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丨共建新库区!“支洽会”10月19日万州开幕
第十四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将于2023年10月19日至20日在重庆市万州区拉开帷幕。
今(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十四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江 夏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第十四届“支洽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李 庆 万州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第十四届“支洽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
乔乾麟 万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第十四届“支洽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赵德轩 重庆市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
主持人:
张琼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琼主持发布会 邹乐 摄
“支洽会”期间将举办6大主体活动
5项系列活动将贯穿全年
江夏介绍有关情况 邹乐 摄
江夏介绍,第十四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将于2023年10月19日至20日在重庆市万州区拉开帷幕。本届“支洽会”主要内容如下:
●基本情况
本届“支洽会”由水利部和重庆市政府主办,重庆市水利局、万州区政府具体承办,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总结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三十年经验成果,进一步深化与对口支援省(区、市)的区域协作,扩大库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参加本届“支洽会”的来宾包括: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领导,31个对口支援省、市、自治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东西部协作地区有关领导,三峡库区各区县、有关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预计有430人左右。
●活动安排
本届“支洽会”以“团结奋进新征程 同心共建新库区”为主题,设有主体活动和系列活动共11项,主体活动将在2023年10月19日至20日集中举行,系列活动分布在不同月份,基本上做到了活动内容贯穿全年始终。
有6项主体活动:
①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座谈会。
邀请国家有关部委和对口支援省(区、市)领导开展座谈交流,进一步探索对口支援合作新路径,拓展对口支援合作新领域,为推动新阶段库区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凝聚同心、汇聚合力。
②对口支援招商引资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充分发挥三峡库区各区县政策和资源等优势,积极与对口支援省(区、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经贸合作,集中签约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互补性的重大项目,推动库区产业强链补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
以“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为主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发表演讲、展开讨论,为新阶段对口支援合作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④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三十年成就展。
以图文展示三峡库区新形象、新发展,讲述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三十年成果,全方位反映三峡库区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2021世界大河歌会。冉孟军 摄
⑤世界大河歌会。
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高水准世界大河歌会,宣传推介长江三峡,呈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⑥三峡美食文化节暨万州烤鱼节。
集中展示展销三峡库区及周边区县的特色美食产品,开展老字号、星级农家乐、三峡餐饮名店等品牌评定和品鉴系列活动,通过全媒体多种方式宣传三峡美食,提升三峡美食知名度和影响力。
还有5项系列活动:
“情系三峡三十年对口支援库区行”
百家民企进库区
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
巫山红叶节
三峡移民红色基因文化研学
问答精选
国际在线记者:下一步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对口支援工作有什么新的思路和打算?
李庆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李庆介绍,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建设新万州,万州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一区一枢纽两中心”。
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具体从两个方面着力:
①借力推动现代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万州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比如万州落户了江苏红太阳、宁波新京集团、厦门冠音泰等一批对口支援企业,这些企业落户万州、扎根万州,不断取得发展壮大,为万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州要继续用好对口支援平台,借助对口帮扶地区招商推介、特色商品展销等方式,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产业协同协作,加快构建万州“5+10+X”现代化工业体系、“4+4+2”现代化服务业体系、“7+5”现代化农业体系;特别是按照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布局,万州将紧紧围绕先进材料、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型能源这五个重点产业,强化招商引资协同联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引进更多企业、项目落户万州,不断强链延链补链,为万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②借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新一轮对口支援合作规划实施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市在加大无偿援建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加大了干部交流、人才培训力度,为万州区发展献智献力。
万州将继续强化深化与各对口支援省市的对接合作,通过协调各对口支援省市选派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的专家学者到万州现场指导、讲学、巡诊,选拔万州党政干部、教师、医师等到对口支援省市进行培训等方式,努力在人才智力援助方面争取更多支持,带动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赵德轩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赵德轩补充介绍,当前,三峡对口支援已经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国家新一轮对口支援合作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和支持方向,规划目标主要是五个方面:
库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
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库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库区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库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同时规划明确了五大支持方向:
加强库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支持库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库区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
推进库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提升库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天津援建万二中。冉孟军 摄
结合重庆库区的实际,下一步将具体从四个方面来突破发力,进一步提升对口支援合作的领域、层次、水平。
①强化战略耦合,服务国家战略。
充分利用好三峡对口支援平台,首先主动服务好长江经济带建设、乡村振兴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同时要高效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东西部协作等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双向协作、区域协作和战略协作。
②强化资源整合,构建全新格局。
用好用足新一轮三峡对口合作政策,深化“大库区”概念,创新拓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变“一”对“一”为“面”对“面”,我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我们说的“面”对“面”,主要是指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一个省市结对帮扶一个区县,而是所有库区区县面向所有支援重庆库区的23个省市,对接产业合作来广泛协调资源,以提升我们对口支援经贸合作的灵活性和适配度,打造全库区合作共同体。
③强化优势结合,提升合作能级。
三峡对口支援的原则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我们将长期坚持这一原则,深入探索产业共兴、人才共育、技术共用、市场共享等新模式,将三峡库区各区县的劳务、市场、特产、政策等资源优势和支援省市的资金、信息、品牌、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相结合,持续打造产业协作、人力协作、消费协作三个“升级版”。
④强化交流融合,增强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好“支洽会”平台作用,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常态化高层对接、经贸洽谈、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等活动,推动库区与支援省市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宽领域、全方面、互嵌式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的发展内力,助推三峡重庆库区高质量发展。
重庆电视台第一眼新闻记者:今年“支洽会”相比前几届,有什么突出特点?
