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2018年度回顾 | 文章精粹篇(一) · 城市与文明
◆ ◆ ◆ ◆
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有学术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 ◆ ◆
文章精粹篇 · 城市与文明
我国城市化已高速推进了近20年。在席卷全国的空间拓展中,中国城市、城市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深入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结构中。所以对于城市的理解,不能再仅仅停留于空间,还必须从时间、新媒介、人文、审美等多个维度展开。2019年,城市与文明将向何处去?新春之际,我们对《探索与争鸣》2018年“城市与文明”专题文章进行回顾,以往鉴来。
1
陈忠 | 城市社会的生态营建及其人文选择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9期
生态问题具有人文性,解决生态问题、营建生态城市,需要自觉的人文视角。人们对城市与生态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从本能到自觉、从笼统到具体逐渐深化的过程。人文底蕴化、深层机理化、普惠大众化,是生态城市营建的总体趋势。紧凑的生态多样性、开放的生态公共性、感性的生态亲密性,是人地关系紧张语境下生态城市的重要形态选择。营建生态城市需要确立以敬畏为底蕴的城市生命观、以约束为底蕴的城市主体观、以风险共担为底蕴的城市正义观、以区域自觉为特点的城市地理观。
原文阅读
2
徐碧辉 | 都市化语境下的审美需要、审美剥夺和审美权利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9期
审美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物性-社会历史性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能力。这种需要来源于自然本身,是自然界里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它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文化和社会的烙印,被纳入社会文化建构甚至制度安排。审美活动开始就是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审美需要一旦被规定和制约,就很有可能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审美压抑、审美扭曲、审美剥夺和审美伤害等“负审美”现象。正因如此,在都市化生存成为普遍性生存模式的前提下,审美权利成为一个被提上日程的重要问题。审美权利的实现有两条途径,作为个体审美权利的审美教育和作为群体审美权利的环境美化。
原文阅读
徐碧辉 | 都市化语境下的审美需要、审美剥夺和审美权利【文化视野】
3
Kevin C. Desouza,Kendra L. Smith | 追赶智慧城市潮流:我们是否已迷失方向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8期
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投入大量资源将其自身转变为更富智慧的实体。毫无疑问各个城市付出的努力很宝贵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却对这些投入的演变感到不安。我们经常发现这些投入大量集中在技术和数据等方面,却很少去关注社会、经济和公民因素这些方面。我们认为,需要重新建构有关智慧城市的对话。在过去几年中,全球很多城市变得更加脆弱: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政治和公民因素都在影响城市的脆弱度。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技术帮助民众解决问题,比如解决维护和加强社会契约、负责任地实施技术方案、设计城市治理框架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每个个体的多样性、利益、抱负和价值,使社区变得宜居、公正、可持续发展和有适应力。
原文阅读
Kevin C.Desouza , Kendra L. Smith | 追赶智慧城市潮流我们是否已迷失方向
4
谢静 | 时空之流:移动新媒体的城市尺度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0期
传播新闻信息的移动客户端、移动社交应用等新媒体可视为时空机器,媒体形态变化构造的城市时空体验可从三个层面探讨:在宏观层面,信息流生产出整体的流动时空体;在微观层面,叙事流展示了多样化的时间与空间形态,构造出拼图式的场景汇聚;在不可见的中观层面(中间时空),则是由个体的体验合成共在时空的体验。移动新媒体构建的上述三个层面的城市时空彼此相关却不完全统一,为流动城市设定了新的时空尺度。
赵静蓉 | 作为时间概念的城市:记忆与乌托邦的两个维度
《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0期
把城市视为一个时间概念而非空间概念来探究,是基于流动的城市文化。城市不是固定静止的客观物,而是一个始终在发生、在流变的过程。作为时间概念的城市有两个重要的维度:其一是记忆的维度,它体现了城市形成的过程,关乎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是差异建构和城市主观性形成的过程;其二是乌托邦的维度,它指向对城市未来的完美设想,是城市共同体确立的基础,也是构建城市伦理的前提条件。而作为“现时”和“当下”的“瞬间”,只是一个理论意义上的、在介入现实时可被作为分析视角或者观察方法的概念。城市研究不应当局限于把城市在地化,而应将城市过程化。
《探索与争鸣》人间体
联络员小探
xiaotanxiaosuo
转载 | 合作 | 咨询 | 建议
长按扫码加好友
END
人文社科学者的平台
《探索与争鸣》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联系电话:021-53060418
投稿邮箱:tansuoyuzhengming@126.com
版权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