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证三十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大项目管理的奠基之作


“建”证三十年


2021年

中建不二迎来成立三十周年

三十年来勤耕不辍、精业笃行

不二人用智慧与双手奋斗出壮丽征程

官微开辟【建证三十】主题专栏

跨越三十年的历史长廊

了解区域发展和工程建设的故事

采撷发展征途中的智慧与经验

深情回首,激情远航

以奋斗续写辉煌

本期带大家走进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的建设故事


图 | 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源自网络)


1999年夏天,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举行,同期圆满落成的中国建筑文化中心迎来“首秀”,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聚集在这里,一场以“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为主题的“世纪盛会”缓缓揭开帷幕……中国向世人淋漓尽致的展现着建筑之华章,这盛会的背后也深深凝结着中建不二人的匠心之举、青葱奋斗。


进军——自主承接的第一个大项目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项目由当时的国家建设部、国家建材局、中国建筑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仅中建不二分包的合同额就一千多万,堪比如今过亿项目。项目实际施工时间仅半年多,最高月产值达三百多万,而当时公司全年产值还不足一千万。第一次迎战如此定位高、时间紧的大项目,注定是一场硬仗。


图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源自网络)


1998年秋季,中建不二团队正式进场,工作面准备前期正逢入冬,北京的冬天很冷,温度平均都在零下。项目团队多来自湖南、四川,最初,住在地下室的招待所里,大家的字典里也完全没有“不适应”这个词,因为“来了就是干!”,年轻的团队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有时加班到深夜了,周边都买不到吃的,便就着事先囤好的方便面一起宵夜。”吴传利回忆着当时的艰苦依旧轻描淡写,“不过这也没什么,干项目的辛苦难免”


统筹全面是大项目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管理人员平均仅5、6人,加之劳务队又全都隶属公司,这意味着除了整个施工管理,事无巨细等后勤工作都由项目部一竿子插到底,住宿、伙食、考勤……样样不落,连检查工友宿舍环境也是工作惯例。如此一来管理上更繁杂,也更需细致。


低温带来的另一个巨大考验便是注胶。项目有大面积半隐框幕墙,需要注入结构胶,连办公室、仓库都用作注胶场所。为控制好室温、湿度,采用碘钨灯二十四小时烘烤,棉被封窗封门,地面定时洒水。大家小心翼翼地用中性笔检验,每隔一小时检测一次,确保每一块都质量过关。


项目隔壁就是建设部,整个团队承载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时间赛跑,与低温抗衡,最终如期完成规定工作面的繁重任务。


考验——第一块吊挂大玻璃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项目涉及的型材种类繁多,有玻璃幕墙、铝竖版幕墙、铝单板幕墙以及大量石材等,外墙面积达两三万平方米左右。


项目正门是嵌着“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金标logo的铝板幕墙,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当时因为铝板尺寸问题,在广州重新进行了加工,一刻不停空运到北京,二十四小时内完成了安装。



图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效果图


项目大楼是一座双子楼,外形呈“凹”字,中间裙楼部分为吊挂式大玻璃。当时国内,含吊挂大玻璃的项目工程都是屈指可数的,只有星级酒店才会如此。


现今吊挂玻璃一般都是双层中空的钢化玻璃,采用穿孔式或者吸盘式吊装,稳定性极高。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项目的吊挂大玻璃都是单片玻璃且无钢化,通过锲型夹具,人工手动进行吊装,一片玻璃足足11米高,对工序要求十分高。


熊绍科回忆,“当时什么都要靠摸索。实践出真知,而现场就是最好的教材。


尽管没什么经验,没有明确国标,大伙都卯足了劲干。近两千平方米的吊挂大玻璃幕墙圆满上墙,最终损耗量几乎为零。


建筑是外形艺术与内化精神的结晶。当第一面吊挂大玻璃竖起时,就像竖起了中建不二的一块鲜明大招牌,不二人以敢想敢做、说一不二的无畏精神经住了无数个“第一次”的考验。



跨越——世纪的回眸与展望


担下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项目经理重任这年,李基顺年仅26岁,毕业刚4年。“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渐渐养成了“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


图 | 90年代办公室


白天跑现场、看材料、开会,结束兵荒马乱的一天,常常深夜在办公室里,四下无人之际,他的脑海里便开始飞速运转,思考如何让整个项目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的运转。


大项目管理重在细节,环环相扣,其中,材料组织工作又格外重要。项目一部分型材经由长沙加工厂加工运输到北京,每每材料到现场,整个项目都洋溢着欢天喜地的气象,验收至少是3人以上参与,如数家珍一般做好收货工作。


如今习以为常的细节,在当时却都是宝贵经验的积累。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项目严格履行周、月、总的系统计划,通过日报、周例会、书面发文等多种标准化管理,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成效显著的大项目管理模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主设计、加工、安装、管理的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项目团队,秉承着苦干、巧干的毅力,高效联动的管理方式,圆满完成了项目履约,实现了“效益”+“口碑”的双丰收。当时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单位还获得了仅有的两个名额——参观人民大会堂,中建不二便是代表之一。


竣工半年后,业主方给项目团队额外发了一笔奖金,对于大伙来说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都逗趣道“这是真金白银的认可啊!”



作为中建不二的大项目管理奠基之作跨过世纪的时间桥梁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以弘扬、传播中国建筑文化为己任接续向世界展示着建筑科技与人文同步跨越。作为中国建筑的缩影之一中建不二凝结着一大批匠心人才快步向大项目管理的下一个里程碑迈进!


本文影像资料提供者:李基顺

不二历史资料、物件征集活动持续进行中

期待您的分享,一起重温不二的精彩回忆


 

采访:李基顺、熊绍科、吴传利

顾问:李基顺

供稿解启梅

编辑:祝引凝

审核:党群工作部 

更多精彩阅读↘






  你的每一个“在看”都是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