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桂子山夜话丨疫情期间 如何戴好“心理口罩”

播音:刘星宇



无法在桂子山见面的日子里,我们与你相约在此,真诚相约每一天。这里是华广之声桂子山夜话特别节目,受疫情影响,和大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见面了,疫情心连心,我们以声音相约,以心灵相融,难熬的日子里,有我们陪着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对于个人的心理情绪与社会群体心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恐慌、紧张、焦虑、迷茫、愤怒等各种消极情绪在大家的心里蔓延,也有很多人陷入过度恐慌中,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许多年轻人为了劝说家人戴口罩、不出门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有些家庭因此产生分歧和矛盾。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来自心理学院的佐斌教授,看看针对疫情背景下的“恐慌情绪“和”代际关系“问题,他给我们怎样的建议。



Q:

这次疫情下,大家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过度恐慌了呢?


A:

随着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大家难免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其中,恐慌心理可能大家是体验最多,对行为的影响最大的这些负性情绪及其导致的行为反应,一般属于正常合理的应激反应,但是,如果恐慌过度或者长时间处于恐慌心理状态,个人的基本行为变形,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家庭与人际关系,就需要疏导调适和控制。


对于这一次病毒疫情,大家的心理恐惧有一些典型表现。


第一是对症状信息线索的高度敏感。对于体温升高一点就敏感,反复量体温;对于咳嗽、喷嚏敏感,一听到就害怕;对于疫情数据信息也非常敏感。


第二是多疑。与敏感有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新冠状病毒了,怀疑身边的人是不是会感染,不断回想自己接触的人、去过的地方、用过接触过的物品,反复检查仍不放心。敏感多疑是一种谨慎反应,不是坏事,但草木皆兵则会对生活造成干扰。


第三是人际距离增加,严重的会产生人际与群际裂缝。这一次疫情,在实施正常严格防护措施的同时,一部分人因为过于恐慌,和朋友、家人等产生一定冲突,还有一些人将对病毒的恐惧转化为对武汉人和湖北人的歧视和排斥。


第四是表现出一些非理性行为。有人吃不下睡不着,不停刷微信;轻信一些反常识、反科学的谣言;抢购和囤积物品等。


要判断自己是否过度恐慌,首先可以从上面提到的四个方面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特别是高度符合。由于有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过度”也有一定不同。不过,过度恐慌一定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行为后果,正常生活规律失常,人际交流障碍,简单生活行为变形,肯定是过度了。


从心理层面,我们建议大家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是否因为过于关注疫情让自己寝食难安惶惶终日;是否一直情不自禁想上网看疫情信息而导致该做的日常事情没做、该履行的角色,如母亲、教师等,没有履行;疫情信息是否让你莫名恐惧哭泣甚至生活作息混乱如果都是肯定回答,就是过度了。


Q:

如果已经出现了焦虑或过度恐慌,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A:

消除恐惧,就必须消除引发危险的恐惧源提升人们关于危险正在降低与消除的感知及信心对我们个人来讲,大家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第一,停止胡思乱想,从权威途径获取新闻信息,只相信事实性信息。


第二,冷静梳理一次自己当前的环境和接触情况,排除被感染的可能性,严格按照防控措施来防控这样子自己心里也会更加踏实,降低疫情恐惧感。


第三,要用辩证思维看待目前疫情的发展通过目前最严厉的管控措施,疫情正在被最有效控制,这样子就是最安全的措施,这样恐惧感就会下降下来。


第四,与人说话交流和在朋友圈交流,在感到恐惧的时候给想说话的人电话微信,如果在隔离期间,我们要与亲朋好友等保持一定的视频沟通。


第五,每天给自己一定量的任务,把心思和时间多放在完成自己确定的任务方面建议每天至少4小时安心做事。


第六,如果有的人实在感到恐惧,怀疑自己被感染,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求助医护人员进行诊断,获得确定信息


第七,如果自己感到心里很不适,可以求助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心理服务平台咨询人员会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最后,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可以思考自己在这次疫情中可以做一点什么事情、可以有一点自己的什么贡献如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给熟悉的人加油、可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可以不添乱等等。自己可以做到的,马上就去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不能像钟南山院士那样做定大局稳乾坤的事情,但每个人都能以不同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确诊的积极治疗,密切接触过的自我隔离,无事居家不外出,勤洗手,戴口罩,这都是在做贡献。


如果有条件,给家人朋友做一下美食,和孩子玩游戏,带孩子运动,给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爱。“爱在华师”,我们华师人,我们的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和个人特长,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据我所知,很多华师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正在同心协力,为战胜这次疫情努力奋斗。


Q:

如何劝说长辈们戴口罩、不出门”是当下的热点话题,面对家中“关久了”“听厌了”的长辈们,我们青年人应当如何处理好这一特殊的家庭矛盾?


A:

这应该是这次疫情非常时期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的沟通问题我想,不仅是有少数长辈对于这次严格的防控措施有一些不在乎,有些人仍然要出门、觉得戴口罩没必要,也有一些青年人、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有麻痹大意的心理。今天的话题是心理恐慌,我们提倡不要过分心理恐慌,并不是要大家不重视,而是要理性严肃面对疫情,保护好生命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家人之间还是要尽力沟通。晚辈们除了“苦口婆心”开展语言说理劝导之外,可以通过主动做家务、讲故事、说笑话、“发红包”、表态在其他方面听话等方式,“换取”长辈们在行为上的配合。也可以用具体鲜活的案例告诉长辈,提升他们的“害怕”感知,从而降低或消除“要出门”等行为动机。还可以设计一些需要长辈参与的沟通活动通过活动“绑定”长辈。特别要提醒的是,家人之间不要因为疫情形成“对立”,控制自己不要说“狠话”“绝话”,为相互沟通留下心理空间。


Q:

最后,您对大家有什么特别的提醒?


A:

新闻媒体和心理学专家学者们,最近都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我这次提出了“心理口罩”的概念,因此建议大家在行为上严格防范之外,都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预防和抗击这次病毒疫情的“心理口罩”,也是日常生活中发挥好我们的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促进因素。




是的,面对疫情,我们也要学会戴好“心理口罩”,保持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保证身心健康,增强心理免疫力是预防疫情的重要一环,“战疫“之时,我们更要确保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再次感谢佐斌教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受访专家 佐斌教授


佐斌,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留学生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






推荐阅读



▷  与武汉在一起!华师学子以笔为刃,共同战“疫”!▷  我是党员,让我上!华师车队,24小时不间断为战“疫”护航  华中师大面向社会开通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线上服务  共同战“疫”!华中师范大学与你在一起!▷  华中师范大学致全体学生的一封信


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华小诗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