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欠薪”疑云和新视频行业屡次上演的“罗生门”
这只是微视的困境吗?这是从直播到短视频,新视频行业屡次上演的“罗生门”。
作者 | 齐朋利
设计 | 托马斯
“哪些机构能组织人拉横幅讨薪,准备50个人就差不多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现在所有人回复出钱还是出人,不回复的晚上8点清人。”
7月7日中午,M先生在以一个微信群里发出这条措辞严厉的消息。他是这个微信群的群主,群里近60位成员都是与微视有合作的各个公会的负责人。从7月5日开始,微视向公会下发今年5月份的补贴对账单之后,微视和公会的冲突随之爆发。
M先生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按照自己的统计,自己的公会在5月有200多条视频达到了补贴标准,但是,官方下发的对账单上显示的合格视频数量只有三分之一,其中很多他认为达到S级标准的视频,也被归到了B级。
在《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的采访中,多家公会均表示自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这让公会的实际收入和自我预期之间产生了巨大落差,甚至有公会表示,微视5月对账单的补贴金额只有自己统计金额的十分之一。
除了正常的沟通通道,态度激烈的公会还提出“拉横幅维权”等激进方式。同时,一份150家微视公会联合近两万名达人集体欠薪的告知函也在7月7日开始在多个短视频从业者交流群里流传,这份告知函对微视4到5月结算数据提出明确异议,并要求微视开启对话。
这是微视在过去两个月遭遇的第二次“欠薪”风波,并且来势汹汹。一方面,一些不满于上述落差的公会开始质疑微视补贴政策的诚意;另一方面,公会方面也表示,由于补贴金额过少,优质达人的流失率正在不断提高。
我们要承认所谓“欠薪”风波的复杂性——充满分歧的数据认定、调整之中的补贴政策、分散而混乱的内容供应市场、野蛮粗暴的数据操作方式、尚处于磨合期的平台内部分工、漫长的补贴发放周期和激烈凶险的外部竞争环境,都有可能让临时拼凑起来的“平台-公会-达人”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陷入风雨飘摇,而激进的声音总是响亮。
这只是微视的困境吗?这是从直播到短视频,新视频行业屡次上演的“罗生门”。
当得知5月对账单上只结算了不到70条视频之后,M先生旗下近两百位微视达人都炸锅了。M先生让达人将自己认为达标的视频链接都发过来,最后统计出自己公会在5月份达到微视补贴标准的视频内容应该在两百条左右。
微视大规模的公会招募和内容补贴计划从今年3月开始,希望通过补贴计划加快自身内容积累的进程,努力缩短与竞争对手抖音的距离。就在启动前的这个春节,抖音的日活实现了从3000万到7000万的激增。
3月和4月时,微视上S、A、B级内容分别补贴3000、1000和300元,评级标准主要看点赞量。从5月开始,微视取消点赞量,S、A、B级内容分别对应10万、1万和1000的有效VV。
在一些公会负责人的回忆里,3月份,公会想入驻微视必须三天内找到一百个达人入驻。“这很难,但还是很多人想进。”真正大规模的公会入驻微视是从4月开始。据了解,在4月有数百家公会涌进了微视,不过,他们和微视的蜜月期极短,两个月后就爆发了第一次所谓的“欠薪”风波。
按照微视的结算周期,4月的补贴对账单一直拖到6月才最终下发,出于对结算周期过长的不满,大批达人当时就曾在微博表示微视和公会“拖欠薪资”。
在公会看来,当时微视逃避责任并激化矛盾的一个举动是:负责微视内容管理审核的企鹅号在6月发布公告表示,达人补贴计划4月补贴结算已于6月2日完成,结算直接发放给达人机构,并由机构发放给达人,企鹅号将协助处理达人与机构结算问题。同时,微视指责公会存在虚假招募、虚假承诺的问题。
在公会负责人L先生看来,这一公告将原本达人、公会与平台三方的矛盾转化为了达人与公会两者之间的纠纷。微视在公告里提到已经与全部公会完成结算,则是暗指“拖欠工资”的责任在于公会。此外,对于达人补贴金额少于预期的质疑,微视也将责任归咎于公会对于达人的虚假承诺。
实际上,无论是“微视-公会-达人”还是“微视-公会”,关于对账单准确性以及对于视频等级认定的问题,正是其中的第一个核心矛盾点。
之前,公会已经意识到双方认定之间存在问题。M先生提到,自己公会在4月中下旬才入驻微视,“我们4月份产生的视频数量本来也不多,与对账单上的数字差了有四五条,虽然数据上有出入,因为数量不多我们并没有太在意。”
