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偶像」进行时
👆本号引起极度舒适,建议星标一下
“国际团体一定是趋势,即使在偶像工业化的日韩市场,创作者也要发掘新的切入点。” 平台正强有力地推进这一过程。
作者 | 杨睿琦
编辑 | 王亦璇
“(这是)我第一次开始学习中文,想和创始人们聊天,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你们说什么,但是现在我听懂了,我很开心。”
这一幕发生在《创造营2021》成团之夜的舞台上,泰国学员高卿尘以第五名的位次成团。中文发音尚不完全标准的他一字一句地感谢着每一个人,台下的粉丝也被带动起来,此起彼伏地尖叫着,为他加油、打气。
热潮持续袭来。海外学员赞多、力丸和米卡也都在这个不平凡的晚上,收获了他们曾经很难想象的掌声和呐喊。这支被命名为“INTO1”的男团最终由海内外学员共同组成,成为中国首支面向国际市场、以促进国际青年文化交流的男子团体。也是“创家族”的第四支偶像团体。
于国内偶像市场,团体选秀已行至第四年。周期性的固定输入导致供给侧出现疲软。创作者们在讨论的是,关于“人”的选拔与塑造怎样才能给予用户新鲜感。而作为“助推器”的平台,也开始不断调整角色与手法,试图在维护“创”系列节目的内核前提下进行全新面貌的尝试、探索与建立。
在《三声》近期与腾讯视频NOVA工作室负责人、《创造营2021》节目制片人多晓萌进行的两次对话中,他多次表达了“面貌感”对于团体选秀节目的重要性。
从2017年《创造101》筹备之初,节目组调研超过200个女团之后得到的——“她们渴望被看见,所以那一年的slogan是 ‘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到2021年在视频与社区平台的共同作用下,注重国际青年社交的“世界那么大,我们一起闯”应运而生。语言作为一种外在形式的变化,彰显的正是“创始、创造、创新”的内核所发生的裂变。
细微变化始自漫长观察。实际上,节目的迭代离不开垂直维度上的思路拓宽,而赛制与模式的调整所折射出的,正是社会背景与年轻状态的变迁。
横向维度上,“国际变量”的引入为“创”系列在疲态初现的市场中发掘了新的成长路径。多晓萌和好枫青芸创始人&CEO,《创造营2021》节目总导演孙莉都提到过一个现象:在INTO1之前,国内外行业也曾尝试打造国际团体,但影响与声量都不及预期。而在中日泰俄等多个亚洲国家文化共促的基因包裹下,《创造营2021》成功输出了首个在中国诞生的、具有青年文化交融特色的开创性男团“INTO1”。
多晓萌如此说道,“国际团体一定是趋势,即使在偶像工业化的日韩市场,创作者也要发掘新的切入点。” 而在《三声》所写《创造营2021》首篇报道《国际青年「创」造力》中,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是东亚偶像制造中心2.0。
平台正强有力地推进这一过程。也正匹配从“曝光艺人”到“挖掘新秀”的更广泛过渡。选秀将不再只是停留于“限定团体”的造梦行动——腾讯视频作为新秀战略的提出者与主动方——以“连接器”的属性作用于前后端,成为了整个行业与众不同却行之有效的“超级符号”。
“我们起到的一定是推动行业加速的作用。” 多晓萌告诉《三声》。
01 | 面貌
春日,海岛,少年。
2021年2月2日,《创造营2021》90位学员的个人15秒视频上线,少年们在此端迎着海风奋力奔跑,“创始人们”在彼端透过屏幕开始新一轮的“撑腰”。一声声充满青春活力的“Chuang To-Gather Go!”宣告这一场关于青春与梦想的选择再一次开始。
当选秀节目被套上时间的桎梏,“选择”似乎变成了“习惯”。“创始人们”开始习惯在固定的时间打开固定的平台,进行选秀综艺中一系列约定俗成的固定动作——撑腰、等待成团。
“在不违背核心圈子的逻辑之上,我们要找到的是一个大众用户的切口。”多晓萌对《三声》说。
在团体选秀长时间发展之后,这也是平台主导的选秀节目所要尝试的、提升用户增量的新打法。当核心用户的“疲倦感”无法消解,吸引各圈层受众以扩大认知基本盘成为一种选择。
传统选秀综艺中对训练有素的学员的启用,成为长时间以来,平台与经纪公司的共同选择。而《创造营2021》则舍弃了这一默认路径。在多晓萌的构想中,选秀综艺中的「人」,既可以作为变量,又可以成为样本。
“我们有各个圈层的「人」,电竞选手、网红、自媒体等等。今年我们做这样的一个设置,它的丰富度和面貌感是足够的。” 90个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圈层的不同学员为创始人们提供了丰富而新鲜的选择。
