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Nature再发文,百卅物院正青春
✦ +
珞珈庆百卅
物院正青春
这里有天体自然
亦有人文科技
武大人勇于打破极限
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
小招今日带来
振奋人心的故事
✦ +
+
终日乾乾,与科技同行
+ + + + + + + + + + +
北京时间11月9日凌晨,Nature(《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柯维俊、方国家团队关于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Aspartate all-in-one doping strategy enables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s”(《天冬氨酸盐一体化掺杂策略实现高效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武汉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周顺、付世强、王晨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柯维俊教授、方国家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武汉大学王倜研究员、孟威威博士、博士生周进、硕士生林卿贤、本科生邹沅嵘等人为论文的共同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湖北省自然基金及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的支持。
方国家、柯维俊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光电器件领域的研究,专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探测器研究方向,近3年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Joule、Matter等领域内权威期刊上。
在深耕新型光电器件领域之外,武大物院人还探索黑洞的奥妙。
今年的7月27日,Nature(《自然》杂志)发表了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王伟教授团队关于黑洞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Sub-second periodic radio oscillations in a microquasar”(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武汉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武汉大学田鹏夫、张平、王伟教授及国家天文台王培博士是共同第一作者,王伟教授和美国内华达大学张冰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陈佳诗、陈骁、赛娜、朱宗宏教授等是共同作者。
该成果是在世界上首次观测到微类星体中亚秒级的低频射电准周期振荡的现象,并揭示黑洞系统的该准周期振荡现象与相对论性喷流直接相关。此次黑洞射电辐射脉搏的发现,对于揭示致密天体相对论性射电喷流的起源与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将打开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前沿精密的光电器件、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武大物院人研精覃思、勇攀高峰。这条不凡之路,武大人走得坚定而执着,向着星辰大海,义无反顾。
+ + + + +
✦ +
+
源远流长,启未来方向
+ + + + + + + + + + +
百卅风华,栉风沐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硬核实力来源于百年积淀与传承。武汉大学物理学科溯承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从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物理系发展而来。经过百余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有多个突出特色的研究方向、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物理学院之一。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向着“夯实基础、汇聚人才、交叉融合、凝练方向、再创辉煌〞的总体目标坚实迈进,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学科交叉、深度融合,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调配资源和凝练方向的重要考量依据,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有力保障。自2020年起,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参加该计划,学院本科生较早接触科研,加入教师的课题组,接受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创新素质和科研能力获得了进一步提升。该计划鼓励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机构指导本科生科研,全力推进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引导本科生参与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项目、了解学术前沿,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实践,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明显。
+ + + + +
风鹏正举
志在九霄
武大物院承薪火
莘莘学子共传承
小招在武汉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等你到来!
推荐阅读
震撼开幕!速览武汉大学新时代办学成就
珞珈生|郭曜闻:寰宇无尽,热爱永恒
珞珈生|霍邱县第一中学李思萌:逐珞珈之梦,赴落樱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