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成员简介(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名单已于2021年1月发布,为使大家进一步认识我刊各位青年编委,我们本期将继续介绍青编大家庭的各位专家(按音序),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关心!



胡庆山(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2006年6月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留校工作,同年保送本校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6月破格越级晋升副教授,2012年6月破格晋升教授,2016年6月破格晋升教授三级。2009年赴北京体育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访问一年。

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含重点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及面上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项目等10余项,另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体育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先后荣获第七届、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理论教学。


康良(博士,成都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专利4项。

研究方向疼痛与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机理。


李顺昌(博士,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室副主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Trends Pharmacol Sci(封面论文)、Clin Pharmacol Ther和《体育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2篇;担任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等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

研究方向:运动与心血管;运动与药物相互作用;运动健康促进分子机制与运动模拟。


梁伟(博士,暨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项目(重大)1项,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项目(重点)1项。独著或作为通讯作者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1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全文转载。2019年获聘为广东省第一届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区联络办公室项目咨询专家。

研究方向:职业体育,中国足球改革发展


刘阳(博士,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学者,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全国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上海体育学院第十五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现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会员;美国运动医学学会会员;国际行为营养与身体活动学会会员;国际身体活动与健康学会会员;国际静态生活方式研究网络成员;国际户外运动、学习及教育网络成员。现任国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报告卡中国项目中国大陆地区联合负责人、世界卫生组织学龄儿童健康行为中国项目及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项目的主要参与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80余篇,撰写专著3部。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体质健康、基本运动技能及体育素养。


刘永峰(博士,成都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为成都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小篮球发展规划研究专家组成员、成都体育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篮协教练员讲师团成员等。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和参与厅局级课题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著出版专著、教材9部,发表实用新型专利3项,20余篇学术论文入选各级各类论文报告会,获得教学、科研等各类奖项10余项。

研究方向:青少年篮球教学与训练、小篮球普及与推广、CBA联赛等。


潘虹燕(博士,成都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成都市广电节目年度奖评委。

著有《向死而生的反抗与超越——鲁奇诺·维斯康蒂晚期电影研究》《体育影像传播》等,曾获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著作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等,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项、创新团队项目2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影像传播、体育舆情及体育传播。


彭国强(博士,南京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研究院副院长,竞技体育管理与政策方向带头人。江苏省社科优青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体育成人教育学刊》编委。

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及CSSC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体育科学》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中国体育报》转载2篇,曾入选2014-2018年中国体育学高影响力作者第一梯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科项目、江苏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厅局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6项,主编著作、教材3部。 

成果获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江苏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中国体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苏省体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智库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等,多项成果被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采纳。参与起草《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总体方案》《备战2022年亚运会“杭州计划”》《四川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多项文件。 

研究方向:竞技体育管理与政策、美国体育。


宋秀平(博士,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国术院副院长、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文化系副主任/体育史研究所副所长、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副馆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12项;主编译著1部,参与出版学术专著4部;在公开发行刊物及国际国内重大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策划发起“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广受好评。  

研究方向:体育历史文化、体育博物馆建设与发展


更多阅读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首届青年编委会成员简介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编辑丨魏珂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