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复旦、同济研究团队《先进纤维材料》用于声学检测和识别的波浪形压电纳米纤维传感器
随着物联网和可穿戴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如何方便快捷地为传感器供电依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采用能量收集策略来收集环境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中,压电聚合物被用作柔性收集器来转换机械能量。然而,相对较低的压电性能限制了它们在弱机械激励检测和转换中的应用。近期,复旦大学朱国栋教授团队和同济大学张晓青教授及姜在秀博士在Adv. Fiber Mater.《先进纤维材料》上发表了题为"Wave-Shaped Piezoelectric Nanofiber Membrane Nanogenerator for Acoustic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的文章。结合电纺及模压工艺制备波浪形PVDF纳米纤维传感器,这种波浪形器件实现了比平面器件更好的纵向和横向压电性能,可应用于可听声的检测和识别。所研制器件的频率分辨率优于0.1 Hz,可用来分析各类可听声源的频谱。
静电纺丝是一种高效制造大面积压电聚合物纤维膜的技术,图1a所示为整个静电纺丝系统。图1b中显示了PVDF纳米纤维膜的实物图,其纤维直径约为200 nm(图1c);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证实纤维中形成了电活性β相(图1d),其特征衍射峰出现在2θ=20.42°。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许凡为本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朱国栋教授、同济大学张晓青教授及姜在秀博士为论文共同通信作者。
课题组简介朱国栋,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科学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铁电/压电聚合物及其应用,含电性能表征及增强,铁电存储、压电传感、微能量收集;2) 有机半导体及传感器件,含有机晶体管、接近传感等。
张晓青,教授/博导,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活性柔性电介质材料;柔性轻量化可穿戴传感器;空气耦合超声换能器;微能源采集。
原文信息
通过阅读原文了解此项工作的研究成果。 期刊介绍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由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发起,东华大学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主办,Springer Nature 出版发行,发表论文类型包括原创研究、综述文章、前瞻性快报、观点、新闻和亮点。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院士担任期刊主编,期刊编委团队由19位国内外院士和32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和各领域的优秀学者专家组成。期刊自2019年正式创刊以来,已经出版15期,共发表103篇文章,得到了来自编委团队、专家学者、作者以及读者的大力支持。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已于2021年5月正式被ESCI收录,发表论文全部上线SCI数据库。2021年6月,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入选“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材料科学-综合类”T2区期刊;9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填补了国内外高水平变革性纤维前沿期刊的空白,对于推进学科建设实力,提升学科美誉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中国的纤维领域优秀科技成果更好地走向世界搭建桥梁,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纤维领域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期刊投稿链接: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afms/default.aspx
●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从天然生态材料到人工结构,现代降噪材料综述●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声学材料和噪声控制策略的最新进展综述
●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纱线和编织结构对声学材料的影响以及不同声信号入射角对机织物吸声可能性的影响● 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团队《自然·通讯》丨可实现全频噪声吸收的柔性陶瓷纳米纤维材料
●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基于人工智能预测纤维材料比翱(BIOT)特性参数的方法●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材料科学与纺织的融合带来了新的创新●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各向异性优化软件:释放纤维增强材料长丝挤出3D打印的全部潜力
● 院士观点 | 朱美芳:人工智能助力新材料研发● 比翱工程实验室丨聚氨酯泡沫填充针刺织物复合三明治结构的吸声性能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