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这里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适用指引!

近日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

不予行政处罚清单适用指引》的通知

对以下轻微违法行为

不予行政处罚

一起来了解一下

↓↓↓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指引》中所称不予行政处罚,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因为存在法定事由,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不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包括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应当不予行政处罚和酌定不予行政处罚。


不得给予行政处罚,是指因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重大缺陷而依法不得作出行政处罚。


应当不予行政处罚,是指因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观方面、追究期限等方面存在法定情形而依法不给予行政处罚。


酌定不予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依法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一、不予行政处罚有关情形的界定

不予行政处罚分为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应当不予行政处罚酌定不予行政处罚三种情形。


(一)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

2.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

3.实施机关不具有管辖权的;

4.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5.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


(二)当事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不予行政处罚: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2.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3.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4.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外,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

5.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其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不予处罚的情形。


(三)当事人存在下列情形的,可以酌定不予行政处罚:


1.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

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其他情形。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根据《行政处罚法》和以市场监管部门为执行主体的法律、法规、规章,梳理了酌定不予行政处罚事项,编制了《湖北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阅),供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参照适用。


二、相关情形适用指引

对于违法行为轻微、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以及没有主观过错等情形,可以参照以下标准予以认定。


(一)违法行为轻微


违法行为轻微,可以结合当事人的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持续时间、违法经营额、货值金额、违法所得、初次违法、影响范围以及及时改正等因素综合予以认定。


(二)及时改正


及时改正要求当事人对自身的违法行为有正确认识,主动停止、纠正违法行为,召回或者下架涉案产品,退还违法所得,消除违法行为后果,恢复原状或者采取整改措施使其生产经营符合法定要求,恢复行政管理秩序。当事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及时改正:


1.当事人在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线索前主动完成改正违法行为的;

2.当事人在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线索后、立案前主动完成改正违法行为的;

3.当事人在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后、调查过程中主动完成改正违法行为的;

4.当事人在市场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后,规定期限前主动完成改正违法行为的。


(三)没有主观过错


当事人能够证明其主观上既没有违法故意,也没有违法过失,并且能够证明其已经履行了法定义务,经市场监管部门核查证据属实的,可以认定为没有主观过错。


(四)初次违法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询问当事人,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子系统中国市场监管行政处罚文书网、湖北省市场监管协同执法办案系统、湖北省市场监管大数据能力平台以及案卷档案材料等执法记录信息,判断当事人是否属于初次违法,如未发现当事人存在同一类型违法行为的相关记录,可以认定为初次违法。


(五)危害后果轻微


当事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危害后果轻微:


1.违法行为针对特定行为对象的,给特定行为对象没有造成或者造成较小的损失以及不利影响,当事人主动赔偿损害、消除影响,与特定对象达成和解的;

2.违法行为针对不特定行为对象的,没有造成或者造成较轻的社会影响、给不特定行为对象没有造成或者造成较小的损失以及不利影响,危害范围较小,当事人积极主动采取整改措施及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的。


三、不予行政处罚的适用程序

(一)立案前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线索核查阶段,根据核查情况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属于《清单》所列事项,没有违法所得且符合适用条件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不予立案。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填写不予立案审批表。


(二)立案后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在立案后的调查中,根据调查情况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属于《清单》所列事项且符合适用条件的,除不得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外,应按照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并且依法送达。当事人违法行为属于《清单》所列事项,但经调查认为不符合适用条件的,应当依法予以调查处理,并在调查终结报告中说明事实、理由和处理的依据。


(三)后续监管


对于要求当事人改正的轻微违法行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自我承诺、责令整改、行政约谈、行政告诫、行政指导、行政教育、提醒、回访等行政措施和手段,明确整改要求和完成期限,及时核实、记录整改情况,确保整改、处理措施落实到位。


对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对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的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不予立案或者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分类记录和统计,加强行政执法全过程管理,做好档案整理及归档工作。


四、有关说明

《清单》所列轻微违法行为可以酌定不予行政处罚,但是存在情节恶劣、危害后果较重或者当事人拒不改正等从重处罚情形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清单》之外的事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行政处罚裁量规则,依法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后,当事人又实施该类违法行为的,不再适用不予行政处罚相关规定。


本《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的通知》(鄂市监发〔2019〕18号)、《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清单(2020年版)〉的通知》(鄂市监法函〔2020〕124号)、《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湖北省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2021版)》的通知》(鄂市监法函〔2021〕85号)同时废止。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清单》详情


来源 | 湖北市场监管

审核 | 于成龙  张丽娟

编辑 | 赵静

中国工商出版社新媒体和数字出版部制作出品




➯第四届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优秀案例发布!

➯首届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大案例发布!

拒绝过度包装!央视记者随同执法人员一起实地调查月饼市场!

➯超实用!基层市场监管所长开发的执法办案小程序来了!

探讨!消费领域违法格式条款法律如何适用?




➤ 监管执法  年报 | 告知承诺制 | 食品 | 质量 | 消费维权 | 价格 | 药品 | 化妆品 |反垄断 | 反不正当竞争 | 广告 | 特种设备 | 检验检测 
➤ 学习充电  你问我答 | 典型案例 | 一日一课 
➤ 智库专家  魏均新 | 王涤非 | 刘双舟 | 何茂斌 孔迪 | 董晓慧 | 谢旭阳 | 景卫东 | 蒋世平 |  李俊 
➤ 产品活动  半月刊征订 | 图书精选 | 微课堂 
融媒体综合资讯服务 | 抽查宝| “三微”评选
“五个一百”评选 | 社会共治大会 
新媒体榜单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头条 | 快手 | 消保 
➤ 社群交流  所长 | 执法办案 | 你问我答 | 广告监管 | 食品监管


最新!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的规章在这儿了(1-57号令)

还没年报?不会年报?快来听课!今天14:00手把手教您报年报!2022年《市场监督管理》半月刊征订火热进行中!全新改版,扫码订刊灵活方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