H女士也是这样的态度。今年4月,H女士在微视上的达人已经超过300位,“4月,我们光申报的S级内容就有几百条,补贴金额能达到上百万。最后对账单全都是A、B级内容,补贴金额只有几十万。新平台出来肯定有问题,我们可以承担一定损失,公会们都在努力希望5月拿到一个好成绩。”
按照他们这样的表述逻辑,充满期待的5月对账单更令自己失望,也因此在7月初出现的这次所谓“欠薪”风波更为剧烈。
多家公会也开始表达了对微视5月对账单的质疑。某公会负责人L先生表示,自己统计的金额在200万左右,但对账单上显示的金额只有不到二十万。H女士也表示,5月对账单与自己统计的金额相比“直接少了一个0”。
“我们5月在微视的达人已经超过500人,最后认定结算的S级内容只有几条。我们自己核算,对账单上所有B级内容都已经达到S级标准,从S级到B级是十倍的差距,还有大量视频没结算。”H女士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说。
对于数量最多的4月入驻公会来说,5月是它们在微视完整工作的第一个月,而对于较早加入的公会来说,很多公会的微视达人在5月也有了翻倍的增长。随着入驻时间与达人数量的增加,视频的整体数量与补贴金额的诉求也在相应增加,进一步放大了各方对微视对账单所存在的分歧。
在自己的短视频群里发出号召信息后,M先生还设计好了印有腾讯公司高层照片的KT板和横幅,KT板文字为“马化腾画饼坑骗数万小视频达人”,横幅字样是“腾讯!请发微视达人3月、4月工资!”。
在公会的眼里,微视的一些表态将自己夹在了中间,成为了承担着达人怒气和利益诉求的防火墙,让自己处于左右为敌的境地。这也成为微视生态中的第二个核心矛盾点,也让公会成为第二次“欠薪风波”的主力。
一家公会负责人这样说道,“各个公会都在为微视推广努力工作,但是平台不能叫我们这些干活的公司没有安全感。”另一位公会负责人的言论说出了身在中间的尴尬,“失去达人的信任才是我们最大的损失。”
前文所提到的企鹅号在6月份的那份公告,将一系列分歧的责任公开归为处于中间位置的公会。最重要的是,在部分公会的表态中,它们表态自己至今还没有从微视提现成功4月的补贴金额。因此,这些公会也在财务的收支过程中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M先生表示,微视在6月份只结算了对账单,但是相应金额并未到账。“这个结算只是数字并不是真正的钱。微视承诺在6月10号之后30个工作日给到工资,也就是7月20号之前才可能拿到4月的补贴。”
虽然没有拿到钱,但M先生已经和很多公会达人依据对账单结算了工资。“因为我们很多达人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不愿意等那么久,我们就已经结了。”H女士也提到自己已经与达人全部结算,“我们之前就在做直播公会,我们对达人非常了解,如果你没有及时给达人结算,达人会骂的很难听,即使我们都还没拿到钱。”
在《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所接触的诸多公会中,先于收到补贴而自己垫资支付给达人的公会不在少数。
实际上,这样的资金支付情况在直播时代就普遍存在,这也导致直播公会为了保证结算的稳定性而更倾向于和大平台合作。一位经历过小直播平台跑路而无法追讨欠款的公会负责人总结道,“干我们这行,最重要的就是达人,达人是我们的根本。只有及时跟达人结算,我们才能持续活下去。”
微视官方认定的补贴金额与公会自行统计金额之间的巨大差距,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公会和微视在达人数量以及归属认定方面也存在很大分歧。
客观的说,视频达人和公会之间处于不规范、不稳定和不明确的契约状态之中,同一个达人在不同平台归属不同公会是常见的情况。这也导致在公会和达人数量极为庞大的情况下,视频平台难以确定达人的归属。
L先生提到,自己公会旗下有30多位达人之前在企鹅号绑定其他机构,这部分达人的归属就产生了争议。“这些达人在微视的权益是属于我的,我之前就和微视反应过这个问题,但一直没得到解决,我们一直没收到这部分达人在微视发视频的补贴收入。”
补贴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平台造血的机制,用大量资金和资源购买大量内容从而吸引用户,进而试图产生用户自发生产的内容。在商业逻辑上,这样的动作在平台启动阶段似乎无法避免,但是不完善的补贴机制,也是滋生数据造假等不健康现象的机制原因。
为了数据好看以及获取更多补贴,相关参与者采取刷量动作便是一种客观存在却彼此默契的不健康现象之一,这也导致“平台-公会-达人”三者存在较大的数据分歧。
在此前的“欠薪风波”中,微视官方给公会的回应是:一方面,机构和达人存在刷量行为,另一方面,微视主要看视频的有效VV。