“它的底层逻辑,就是我提供给大家一个平台,进行学员面貌和他们的性格特点充分的、大量的展现,然后让用户去选择自己要撑腰的人。”
与此同时,关于海岛故事的线索在去年10月就已想好。海水、沙滩,共同组成了总导演孙莉脑海中关于把综艺做成“青春片”的概念。多晓萌也想展现这90个大男孩的“闯”劲儿和热血,因此,外在看来轻松愉悦、内在却依然保留了“创”系列拼搏感的节目是整个市场的选秀样本。
作为“最大量的青年样本的聚集”,一个有关年轻人的社会生态缩影被逐渐构造,情感搭载与投射在此萌发可能,多圈层的「人」得以突破传统的“经纪公司-平台”体系涌入,样本的与用户的面貌开始重塑。
“利路修下班快乐,我们一起回家。”热门学员利路修的粉丝“笋丝”在成团夜现场大声呐喊。作为一个“不可复制的非典型样本”,“利路修” 的出现从另一维度证明,情感在某种程度上与样本、圈层产生一致性,即并非只有一种维度与标准以进行衡量与区分。
“我觉得他是一种反叛的社会现象,对于观众来讲,透过利路修看到的是一种‘社畜’现象,只要我上班,你就要给我上班。大家在他身上找到了一种对于社会、对于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的一种投射,我终于可以去用我的力量左右某一个人,让他去坚持一些东西。”多晓萌这样认为。
核心情感维度被放大的同时意味着更多社会圈层被吸纳进节目的标准盘,“选择样本-情感联结-情感投射”的行为路径被反复搭建,彼此交织缠绕,形成一股塑造“创”系节目新面貌的牢固力量。
02 | 突围
“多档同类型的节目都在2021年陆续上线。大家无一不提到的是——储备是否充足、挖掘男团的模式是否趋同。而《创造营2021》首要考虑的则是,要怎样通过一个新的面貌或有生命力的内容,让大家感受到同类型的内容是有差异化的。”多晓萌在此前的采访中这样阐述“创”系列节目的发展痛点。
“差异化”被视为现阶段选秀节目实现突围的必由之路而被各大平台以不同方式及思维进行塑造,腾讯视频选择在横向维度上以“国际化”为切入口,将选秀范围从国内扩大到国际,引入国际变量,在国内“平台-经纪公司”日益供需不平衡的大条件下,进行艺人供给链路的全线更新。
“国际化真的给了我们一个特别好的故事入口,这个故事入口是跟其他的所有同类节目结构都不一样的,因为它天然存在文化差异。”孙莉这样认为,不同价值观念体系的碰撞为国际文化交流制造天然路径,差异的存在也让综艺感自然赋能于文化交流之中。
评级舞台上各国学员跨越语言障碍的合作表演、公演舞台上中日学员组成的国风小队所合作的水系舞美、以及决赛舞台上语言、风格各异的学员表演都让差异化成为表达自我的新路径,世界青年突破差异带来的限制,在“国际青年文化交流”、“青年社交实验”的双重语境下开始“与世界对话”。
“一个模式的诞生一定反映着这个模式背后的社会价值跟社会背景。”多晓萌和《三声》强调,在纵向维度上,“迭代、刷新、颠覆”成为“创”系节目关键词,每一年节目模式的改变都映射着其模式背后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价值。
2018年,《创造101》作为腾讯选拔类节目的一个开端,将对女团参与者、新秀行业及所有社会动因的观察融入“逆风翻盘,向阳而生”,以进行腾讯视频关于女团节目的首次定义,即规范中国女团的标准样式,Battle模式的引用更为后期基于原版Produce系列节目进行中国本土化尝试打开一条自生路径的新尝试。
新尝试直接作用于2019年的《创造营2019》,“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开始被注入团体打造过程,以塑造区别于亚洲其他国家的“中国男团”,“赤子之心,乘风破浪”的slogan是对社会价值及受众需求的强烈回应。
2020年,国内女团整体生态的转变让第二次进行女性团体打造的腾讯视频将节目基调从以渴求被关注的“需求感”转为“敢,我有万丈光芒”的“自信感”,情绪的转变外化为节目行为的调整,最终打造实力女团“硬糖少女303”。
“一场关于男孩子们的冒险岛游戏”则成为了《创造营2021》的主题概念,“夏令营”、“兴趣小组”成为了制片人多晓萌进行节目描述的关键词,以其用青春独特的“愉悦感”与“成长感”对疫情及“内卷”所营造的社会氛围达到一定程度的消解。
“今年节目的意义就是想跟大家开心的看这个节目,我觉得我自己已经非常累了,我回家就想看看轻松的内容,我看轻松内容的同时能让我喜欢一些学员,这不是个挺好的事?”
