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公布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点散发的国内疫情,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实施“六一战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振谯花茶大健康产业加速器项目生产车间 张延林/摄
全力保障物流畅通。我市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规范设置防疫检查点,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分类设置物流中转场地,实现普通物资、应急物资的“非接触式”中转,市场供需趋于活跃,保通保畅取得初步成效。
全力保障复工复产。成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房地产企业复工复产等六大工作专班,组织开展督导调度、走访帮扶,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目前,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复工复产率均达97%以上。
全力保障政策落地。落实国务院“33”条、省政府“36”条和我市出台的稳增长举措,组合式推进减税、退税、缓税政策落地,推行贷款贴息补贴、减免物业房租等举措,帮助市场主体减负担、渡难关、复元气。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59.1亿元。
推进农业“两强一增”。夏粮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单产均创新高,涡阳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建成全国首批、安徽省首个整建制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6%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居全省第3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亳药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的农业农村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推进工业“扶优育规”。全面摸排规上企业、临规企业、退规企业、规下样本点企业等,“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上半年累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3家、首次入规企业51家。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1%。工业生产呈现重点企业快速增长、中小企业平稳恢复的良好态势,120家亿元企业增加值增长14.8%。全面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完成532家参评规模工业企业首次评价。
推进服务业“锻长补短”。三产增加值增长3.5%、居全省第2位,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5.1%。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国内旅游人数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通过省文旅厅评审。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突破4000家,三县均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5.8%、快递业务量增长61.9%,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圆通一级分销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投资稳定增长。建立十大产业专班、“管行业必须管投资” 等机制,全力抓招商、抓建设、抓入库,上半年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7个、总投资205.9亿元,分别增长87.7%和49.6%;新开工重点项目145个,竣工86个;新入库项目337个、增长48.5%,5、6月份连创历史新高,上拉固定资产投资2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10.6%,居全省第2位。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85.1%。
消费持续转暖。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皖美消费·乐购药都”惠民消费等活动持续发力,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由5月份当月下降0.7%转为6月份当月增长13.7%,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
外贸稳步向好。推动中医药产品“走出去”,中药材进出口总额增长16.4%, 出口总值占全省的81.1%。外商直接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居全省第1位。
优化为企服务环境。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包保企业机制,开展重点企业(项目)包保走访活动,93名领导干部包保372个企业项目。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和“优环境、稳经济”走访接待企业活动,接待企业508家。出台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十条举措,开发建设营商环境问题“码上监督”平台。常态化开展“五进”和银企对接活动,走访各类市场主体18.9万户,解决融资需求11.2亿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99.3%,133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材料零提交”。“免申即享”平台入选2021年全省十大改革案例和安徽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政务找茬”、工业项目“四证齐发”、工程项目审批“全程代办”等一批改革事项在全省率先开展。蒙城“一户一块田”改革为全省推进“小田并大田”提供了范例。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与沪苏浙3个市(区)、24个园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选派72名干部到沪苏浙跟班锻炼。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亳州联动创新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加快建设。
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城镇化率达43.2%。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完成重点城建项目6个、总投资23亿元,91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1%,绿化覆盖率达43.2%。市中心城区电动三轮车治理成效显著,处置电动三轮车20.4万辆,停车管理、物业管理持续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顺利通过首次年度测评。
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大力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巷道约1100公里,全面启动2022年度3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改厕9910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
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交通项目“三年行动计划”,亳州机场、亳蒙高速公路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国省干线建设投资6.31亿元,杜仲路下穿京九铁路顺利通车,希夷大道等4条道路“白加黑”工程将于8月底前完成,汤王隧道预计9月底通车。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4577吨。
改善生态环境。强力推进“1+1+N”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继续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大力实施地表水污染治理集中攻坚战,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92.3%,改善率位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居全省前列。
办好民生实事。20项民生实事累计拨付资金67.8亿元,其中7项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扎实开展10项暖民心行动,建成老年食堂284个;构建“三公里”就业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织招聘会348场、提供岗33.5万个;喝上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2个续建水厂建成投用。
发展社会事业。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 幼儿园63所。“双减”政策有序落实,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开展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在库95个项目已建成66个。亳州学院中医药学院今年投入使用,“北华佗”中医药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99.5%,开展华佗五禽戏养生大讲堂、线上教学、省校园五禽戏培训等,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强化兜底保障。建成村级养老服务站43个、智慧养老机构2家。托育服务机构发展到42家,普惠性托位较去年增加2060个。新识别监测对象562户1843人,落实帮扶措施4160条,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加大低保户等特殊群体保障力度,累计投入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5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逐户鉴定工作。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开工率68.83%, 公租房租赁补贴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来源:《亳州晚报》
编辑:奚婷 校审:贺梦茹 审核:邓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