验过很多次,无奈之举。家庭医院门诊不分科室,坐诊都是全科医生,只要她觉得必要,她会给你其它专科医院的预约号。由于早产多周的原因(之后的文章会有回顾),我们不得不在三胞胎头一年内频繁光顾急诊,急诊对新生儿是有优先的,少部分情况他们能处理;但大多数情况他们会交给我们专科医院的号,比如心脏、皮肤、眼科,打发我们去更专业的医院。
幸运的是,离家最近这个社保家庭医院有个不怎么繁忙的传染病科室,这样我们就不用带着这么些娃跑到很远的地方。传染病科室坐诊的是个少有的会英语的潇洒哥医生,对托儿所来的患儿,他是熟悉不过了;问他手足口病怎么办,除了多喝水,洗澡时加些沐浴粉(BAÑO COLOIDE),平常肥皂洗手等,他也没给出更好的办法;当然,高烧不退的话还是得即时就医。所有疱疹症状是一群肠道病毒造成,且是多个品类的病毒。我事后查了查梅奥诊所和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医生也是诚不我欺,要对抗这病毒,所谓的断根,最终还是看自身免疫系统,除此别无他法。另外,很重要一个提示是:用肥皂洗手而不是酒精或洗手液,因为酒精类洗手液连普通的诺如病毒都杀不死。
不过,可想而知奶奶、外婆们就炸裂了,不吃药?!What?各种听信来的医护知识轰炸而来,甚至在微信中转了某个号称三甲医院儿科专业医生的网答截屏;我手贱搜索,医院大抵是莆田背景,其信源就相当可疑了,所描述答案提到抗生素,我也是服气了,病毒用抗菌药来治?压力前所未有地袭来,亲戚朋友也给出各种建议;说实话,要顶住压力还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国内出过一款手足口病的疫苗,我也调研了一番,不过除了中国,其它国家都没有,而那款疫苗貌似只针对重症。甚为争气的是孩子们除了初始的高烧外,从未有不舒服,精神萎靡的状况。当然缓解疱疹不适的药膏还是按计划遵医嘱给孩子们敷上的。
魔鬼般的隔离日程持续了半个多月,几个大人时刻盯着这几个永动机,其中的劳累程度可想而知:为孩子们准备辅食、洗衣服、洗澡、消毒玩具卧具、陪伴玩耍;加上大人自己做饭、吃饭、洗碗、卫生打扫。。。因此,时常觉得他们睡下才是最可爱的。
最终,孩子们靠自己免疫力赶走了手足口病。按预约,我们如期到传染病科让医生评估,看他们是否能再次入托。潇洒哥检查下娃娃们,除了最弱的大哥需要再在家待上一周,且不用再次评估;其它人都可以去托儿所与其他小朋友愉快玩耍。托儿所经历这次风波后,其消毒力度也加大不少,除了时刻清扫,所有小娃们都要脱衣检查,导致入园时刻,排队等待时间也极为加长。
个人经验
除开手足口病,作为新手,对孩子们对医护,我们很多时候会不自觉的求助网络。很不幸,这坑很多。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力有时会让事情更显复杂。大多数情况下,首先还是相信医生。实在实在不行,选择靠谱的信源。按自己经验,查完为靠谱消息后,最后大部分是什么都不做(当然勤洗手很重要),得以心安。
自己觉得有用的书和平台,仅供参考:梅奥育儿全书——Guide to your baby’s first year(亚马逊有中英文电子版本,私以为中文版副标题太俗);默沙东诊疗手册,分大众版和专业版,有单独App和网页,中文网络最权威靠谱的信源,没有之一;微信订阅号Drpei/怡禾科普,儿科裴医生是循证医学的践行者,传统医学如中医爱好者还是自行远离吧,极为推荐,他的怡禾科普中可以搜到大多数儿科问题,且免费;微信订阅号其次是丁香系(丁香医生/用药助手),丁丁作为大众科普也不错,但其订阅号广告和软文越来越多;远离百度及其搜索的绝大多数网页,找到对应英文翻译后去必应或谷歌搜索,并加WHO(世界卫生组织)、CDC(米国疾控中心)、Mayo Clinic(梅奥诊所)、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之类权威机构关键词,会得到更可信的消息,像我一样英文不好没关系,Chrome浏览器自带全网页翻译。
文字 | 石头Q
图片 | 网络 石头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