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爱特师·专业巡礼”|欢迎报考美术与设计学院

南京特师学工处 南特学子 2024-04-30


美术与设计学院

一、学院简介

美术与设计学院作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二级学院,与阳光学院是“两院一体”,阳光学院也是学校与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建学院。主要面向全国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听障大学生,承担师范美术教育、设计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及学校美育工作。现有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学及视觉传达设计3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江苏省一流专业、省高校特色专业、校级品牌专业。

学院师资队伍规模较大,教育教学及学术研究水平较强。现有教师64人,专任教师56人,其中副高以上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53.7%;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34人,占专任教师人数64.1%;其中博士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人数16.7%。学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获得省级教师“微课”及“教学标兵”比赛一、二等奖6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立项1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团队1个;主持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部(厅)级“优秀指导教师奖”等9项;省“青蓝工程”教师4人;作品入选国家级(全国)展赛10余次。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恪守“博爱塑魂”办学理念,大力实施“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大力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构建“美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特殊教育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复合培养,不断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与江苏省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南京理工信息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卡思迪莱服饰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公司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形成了校、政、企的文化共建与产教协作关系。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扬非物质遗产实践活动


         省文明校园考察组领导参观博爱美术馆


      美术与设计学院与南艺设计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十三五”期间,学院能顺应高水平本科专业发展需要,建成一批集教学实训、社会服务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专业实践实训室,包括画室、中国画书法临摹/实训、美术治疗、苹果机房、电脑设计、手工制作、陶艺制作、智慧/微格教室等20间,“博•爱”美术馆1所,图书资料室1间;学院实验实训课开出率100%。另有多处校外艺术实践及实习实训基地,为本科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


                       博爱美术馆主展览空间效果


办学以来,学院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及表彰多项。获得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团省委“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教师获得教育部、中残联“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全国及省级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省“三八红旗手”、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及省级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冠军、江苏百名好青年称号,获得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比赛奖、江苏大学生艺术形象设计展示大赛特等奖、最佳人气奖、最佳风采奖等诸多奖项,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和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十四五”以来,学院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促进残健大学生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学院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效显著;承办全国及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服装项目比赛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获得国家及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残疾人体育竞赛、残疾人文艺演出等活动,共获得校级以上奖项24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级奖项50余项。


二、专业简介


1.美术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教育、特殊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博爱精神,具备较为全面的美术素养,具备持续发展潜力,有较强的美术表现能力,熟悉美术教育教学规律,系统掌握美术学专业理论和特殊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创作能力以及实践技能,具有美术教学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手绘POP、艺术心理学、构成艺术设计、书法、中国画、油画、装饰画、艺术概论、特殊学校美术课程教学论、特殊儿童美术治疗、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毕业创作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担任普通中小学美术教师、、康复机构艺术治疗师以及相关文化机构工作创作和管理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专业亮点: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者11人,硕士以上教师11人占比79%,其中博士教师4人;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级、省厅级项目及教改课题,学术成果显著;专业学生具备开展美术教学及艺术治疗的多重能力。现有专业画室、书画室、美术治疗室等专业教学和创作实践场所完备。学生多次在“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时代风华——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专业比赛及艺术实践活动中获奖。



 


2.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能独立进行服装与服饰设计创作构思与成品实现,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实践能力,毕业后可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服装生产企业与文化创意行业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样板、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服装画技法、中外服装简史、服装设计基础、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面料塑形设计、电脑服装设计、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服饰配件设计、手工印染、服装专题设计与实践、服装CAD、服装陈列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服装生产与销售企业、研究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校级重点品牌专业。本专业教师队伍配置合理、“双师型”教师结构完整,学术研究及专业创作水平较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服装设计和制作专门人才。专业学生多次在“紫金奖”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江苏省“盛泽杯”服装设计大赛、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专业赛事及国家级、省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






3.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当代社会和设计市场的需要,培养具有视觉传达专业素养及一定的视觉艺术设计能力,具备现代工匠精神,熟悉了解视觉文化、视觉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及历史,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系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造型基础、图形创意、设计图学、设计软件基础—PS、现代设计史、设计色彩、构成艺术设计、设计软件基础—AI、设计概论、设计软件基础—ID。

专业核心课程:海报设计、插画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VI系统设计、版式设计、标识系统设计、展示空间设计。

