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七夕,你收到了谁的来信?

为你写信的 华中师范大学 2022-11-17



时值佳节 正逢七夕

爱的表达有千百种

书信最含蓄又温柔的一种

在那些不易说出口的话语

就用文字来代替



一声问候 见字如面
短短文字 无限暖意

琐事汇于笔尖
且听我娓娓道来



有人缓缓书写 
有人细细阅读
慢慢来
是彼此的诚意和默契




信的沟通
承载着满满心意

远隔万里
也充满意义


曾羽彤的感谢信



2022级新生曾羽彤
在多年前的“博雅大讲堂”上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如今圆梦华师
她将对华师的诚挚谢意
镌刻成信纸上的一笔一划




少年意气跃然纸上



心理学院的任伊婕从小就有通过书信进行沟通的习惯,这源于家人之间的习惯,家人会在她遇到烦闷之时运用纸笔进行交流沟通,来帮她排忧解难。她在其中受益良多,也渐渐觉得,写信是一件非常郑重的事情,当拿起笔,便会去认真考虑其中的用词和语句,也可以更好的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到信看到上面一字一句的叙述,也感受到,交流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彼此之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在看到学校圣兵爱心社的写信活动时,她自然地报名参与到其中,成为了一名通信志愿者。于是开启了她与莹莹(化名)穿越千里的书信联系。在和莹莹通信时,莹莹在信里坚定地告诉伊婕,她的目标是武大医学系,少年意气跃然纸上。伊婕说,“收到回信的那个时候,我感觉我好像又重新回到了高考之前。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不惧岁月长”,那时的热烈拼搏、志向高远又被莹莹的词句所唤醒。


在一次次的通信中,她认识到了与自己认知中不同的山区孩子,他们乐观、真诚和坚韧。诚然,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很特殊,可困难的环境并没有让他们放弃学业和未来。她说:“我感激自己能与莹莹通信,她在传达意志,而我也因此受到感染,这绝非一方能做到的,这是双方的精神相通。”


任伊婕与莹莹(化名)的部分通信


因为曾经经历过,感受过那个时间段,对前路的迷惘,对大学的憧憬,对当下现状的失落......所以伊婕也希望在某些时刻能成为一个情感的宣泄口,来帮助排解通信孩子心中的烦闷。因为淋过雨,所以愿意为别人撑把伞。书信成为了这把伞,在任伊婕与莹莹之间打出一片光亮的风景。


2022年高考对于伊婕来说很特殊,是因为她惦念的莹莹将要奔向她向往的高校。在寄给她的最后一封信中,伊婕写到“非常感谢莹莹的陪伴,即使由于各种因素,不能每个月都收到你的信,但是有一个千里之外的人关心我,在意我,能听我讲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我非常珍惜这份难遇的缘分。”


二人之间的通信,虽然相隔万里,虽然素昧平生,但那小小一封的书信,便架起了一座桥梁,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共鸣、共振和共情。她深情地说到:“对于我来说,简单描述成温暖的双向奔赴和‘救赎’吧!”


“黑暗时刻”的一束光



信件是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于已经在辅导员岗位工作多年的信息管理学院蒋可鸣老师而言,它是属于教师工作的一种正向反馈,是真诚真心交互的印证,让她有更大的动力更用心做好工作。



蒋老师说学生有时会给她递“小纸条”,有的上面会有学生画的她的画像,有的写了用心的祝福,还有的写和她相处的一些点滴……蒋老师笑着说:“看到画像会觉得把握我的神情等精髓还挺到位的。会让我觉得我工作的日常都会是对学生的触动,也勉励我要更用心对待学生。”学生在外地旅游时也不忘给她寄有当地特色的明信片,分享他们旅游时的心情。用明信片的方式分享美好,同学们已经把蒋老师当成了知心好友。



学生给蒋老师的明信片及部分书信


让蒋老师感触最深的还是有一个学生在他毕业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写给蒋老师的一封信件。信里,不太擅长情感表达的男生,将本科期间曾经经历过低谷定义为“黑暗的时光”,而那段时间里他很感谢蒋老师向他伸出了双手,第一时间回复他的信息,给予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励。让蒋老师感到开心的是,毕业时男生签约了平台各方面很不错的工作。信件中他也说到自己工作生活都步入正轨,分享了他的健康锻炼计划,对未来充满希望。蒋老师欣慰地说:“收到他的信件我觉得很惊喜,看到他大学收获一个好结果,毕业后一切安好,觉得心里觉得很暖。”


2017级毕业生给蒋可鸣老师的留言


蒋老师会把收到的信件收藏起来,有的还会放在能较常看到的地方,每次繁忙、焦虑的时候,这些信件仿佛都能带给她力量。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慢下来,比如阅读,比如书信,比如一段长久的恋爱。这是七月(化名)第四年给男朋友写信了,今年是他们相识的第七年,在一起的第四年,异地恋的第一年。


“书信是对症生命无常的文字解药,当然也是人们面对互联网的脆弱和不稳定时所需的良药。”


七月和男友的书信


如今二人分隔两地,长时间不能见面。七月会在对方生日或者是一些重要的节日给他写信,手写信是一场徐徐而来的浪漫,把深厚情谊藏于字里行间。七月觉得网络信息比较碎片化没有很多太真挚的东西,且不易保存。而花一段时间去构思一封书信就不一样,一笔一划更显真诚,而且书信比较有纪念意义和仪式感,可以永远保存下去。