所谓有效VV是指一个视频播放时间超过5秒以上,而在微视平台上,用户刷到一个内容不打开也会增加一个浏览量,因此会有前台数据和后台数据的区别,而微视主要看后台数据。
在L先生看来,视频的前台数据与后台数据有20%的偏差很正常,一些自行认定的S级内容(即播放量为10万),而微视认定这些内容为B级(即播放量为1000),两者相差100倍,这个差距过高。
公会对于前后台数据差距的不信服还在于,“我们认为很多视频数据已经达标,微视就一句话,有效VV不达标,有效VV我们是看不到的,完全就是平台一句话决定的。”
一位较早入驻微视的公会负责人承认自己有过刷量行为,但他依然认为微视负有责任。“我们在4月刷过10天的量,5、6月就没有再刷。当时刷的都是A、B级,不敢刷S级。最后结算的都是刷了量的,那些上了热门的视频都没有结算。有的公会一直在刷量,结果赚的比我们都多。”
所有的补贴政策都注定面对复杂的、多变的利益认定和分配环境,而对于补贴政策的调整很有必要却又容易引发更多复杂性。
就在6月第一次爆发“欠薪风波”的同时,微视再次修改了补贴政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引入了外部平台流量。补贴标准为30元每万次,播放量则汇总了微视、QQ空间、QQ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腾讯视频、QQ看点等多个平台。
一些公会负责人对《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表示,微视在6月修改补贴政策之后,旗下很多达人已经不愿意做了,“因为外部平台的流量不高,很多达人都搜不到自己的视频内容,过了二十多天,达人才在其他平台上看到这些视频。”
目前,M先生表示自己旗下两百多个达人里,只有几十人还坚持在微视发内容,“活跃率不超过20%,就是因为微视补贴太少。留下玩微视的都是业余的,闲着也是闲着,只要有一点钱就做。”
H女士表示,自己公会也出现了微视达人流失,“之前达人活跃率在80%多,现在只有30%。有一些人是视频质量不高被淘汰了,我们从西瓜、抖音上找了很多几十万上百万粉丝的达人,他们在微视连热门都上不去,最后只结算了几百块。”
就在7月5日发放对账单的当天,企鹅号也更新了达人计划,推出了达人结算保护机制。在结算确认期间,达人可以针对异议问题向平台申诉,当月达人申诉占比超过机构结算月活跃达人总数20%或当月达人纠纷核实案例占比超过机构结算月活跃达人总数10%时,微视将冻结机构当月所有结算,协助达人获取补贴。
同时达人计划里还提到,同一个机构单月累计违规帐号数达到3个,取消机构合作,违规账号不予结算,违规内容包括涉黄低俗非原创等内容。
换句话说,这是继企鹅号6月公开声明之后,又一次针对公会这个“中间商”的强硬措施,至少在字面逻辑上,企鹅号的结算保护机制在于保护达人的利益。
从今年3月启动补贴政策到现在,微视的内容质量和日活有明显的提升。在明星代言和综艺联动之外,公会和达人的入驻起到重要作用。
微视内容的运转体制确实非常复杂,这也导致了多方参与者之间的信息阻塞。根据了解,微视由微视、企鹅号以及腾讯NOW直播三方参与运营,其中企鹅号负责微视具体的内容管理与补贴发放。在公会江湖中还有传言称,由于微视在内容刷量问题上把控不严,企鹅号并不认同微视提供的数据。
复杂情况导致的信息阻塞甚至失真,在这起“欠薪风波”中随处可见。例如,在如何处理这次欠薪的问题上,公会们也产生了分歧,激进者的建议虽然获得叫好声,但并未获得太多实际支持。
L先生表示,自己现在两手准备,“如果有人带头去闹,我就在告知函上盖个章。但如果是我带头去闹,那可能我之后就没有和腾讯合作的机会了。把腾讯得罪了,之后赚钱的渠道就少了很多。说白了还是要保护自己,要合理的去解决。”
在《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的了解中,目前公会对于微视欠薪主要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真的不干走人的,持这样的态度多是规模不大的小公会;第二种是通过官方渠道申诉,这是目前的主流;第三种是要把事情搞大,不惜在线下采取抗议行动。
在视频达人的争夺战中,微视面对不仅仅只有抖音,甚至在以公会为主要载体的达人争夺中,来自抖音的干扰根本不是最主要的。百度、微博、陌陌等等互联网玩家都在推出自己的短视频平台和补贴政策,这些处于启动期的平台同样十分渴求成规模的公会带着成规模的达人前来。
当抖音已经遥遥领先的时候,关于第二名的KPI竞争就变得十分凶险了。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方图片】 了解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