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往事 | 走!“三六九”到赖家店去赶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方志成华 Author 方志成华
成华,作为成都的中心城区,有着悠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根基。成华历史是巴蜀历史的组成部分,成华文化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篇章。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成华区地志办联合推出“成华往事”,带您发掘、找寻、传承成华蕴含的丰富文化与历史底蕴,追忆老一辈成华人的似水年华。本期,让我们一起探寻百年赖家店场镇。
▲曾经的赖家店场镇
百年赖家店场镇,每逢赶场,总是摆满四面八方运来的蔬菜瓜果、鸡鸭鱼肉,还有五花八门的货物,以及满口客家话的买卖人。
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饭馆堂倌唱菜声……不绝于耳。如今,赖家店旧场镇已拆除,原址上建起高层楼盘,关于它的记忆,仍在延续……
幺店子成大场镇
成都曾经有两个“赖家店”,一个位于金牛区凤凰山公园附近,地名至今沿用,268路公交车在此设有站点;一个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赖家店,位于成华区东山丘陵之地,其地名已不复使用,仅存在老成都人的记忆之中。
关于东山赖家店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明朝宣德九年(1434年),蜀僖王朱友壎病死后,葬于东山。看守蜀僖王陵墓的人姓赖,定居东山,世代繁衍生息,后搭房开店,经商谋生。因店主姓赖,人们便称之为赖家店。悠悠岁月,赖家店四周不少人搭建房屋,开店营商,形成农工商聚集的场镇。
▲蜀僖王朱友壎陵
另一种说法,则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关。在洛带与华阳之间的东山区域,原有西河场、得胜场(牛市口),按照交通沿线“十里一场三十里一镇”布局,西河场与牛市口之间还缺少个场镇节点。赖家店原本有个赖姓人家搭建的幺店子,方便路人歇脚,其区位优势被绅粮、大户和精明的小商小贩、手艺人看中,遂在这里开商铺,经营酒馆、茶馆、药房、肉铺、织染、布店等,街市很快初具规模,商业人气也快速聚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经华阳县署发布公告,赖家店正式建场开市,官方定名“保和场”。(《华阳县志》载:“光绪年为保和场。”《成都通览》载:“光绪三十四年九月新立一场,即赖家店也。”)它是出成都东大道的首场,也是清末华阳县署最后一个命名的建制场镇。
▲赖家店旧貌。图源:成华历史人文丛书《保和场》杨光福/摄(上图)、《成都市成华区志(1990-2005)》(下图)
赖家店场填补了华阳县东大路北支线洛带与牛市口之间区域经济的空白,在华阳东山形成牛市口、赖家店、龙潭寺场镇经济“黄金三角”;牛市口、保和、西河、洛带物流“一条线”,使东大路北支线的场镇布局更趋合理。
清末民初建筑群
民国初年,长约1公里的赖家店已建成上、中、下三条街道,开辟了专门的菜市、鸡市、米市、油市、柴市等。
▲杨光福手绘赖家店原场镇地图
原赖家店场镇居民杨光福在《百年古镇 我的家园》一文中回忆,赖家店居民约有500户,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上川始祖来自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的客家聚居区。镇上有祭祀天、地、水三神的三官庙、供奉城隍菩萨的城隍庙,以及客家人祭祀原乡神祇“南华老祖”的地母庙。地母庙还兼具聚嘉会、襄义举、联乡谊的功能。三官庙前有一座青砖砌筑的“字库”,是专门焚烧印有文字的纸张和书本的地方,表示人们对文化的尊崇及敬畏。