七月说:“在书信里我们互相分享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回忆往昔岁月,抒发对彼此的爱意,见证彼此的成长。小小书信,用最古老的对话方式,代我翻山越岭去见你一面。感谢这些文字让我们的埋藏在岁月里的故事有迹可循,帮助我们记录年少时双向暗恋的心动、少年时早恋的迷惘到现在成年时谈理想梦远方。”


友情与牵挂



“书信来往间,人们的心会贴得更近。”齐锦(化名)这样说。相隔千里的朋友之间,书信可以交流想法,抒发情感,拉近距离。这封信便是如此。写信的人是齐锦的好朋友,朋友与双方共同的好友产生了矛盾,在齐锦的帮助下,她完成了友情的考验,并写信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谢。



书信可以写出平常难以表达的东西,因此更是心与心的交流。上大学后,齐锦经常会和朋友通信。她们聊着对事物的看法,或者就单纯地分享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偶尔添几幅有趣的图画……每一次分享之后,都能收获更多的温暖和感动。纸笔将她们的心拉近,在难过时,她们倾听彼此;在开心时,她们祝福对方。她们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也是彼此的“知心人”。


齐锦和朋友们的通信


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书信所包含的情感更深。在快节奏的网络聊天中,总是会因为“快”,而少了许多思考,而笔尖会注入我们的感情。那些载满情感的信封信纸,可以被很好地保存起来,那些互相陪伴的美好回忆,也能留下来。


  




青志联的“纸笔传情”志愿服务活动,将远在贵州遵义的孩子与在湖北武汉的华师学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路追光,向阳生长。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信件承载着他们对大山外面世界的期许与向往。对于志愿者来说,“纸笔传情”是一个双向奔赴的活动。


青志联志愿者在给孩子们回信



圣兵爱心社开展了“给孩子的每月一封信”以“我手写我心 真情信上留”为主题,全体通信志愿者每月给资助的孩子的写一封信件,让资助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物质与精神的相互结合。了解孩子近期的思想生活状况,为他们答疑解惑,加油鼓劲,让孩子感受到关切和真心。


圣兵爱心社对志愿者的信件进行研讨交流



心心火义教之家志愿者协会(学生)也曾开展“执信话‘心’声”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助力计划,活动中志愿者对支教对象的来信进行回信。凭书信传递心中之声,以爱见证少年向阳成长。该活动,运用的书信的方式,通过志愿者与同学们的沟通,助力少年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志愿者的回信



书信不光是孩子们的交流,在心语爱心社自发组织的去敬老院的活动中,作为志愿对象的敬老院老爷爷写给了志愿者们回信作为鼓励。


老爷爷自发的回信


“我给不了你太多

只能做你与广阔世界的一座桥梁”

每一次收信、寄信

每一回安慰、分享

是我们之间莫大的温暖


  


只是近日

有山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请问有同学知道学校里怎么寄信嘛?
请问有同学知道朋友寄来的信去哪里取嘛?


小诗惊觉 书信仿佛成了遥远的词

其实 华师的邮政绿一直在

“鸿雁传书”的工程始终有人在坚持




书信就是一种符号

温度和态度都在字字斟酌的文字里

那么山民们要怎么收信寄信呢?

一起来看看吧

↓↓↓



桂子山邮政所地点: 八号楼西侧


桂子山邮政所营业时间: 8:00-12:00;13:00-17:00(周一至周六)


邮筒位置: 邮政所门口、文华公书林前、华师附小大门旁以及东区宿舍楼栋处


取信方式: 寄到华师的信件会由当天值班的邮政员送到行政楼一楼收发室,收发室再将信件分往各学院,如未写明学院则需自行前往收发室领取



这封时光之信

写给自己或写给他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

(写信日期截至8.20)

9月 我们将寄出66封信件

如果收信地恰好在校

我们会为你送至指定地点


或许不是每一封信都能由我们寄出

但我们相信 你的心语都能被听见

期待你写下最真实动人的心声



扫码填写报名表↓↓↓

   扫码添加华小诗微信号↑↑↑


星海横流 岁月成碑

书信就是一种纪念

时间以外称故事

借一封时光书

在未来的某刻收获惊喜


亲爱的山民们

这是今年七夕

小诗送给大家的独家浪漫

在那些你与华师未曾谋面的日子里

华师 也在好好地爱你


强烈推荐






▼罗舰与张智:华师疫情防控路上的“最佳拍档”!▼
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时刻牢记肩上责任勇于冲锋甘当表率他们是华师人的榜样更是每个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他是长大后的“他们”,是教育星火的点灯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梦想
一代代华师人走上讲台他们是千千万万挥洒青春,扎根祖国大地的缩影
鞠躬尽瘁,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烛火未来,这份教育星火的传递仍将继续!
华师这位教授,30年如一日,带着学生深入城乡一线做学问!▷期待!点就看桂子山“新新的模样”▷精彩!第四届华人应用心理学大会在华师举办


华中师大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策划:周艳芳编辑:康玉燕 周艳芳 杜皓然 覃颖 陈钇桔 龚笑琳文字:周艳芳 覃颖 陈钇桔 杜皓然部分图片文字由被访者提供责任编辑:毛国樨审校:钟文锐投稿邮箱:huadaguanwei@163.com

一起为华师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