节目调性的调整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受众对选拔类节目的认知,关于赛制的细微变革也随之产生。
选择权从评委下放至学员手里,当撑腰值所代表的隐形含义“喜欢”、“肯定”被具化,竞争感被无形放大,“外松内紧”的节目逻辑得到强化。
第四期的公演首次开启的二创模式同样沿用“外松内紧”的节目逻辑,一方面“二次创作”给予学员充分自由,选择心仪学员进行自由组队对主题曲二次创作,进行表演;另一方面对曝光量的争夺也加剧了对内竞争,暗流涌动的同时也催生了更为丰富精良的跨国合作舞台。
以社会背景进行节目策略的调整成为《创造营》系列节目得以不断进行内部更新、迭代的逻辑指引,而在节目制作方面,更为精良的摄制技巧与操作系统的运用为提升《创造营》系列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前提。
“今年我们用了酷派系统,能够更精准的在舞台上表达出细节。总决赛大家如果注意的话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团秀已经切的非常细致了,因为我们觉得舞台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我觉得这个就是进阶。”
在节目核心逻辑不被打破的前提下,内容技术双发力的发展策略运用为《创造营》系列节目提供了一种可能:顺利突围,成功在即。
03 | 交融
“INT”代表“International”和“Internet”,少年们诞生于互联网时代,而具有促进中外多元文化交流的特质又进一步让INTO1更显其意义。
首次引入国际变量的新尝试似乎成为腾讯视频的发展原点,以此为圆心,代表国际青年文化交流融合的闭环正在缓缓画成。
INTO1的成团为国内疲态初现的供给侧人才储备问题打开新思路,即对于「中国制造的偶像」之尝试,可被容纳进工业化生产的一环之中。
作为具有开荒性质的国际化男团,INTO1不仅从成员构成上开启了国内、国际双配置的新手法,也是一次将男团置于长线时间维度进行考量的新实验。国际成员的加入为新的选拔标准与国际视角的开拓提供了前提,产业从前端人才储备到后端运营发展的链路正逐步向外延展。
近十年来,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对“社交”二字的屡次碰触。换句话说,互联网实际上缺乏能让“交流”自然生长的原生土壤。《创造营2021》试图打破团体选秀同样所遇到的“僵局”——如何让用户被内容吸引、如何让用户留在平台,都是一档节目背后所承载的更深层意义。
更为立体的结构被逐渐构筑,“创”系列节目走过四年,从火箭少女101到INTO1,大量新秀的成功打造为平台多元化的新内容进行人才供给,前端稳定的人才储备是整个内容行业拥有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的前提,腾讯视频新秀战略实施五年以来,逐步建立起《创造营》强综艺IP及相关运营策略,新秀战略的一步步升级为人才储备、升级机制提供稳定保障,成为新秀产业连接器。
《创造营2021》通过对“国际变量”的引入,创系列IP和腾讯视频的新秀战略都凭借以长期主义为主导的品牌主张,形成了与行业其他竞争者截然不同的风格和影响力,以及与众不同、但却行之有效的“超级符号”。
在可见的未来,随着“新秀战略”不断升级,更为多元丰富的内容生态将随之生发。一个完整且连续的生产链路愈发清晰可见,而更为工业化、精细化、国际性的新秀工厂也将随之落地。换而言之,由中国制造的偶像正式开启了它的“进行时”。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sanshengss3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