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珈闻丨武汉大学再次获批4个省部级科普基地

武大招办 2023-12-22



近日获悉,我校获批4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其中,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入选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武汉大学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武汉大学医学科普基地新申报通过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一个集工科、理科与管理类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涵盖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等四个一级学科。作为自然资源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摇篮,坚持面向大众开展自然资源科普教育,拥有专门面向自然资源科普活动的设备超过1000台套,包括无人机(船)、智能机器人、3D智慧大屏、全息投影智能互动设备、年轮仪、显微镜等;拥有一支高素质科普队伍,以专职工作人员、专业教师、青年讲师团、学生志愿者为主体,其中,专业工作人员18人,教授25名,副教授46名,专业齐全,实力超群。通过全国科技周、开放日、暑期夏令营、学术会议、大学教授进课堂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科普活动。近三年,开展科普活动60余次,活动社会影响共计56000人次。

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依托高端实验教学平台,形成了以网络安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主体、虚拟仿真实验室与网络靶场实验室为两翼的开放共享格局,营造了良好的科普环境。目前已经建成2个中心机房和11个集科研实践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实验室,总投入面积达3752㎡,已建成并投入使用9个科研教学实验平台,中心实验环境特别是新珈楼内实验室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学院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WHU网小安”设有“极客沙龙”科普专栏,对科普信息实时更新;开发《软件安全》课程被学习强国APP慕课频道收录;参与湖北电视台《我说国家安全》节目录制,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常年组织网络安全知识走进中小学、走进社区等志愿活动,或通过微课堂等方式不定期开展科普讲座。举办Open Harmony城市技术论坛、“青年创想+”教育公益项目推介会等大型活动,接待人次多达2700以上,通过组织实地参观、科普讲座、竞赛培训等多种方式,多元化开展科普工作。

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作为独立运行的条件保障类科研支撑基地,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工学部尖端科技楼、文理学部测试中心楼两个实验场所,建筑面积近1万平米;现有大型先进科研仪器80余台套,设备原值4.7亿元,包括目前世界最先进的300KV冷冻透射电镜、300KV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等科研装备;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正高5人,副高8人,二十余人具有博士学位,可开展不同主题和规模的科普活动。运行期间不仅提供在校师生的科研创新,还主动承担学校本科生课程嵌入式实践教学、研究生实验课程教学以及科普等工作。平台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机组为薛龙建教授的《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程进行了嵌入式实践教学;江先阳副教授以平台为实践课内容进行本科通识课《物理实验与人类社会发展》;首次在平台进行《固体物理实验》研究生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验环节,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科学研究院、高等研究院100余名研究生参与学习;举办武汉大学首届“捷欧路杯”显微摄影大赛,激发师生科研兴趣,同时对社会公众开展实地参观、“显微世界”科普讲座等多元化的科普工作。

医学科普基地由基础医学院建设管理。近几年来,医学科普基地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宗旨,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校园开放日等重大节点举行大型科普开放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基地现有队伍齐整、设施先进、组织有力,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热心科普的教职工队伍,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服务社会。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相关专家一手抓科学研究服务于医疗诊治,一手抓科学普及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咨询。先后出版《写给青少年的病毒学常识》《身边的病毒》等科普书籍,其中《身边的病毒》获湖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武汉市优秀科普作品奖。在湖北荆州与当地疾控部门联合建立了“公安县血吸虫病健康教育馆”“钉螺保藏基地”,面向国内国际,包括埃及等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等科普宣传。

据悉,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是国家特色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自然资源科技成果,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倡导树立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的重要场所。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有50家申报单位入围,湖北入围的有2家;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旨在着力推进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旅游、休闲类场所科普服务功能,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等科普资源的开放开发。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2024-2028年度)新申报通过的共有64家。


小招有话说——

此前,武汉大学已拥有多个国家级教育基地,即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科普教育基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精神教育基地、中南医院雷神山科技抗疫展厅和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万林艺术博物馆。

而在2023年武汉大学科学营中,一些同学已通过系列科技科普讲座等活动领略过科技的魅力: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于清亮教授从城市变迁、高铁建设以及港珠澳大桥建设描绘中国的土木发展。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邓红兵教授,以生活中常见的美食“小龙虾”作为引入,主讲生物资源利用的讲座。

中南医院的李思睿医师从医学影像学的历史讲起,介绍了医学影像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医学影像的未来加以展望。电子信息学院田应伟教授以生活中最简单的雷达——监测车辆是否超速的测速雷达引入,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同学对地波雷达有了初步的认识。

此外,同学们还走进了科研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大型仪器实验室,参观了核磁共振波普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平台大型仪器机组。


珞珈山下问道

青春寻梦科学

小招在武汉大学

期待你来体悟科技的魅力





推荐阅读

万众瞩目!小招邀你参加“武大+你·回访母校”专题社会实践

珞珈生 | 张烨:我寄向往与珞珈,随君直到“烨”“郎溪”

武大成果再登Nature!这次有关癌症治疗

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
内容来源: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编辑:杨姝瑀 肖雅兰
责编:肖雅兰 秦琦伦
审核:刘思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