就业方向:毕业生具备从事广告、视觉设计与宣传、平面媒体设计与制作、书籍装帧、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插画设计、导视设计、展示设计等方向的高素质综合性专业能力,能够胜任广告业、平面设计行业、出版业、新媒体行业、展示设计等设计机构、传媒机构、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创新、设计研究与设计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设计专业人才。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配备足,整体专业水平高,其中高级职称占比62.5%,博士、硕士教师占比75%。师生多次在“中国设计之星”、“江苏设计之星”、“融通并茂——江苏省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展”、“紫金奖文创设计大赛”、“中国文字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及其他专业赛事中获奖。




三、教授及专业带头人简介

【美术学】

   刘学的书法作品《爱莲说》入选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书法作品展


黄荣波老师中国画《梁思成与林徽因》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进京作品奖


田思峰老师油画作品


顾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特聘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画学研究》、重点项目《宋画创作的文化情境考察》、一般项目《两宋画院研究》等多项。主要著作有《林风眠》、《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成因研究》、《美术教育学导论》、《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美术考古学学科体系研究》、《沚阜文存》、《中国画教育现代转型》等10余部,出版画册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第三届全国美术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等多项奖励。

陈新,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开展高等教育及美术创作实践研究。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20余次,其中《享受阳光》获中国美术家协会“百家金陵”油画展金奖,30余幅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法国卢佛尔宫美术馆展出,近20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及省级以上专业核心刊物。


陈新老师油画《新区》获“科学与艺术”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作品展优秀奖


赵健,副教授,艺术硕士,美术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学校党委委员、校教学指导/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委员;兼任江苏省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化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高等美术教育、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及艺术创作。作品在国家及省级美术作品展览/赛事中多次获奖,被国内外专业机构及个人收藏;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省级横向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研究文章逾20篇;出版个人画集1部;多次参加国(境)内外学术交流,担任省级专业比赛评委工作。



赵健的国画作品《笔轻思故砚 人倦回林园》获得第四届江苏省高校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陆艳艳,副教授,美术学系主任。201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研究方向:美术史论及美术教育。主要学术成果:编写教育部指定美术教科书《西方美术理论简史》(第五章);译著《土星之命:艺术家性格和行为的文献史》(商务印书馆);在CSSCI及核心期刊发表了《“素描色彩之争”的发展之路》、《忧郁的肖像——解析丢勒的版画<忧郁 I >》等;主持及参与课题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课题“西方文艺复兴美术理论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哲社科一般研究项目课题“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中外审美体验中的‘忧郁’观念对比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绘本治疗对学前听障儿童情绪智力的干预研究”、校级重点课题“视觉艺术心理的“忧郁”研究”;编制学校精品课程《构成设计基础》。



【服装与服饰设计】


李宏,教授、博士,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油画、装饰艺术及艺术理论研究。先后独立发表CSSCI、国家级报刊、北大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论文十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当代装饰绘画艺术创新研究》、《李宏绘画作品集》、《美术与科学技术的共生与背离》(专著)、《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研大系》——《材质构成课题研究》、 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二维空间构成》、《三维空间构成》等,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

郎家丽,副教授,硕士,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手工艺、残疾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先后在CSSCI、北大核心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教育厅社科基金及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等十余项;设计申报外观设计专利2项;主编出版《服装设计基础》教材1部;服装与服饰设计校级品牌专业主持人。


云上·江南(效果图)-吕丹



水色(效果图)-张哲、赵诚志






【视觉传达设计】




冯雨晶《憶百年》


招贴作品《祝福》


李京龙,教授,江苏省直美协理事、油画部主任,南京市美协理事、油画研究会理事。教育部、中残联“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主持省部级及厅级课题多项,作品多次入选江苏省油画展等省级以上展览,在专业核心期刊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李艳,艺术设计学硕士,副教授,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200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现任南京市室内学会理事、南京照明学会理事、南京市陈设委会员,长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及数字媒体设计的教学和科研。近年来在《包装工程》等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专业类、教学类论文十余篇,主编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空间交互设计》,主持参与国家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持并参与省级科研课题共十余项。

END

党史天天学

TWO SESSIONS




问:

从()到(),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A.二〇二〇年、二〇三五年

B.十九大、二十大

C.二十大、二十一大

D.二〇三五年本世纪中叶



答:B



往期回顾





         

文  案|南京特师学生工作处

编  辑|周倩倩

初  审|贾   凯

终  审|王   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