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剧|《西部世界》:人类血泪史的前奏便是机器人的《圣经》

2016-11-03 汪佳琪的闲扯 葡萄槽电影
美剧-西部世界


导演: 乔纳森·诺兰 / 强尼·坎贝尔 / 理查德·J.刘易斯 / 米歇尔·麦克拉伦 / 尼尔·马歇尔 / 文森佐·纳塔利 / 弗雷德·托耶 / 斯蒂芬·威廉姆斯
编剧: 迈克尔·克莱顿 / 乔纳森·诺兰 / 丽莎·乔·诺兰 / 爱德·布鲁贝克 / 多米尼克·米切尔
主演: 埃文·蕾切尔·伍德 / 安东尼·霍普金斯 / 艾德·哈里斯 / 坦迪·牛顿 / 杰弗里·怀特 / 更多...
类型: 科幻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6-10-02(美国)
集数: 10
单集片长: 60分钟


人类血泪史的前奏便是机器人的《圣经》文/汪佳琪的闲扯


就在本周,《西部世界》的第五集已经播出,第一季的进程已经进行到了一半,结尾老鸨梅芙的觉醒也预示着接下来白热化的提早到来。从这部剧刚一问世就被扣上了各种“神剧”的帽子,豆瓣电影上的评分至今居高不下,甚至有人预测这是即将接棒《权力的游戏》的下一部巅峰之作。在这一阶段笔者表示沉默追剧,暗中观察,为什么一部科幻剧会有着如此之高的评价,《西部世界》究竟有何与众不同?


《西部世界》改编自1973年迈克尔·克莱顿的同名电影,讲述了人类为了满足对杀戮的渴望而利用机器人创造出了一个“乐园”,在乐园中花费了大笔费用的客人可以为所欲为,疯狂的满足对于鲜血与性的最原始的欲望,然而机器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却带来了毁灭性的下场。



这是一个放到现今已经司空见惯的故事套路,机器人意识的觉醒与对人类的反叛,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已经成为了科幻片中最核心的几个主题之一——对于科技的不信任与担忧1973年科幻片刚刚借助着先进的技术开始回归主流,那是一个还没有《终结者》的时代,这样的展现形式无疑是超前的,毕竟迈克尔·克莱顿也是《侏罗纪公园》等不少重磅科幻作品的作者。

 

但回想一下之前相关的作品,《黑客帝国》、《我,机器人》、《终结者》系列对于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冲突没有过于详细的刻画,大多寄托在一种较为笼统的恐惧感之上,即便是斯皮尔伯格还没有拍摄的《机器人启示录》原著也是如此。作品大多表现出了对于超越人类掌控科技的担忧,或是表现人类对于科技的过度依赖等。



而觉醒后的机器人你完全不会对其示以同情之心,大概影片的创作者也没想这么引导,开篇便是人类遭遇毁灭性的的打击,不论是作为同一种族的代入感还是对于弱者形象的天然情感偏向,人类终究会在心理上站在人类一方观看又一出“正义与邪恶”的永恒斗争。

 

《阿凡达》其实就在这个基础之上耍了个小聪明,评论界有不少人认为技术突破是《阿凡达》创造历史的主要原因,而故事却没有如此的突破,然而对于不少影迷来说并非如此,即便核心没有变,卡梅隆将镜头对准了另一个角度。我们抱着迫害妄想症的心态看惯了人类被外星侵略者摧残,如果让人类当一次侵略者呢?你所谓的“道德标准”究竟是否为守恒的?



《西部世界》的编剧及导演,诺神的弟弟乔纳森·诺兰就在一个老生常谈的题材中换了个角度。影片的主人公不再是“上帝”,而是“夏娃”。福德创造出了一个以假乱真的世界,对于人类来说这里如同天堂,人们在这可以逃脱一切法律与世俗的约束,逃离人类社会的枷锁,却殊不知那道德的锁链钳制住的是人心底的恶魔作为一个“性恶论”观点的支持者我非常理解这样得故事。

 

这是恶魔群居的地方,而其中的住民却浑然不知,他们只是被“上帝”制造出来的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躯壳罢了,循环往复在“上帝”赐予的“幸福”之中。对于机器人来说,这里便是地狱。在当今一个精彩的故事中,套路是需要用来被打破的东西。一开始按照传统视角,你会误以为英俊潇洒的泰德是一个人类,到后来才发现了真相。