场镇中街与菜市巷交界处,有一株巨大的黄桷树,树大根深、枝繁叶茂,需数人拉手才能合围。黄桷树树龄估计有200多年,在建场前已扎根于此。古树上挂一口大钟,镇上举凡有事,拉绳敲钟为号。
场镇建筑为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临街一楼是铺面,二楼是阁楼,木门老墙,低矮的小青瓦土房,人字形两坡水,房顶多是两头高翘之鳌尖,屋顶正中有中花构筑,是成都市区内罕见的相对集中的清末民初建筑群。
▲赖家店旧貌。图源:《成华拾忆》
原先,街道两边屋檐很长,街两边屋檐相距数尺,街边长檐有木柱支撑,柱下有圆形石墩承重。街沿很宽,能摆下四方桌。长屋檐、宽街沿,称作廊檐。赶场天、下雨天,可在廊檐下赶集、交易。后为方便交通,将长屋檐改短,街沿收窄,窄得只容一人行走,道路因此变宽。
“三六九”赶场
赖家店正式建场后,华阳县为协调东山“黄金三角”场镇经济,将赖家店的场期定为农历“三六九”。20世纪70年代以后,场期改为公历纪日,赖家店即按公历“三六九”赶场。
▲赖家店消失前的记录
据作家冯荣光在《雷打不动的三、六、九》一文中记述,一到赶场天,保和人或肩挑,或背驮,或用鸡公车把自家生产的蔬菜瓜果或鸡鸭鱼肉运送到赖家店出售。场镇居民则沿街为市,摆摊设点,出售各种生活用品。还有从城区和东山其他乡场来的人,也带着五花八门的货物来赶场。一些民间艺人、江湖医生也来卖艺售药。一时间,赖家店是万商云集、百货杂陈、人头攒动、拥挤不堪。上午十点到中午时分,是场上最红火的时段,整个场镇人声鼎沸,喊价声、还价声、吆喝声、喧哗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中午过后,渐渐开始散场,两三点钟以后,赶场的人陆续散尽,场上又重新安静下来,热闹的中心转移到茶铺。
彼时,赖家店的茶铺在各种店铺当中数量最多,大茶铺就有曾家、范家、黄家、温家、林家、严家、叶家等七家,每家可同时接待百多个茶客。还有好几家逢场天才开门的小茶铺,每个茶铺也能坐二三十个茶客。
赶完场,办完事后,到茶铺里坐一坐,喝碗茶,与老哥们、老乡亲摆摆龙门阵,冲一会儿壳子,既是一种感情联络,又是难得的放松和享受。茶铺的茶并不贵,如还嫌奢侈,喊一碗“玻璃水”(白开水),老板也不会嫌弃,来的都是客,茶铺就要这个人气。
场镇不再 赶场仍在
随着成都市旧城改造的实施,2007年8月,赖家店场镇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成华年鉴2010》记载,赖家店场镇改造项目规划拆迁面积899亩(不含龙泉驿区部分),拆迁户数1008户,拆迁人口2586人,预计总投资14.3亿元。截至2007年底,国有、集体两部分土地拆迁工作全部结束,拆除旧房总面积23.15万平方米。此时距离赖家店场镇正式建场开市,差不多刚好100年。
▲位于保信一路口的赖家店旧址标识
▲新场不远处即是东锦城小区
2015年,赖家店场镇旧址修建起东锦城小区。离旧址不远的龙泉驿区十陵镇来龙村3组,一个新的赶场地早已形成。新场是由藕田填平而来,比原来的赖家店规模小很多,但仍然延续着三六九赶场的习俗,大多赶场的人依旧称其为“赖家店”。
▲新“赖家店”
温江香蒜、乐山仔姜、阿坝州薄皮脆莲白,还有龙泉枇杷,海南红心蜜薯……如今,在这个新的“赖家店”,赶场日一到,依然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相比于旧场镇,这里几乎没有临街店铺,都是临时摊位,卖的货品以肉类禽蛋、菜蔬瓜果为主,然后就是小家电、服装鞋帽、床上用品、日用品,腌卤熟食摊位不多,但生意都很不错,还有其他菜市难得一见的药材烟叶。
赶场的有保和的人,有十陵、龙潭寺的人,也有不少城里坐地铁、公交来的人,挤挤挨挨、挨挨挤挤,赶场的男女老少大包小包地买个痛快,满载而归。
▲熟食摊位生意不错
而在保信一路进入“赖家店”的路边,有一个不起眼的茶馆。赶完场的人们,三三两两闲坐其中,喝茶聊天,一如百年间赖家店场镇的记忆,停留在了这里。
▲茶馆里歇脚的赶场人
来源/方志成华相关资料整理
制图/姚鹏
编辑/姚翼傑
中共成华区委宣传部主管成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成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