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提醒:不要过度迷信
今天,全国将有975万考生走入考场,参加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高考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填报志愿。与往年不同,今年网上出现了不少提供志愿填报大数据服务的“高考志愿卡”,便宜的十几元,贵的高达上万元,售卖机构声称购卡后可使用“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及服务”,能帮考生作出“最佳选择”。这样的填报服务真的靠谱吗?
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输入“高考志愿填报卡”关键字,果然出现了很多相关商品信息。他们都声称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帮助高中生科学备考,量身定制高考志愿方案,提前进行大学和工作生涯规划。这些志愿卡的形式多样,有通过网站使用的,也有通过APP使用的,考生只需输入考试省份、成绩或名次,系统就会立即显示出考生能报考的高校和专业。
这些志愿卡的价格差别也极大,最低的只需要十几元,最高的则达到一万多元。某商家工作人员表示,15元的卡最多只能用到6月15日,而588元的卡可以用三年。
此外,还有很多机构打着“专家一对一辅导”的旗号要价上万元。一家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线上服务外,该机构有专家提供一对一服务,专家现场手把手指导志愿填报,但价格至少12888元。
据了解,这些商家除了出售供高考出分后使用的短期服务卡外,还出售可供高中三年使用的志愿卡,这吸引了很多高一、高二家长购买。
“志愿要提前准备,很多高一家长购买我们的志愿卡,我们的数据是实时更新的,高中期间都可以用。”一位商家说,每到高考前,他们的短期卡和长期卡都特别紧俏,很多家长抢在了高考的“起跑线”上。为了说服记者购买,这位商家说,“我们这还有家长是老师推荐过来的。我们公司在深圳,跟深圳中学有合作,还有一些学校来团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志愿卡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打着大数据的概念在进行销售。几个志愿卡商家告诉记者,这些数据是他们通过与相关考试中心合作“弄”到的,在网上查不到这些完整的数据,有些数据根本不会公开。
志愿卡销售商对数据库的介绍都大同小异,但极具诱惑性。一个商家称,购买志愿卡可获得“上千所大学全方位数据查询,并有强大院校对比功能”,这里面包含院校性质、地区、特色、重点学科等基础信息。此外,还能查询上千所院校历年分数线,包含线差、录取最低分、最低位次等。
某商家给记者发了一段系统演示视频,一位老师在演示过程中不断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可靠性。这名老师说,在他们的系统上可以搜出往年同一地方、同一分数的考生考上了哪所大学和专业。这位老师强调,“没有我们的系统,你们是利用不上这些信息的。你们也许可以在网上搜到这些信息,但只能搜到一部分,不可能搜到百分之百的信息,但只有百分之百的数据才有用。”该老师说,零碎信息只会浪费时间,造成落选和浪费分数的结果。
为了强调数据的可靠性,这位老师说:“我们的系统是依据每个省的高招政策开发出来的,数据和国家教育考试院合作开发,只有他们才有这个数据。”这样的说辞存在于很多同类志愿卡的宣传中。“我们是百分之百对应各地考试院的数据的,这些数据不合作没法弄到。”另一商家称,这些数据不会公开,在网上根本查不到。
然而,记者在网上反复检索,查不到叫“国家教育考试院”的机构,教育部的考试中心官方网站叫“中国教育考试网”。北京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表示,北京教育考试院没有跟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合作,“我们建议家长多关注招生简章、招生目录以及往年的录取情况。”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以上网售志愿卡的评论页面里,有不少消费者在使用后对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有消费者留言说,他关注的学校2017年招生51人,数据却显示30多人。也有消费者在评论里提醒其他购买者,“当参考还行,完全按这个数据填志愿还是不靠谱。”
据了解,为了让考生能够科学合理地报考志愿,各地教育考试院每年都会为考生提供高校招生简章,让考生和家长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及专业培养特点等基本情况,还会公布当地高考“一分一段”分布情况,让考生了解分数分布情况。
同时,每年各地考试院都会举办网上高招咨询,多所高校在线有针对性地回答家长和考生提问。此外,各高校也会在志愿填报前举办各种形式的线下高招咨询,帮助家长和考生选择理想学校和专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长之所以提前购买志愿卡,准备志愿填报是因为家长缺少判断能力,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对大学的了解也不够,“家长可以参考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的一些数据,但是不要过于迷信和依赖机构。”
储朝晖建议,在给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家长和机构的意见只能为孩子提供参考,最关键的还是听从孩子的选择。“现在很多家长害怕孩子选错,但人生就是试错的过程,有了亲身的体验才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来源:北京青年报、央视新闻
编辑:丁虹羽
审核:杨晓林
往期精彩长按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后回复【加群】,可加入“诸城公安微信粉丝群”一起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