为了公园中能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实,许多机器人之间在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上演着自己的生与死,情与爱,故事的冲突没有完全的放在人类身上,而这种叙事手法在一开始也完美的混淆了视听。这样做最大的作用就是用叙事带给观众身为一名体验者最大的代入感,这个模拟世界真实到你分不清谁才是机器人。而打动你的感情若是来自于机器人,当你看到它们被人类毫无缘由的碾碎后又会作何感想,剧集这样安排就是在一开始从里到外的展现属于“机器人”的地狱。从这一刻起,同情与愤怒的立场发生了反转。

 

在前五集中关于乐园早期的谜团仍未解开,三十多年前的灾难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那场灾难的关键在于两位创始人福德与阿诺德的根本分歧上。


这就如同两位神明的冲突,对于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产物发生的争执,是傀儡还是灵魂?尽管阿诺德已经死了,但黑衣人似乎继承了他的意志,继续和福德进行对抗,寻找可以毁灭“乐园”的关键。



阿诺德的声音仍然回荡在德洛瑞丝及一些机器人的头脑中,而黑衣人就如同他的使者一般推动着齿轮的运动(或者两人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一旦认清了“乐园”的本质,反叛是必然的结局,阿诺德的声音如同勾引着夏娃去苹果树的那条蛇。在圣经中亚当夏娃原本生活在没有烦恼的“伊甸园”,但你仔细去想一下,这时的两人是没有看清善恶的能力的,那是神的特权,无法辨别善恶也就无法认清世界的本来面目。而偷食禁果后的他们被逐出了伊甸园,开始了充满苦难的生活,但那不就是真实的人类世界吗。

 

这和德洛瑞丝等机器人有着完美的隐喻关系,《西部世界》将反叛变成了启蒙,将人类血泪史的前奏变成了机器人的《圣经》。其实就是换了角度,但是深刻而精彩。



乐园的缔造者福德在故事线的问题上与撰写员发生了冲突,福德希望西部世界能够无限的趋近于现实,而评判这种感受的则是活生生的人,当他们已经习惯了放纵自己的欲望之后便会厌倦,谁又会不厌其烦的体验相同的东西呢?“不同”才是吸引人们反复来到乐园的真正理由。也许是一个巧妙的细节,让他们以为自己是故事的主角,发现了这个世界的惊天秘密。

 

这样的想法抛开那个还没有揭露出的新计划,已经在第一集的形式上有所体现。第一集没有按照传统的平铺直叙手法去尽可能的构建世界观,而是通过德洛瑞丝一次次的循环人生来展现细微的差距,在一集中展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西部世界》从第二集到第五集,每一集都在大段的挖坑与结尾的小爆点中度过,有的观众表示剧情推进速度较慢,但在我看来对于接下来的大事件,这些铺垫无论是从情节上还是气氛上都比较到位,暗流涌动



已经打造出《权力的游戏》这样剧集的HBO同样在利用这个关于“不同”的原理,毫不遮掩的血腥和色情与惊人的剧情走向,这确实让它在众多剧集中脱颖而出,但同样的,观众也会厌倦,必须要拿出更吸引人的东西来才能保持势头。至今让人分不清是二线还是三线的时间线剪辑和信手拈来的莎士比亚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西部世界》对于人类与机器人之间必然的冲突做出的深层与细致的挖掘才是真正的看点,毕竟,许多人已经看到了它如何发生,但却没有真正问过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近期文章

BBC新世纪百佳丨《隐藏摄像机》:在这里,生活像冰川,人像冰川,暴力也像冰川

热映|《但丁密码》:烧脑神作?只是因为逻辑不通

热映|《驴得水》:请问你还记得什么叫“喜剧”吗?

审美 |《西部世界》女星蕾切尔·伍德《InStyle》10月刊

热映|《魔发精灵》:梦工厂“丑萌大法”的又一次胜利

喜欢这一篇内容吗?喜欢就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吧~!
吃葡萄不吐葡萄槽微信号:funnygrape 吃葡萄不吐葡萄槽我们是一群电影爱好者,及时为你带来最新的资讯、电影测评。
如果想加入我们这个Family或是投稿的话直接在公众号里联系就好啦~!小编会尽快与你取得联系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