乔乾麟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乔乾麟介绍,和往届“支洽会”相比,本届“支洽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①本届“支洽会”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安排的11项活动,既有集中举行的主体活动,比如,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座谈会、对口支援招商引资重大合作项目签约活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研讨会等;也有贯穿全年的系统活动,比如,百家民企进库区活动、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巫山红叶节活动等。
特别是针对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3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了三项重要的活动,一是举办全国对口支援三十年成就展,全面总结、全面展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三十年重要成就和主要经验;二是举办三峡移民红色基因文化研学活动,传承弘扬“爱国、奉献、协作、拼搏、创新”的三峡移民红色基因文化;三是举办“情系三峡三十年·对口支援库区行”活动,现场展示对口支援工作成效,全方位呈现三峡库区发展新面貌。
②本届“支洽会”活动形式更加开放。
一是在活动嘉宾邀请上范围拓展,为更好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本届“支洽会”我们特别邀请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西部协作地区,以及重庆市山区库区重点区县的领导和企业嘉宾参加有关活动,结识新朋友、扩大协作圈、推动共赢发展。
二是在活动举办形式上更加开放,2023世界大河歌会,采取全球招募、海选征集等形式,通过2023世界大河歌会电视直播晚会、未来音乐家电视展演、大河歌会歌曲征集、主题曲传唱等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彰显大众参与性、互动传播性、创新突破性和全球联动性。
双河口街道螺蛳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冉孟军 摄
新华网记者:本届“支洽会”期间,将举办2023三峡美食文化节暨万州烤鱼节,今年的三峡美食文化节暨万州烤鱼节有哪些安排?
李庆介绍,民以食为天,美食也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符号。今年的三峡美食文化节暨万州烤鱼节将于10月19日—22日,在渝东北网红打卡地——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举行。主要安排了三大类活动。
①特色商品美食展示展销。
邀请三峡库区及长江沿线有关区县、山东省济宁市、四川省达州市、湖北省利川市等地食品餐饮企业,集中展示展销特色食品、老字号产品、精品美食、农特产品,以及消费帮扶产品和万州“一乡一味”特色美食。在这期间,还将举办天生城万人烤鱼宴、烤鱼名师现场表演万州烤鱼烹饪技艺等活动。
②宋代文化大型实景展演。
天生城文旅街区是依托万州天生城历史文化遗址打造的综合文旅街区,天生城历史文化遗址是国家级文保单位,综合文旅街区依山而建、层次分明、气势宏大、独具匠心,特别是夜景美不胜收,是渝东北文旅的新地标。
这次三峡美食文化节暨万州烤鱼节将以天生城文旅街区为主场,以商家和顾客游客为主角,以场景营造、情景再现、故事讲述、打卡集章为主线,开展宋代文化大型实景展演,还原再现宋代历史文化名人饮酒填词、挥毫泼墨的历史场景,以及市民市井的生活情景。游客还可以参与猜灯谜、吟宋词、投壶(就是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蹴鞠(就是古代足球)、斗蟋蟀、抖空竹、踢毽子等宋风游戏,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享受宋代文化美学盛宴。
③名店名菜评定评比活动。
万州烤鱼是万州美食的突出代表,当然还有许多美食、小吃也独具风味。活动期间,将按照《重庆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重庆市星级农家乐达标评定评分细则》,推荐评定并现场授牌一批重庆老字号、重庆市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推介一批餐饮名店、名菜(名小吃),让广大游客更加深入了解正宗地道的三峡美食、领略丰富独特的三峡餐饮文化。
水电校津万榴莲众创空间。冉孟军 摄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已经开展了30年,这30年来对口支援重庆三峡库区工作有哪些主要成效?
江夏介绍,自1992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全国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7个大城市,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肩负起了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重任。
截至2022年,三峡重庆库区累计引入了对口支援各类资金1794亿元,其中无偿援助的资金达到了59亿,引入产业合作项目有1800多个,结对省(区、市)为三峡重庆库区培训各类人才6万余人次、援建学校445所,交流干部1200余人次,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才培育、干部培养、生态保护、灾害治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助推了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概括来讲,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突出成效。
①有力助推库区绿色发展。
广东省、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等支持库区开展生态修复等工程,强化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河流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综合整治,与库区不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吉林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开展科技提升行动,帮助建设特色小镇、组建科研院所、支持先进农业技术,有力助推库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②有力助推库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上海市、河北省、宁波市等集中资金支持建设美丽乡村,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广东省、辽宁省、山东省等大力支持库区特色品牌建设,利用电视媒体、网络直播、展销会(馆)、直通农贸市场等消费帮扶方式宣传展销“奉节脐橙”“巫山脆李”“玫瑰香橙”等库区特色农产品,让更多三峡特产走出库区、走向全国。
③有力助推库区产业可持续发展。
依托三峡对口支援平台,我们联合水利部等国家部委、有关省(区、市)举办了包括“支洽会”“西洽会”在内的300多场合作交流活动;各对口支援省(区、市)通过成立服务中心、发挥商会作用、共建产业园区、开展区域合作等方式,积极为库区引进企业、壮大产业、振兴实业。华峰、万凯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库区,有效推动了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库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福建援建的福建小学。冉孟军 摄
④有力助推库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云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及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福建省及厦门市、沈阳市等落实专项资金,定向解决老百姓出行、饮水、上学、医疗等问题,帮助库区解决基础设施“瓶颈”;辽宁省援建奉节县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天津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支持万州区天津医院、长寿区中医院争创三甲医院,南京市支援万州区重建金陵中学等等。可以说,在库区对口援建的基础设施几乎随处可见。
⑤有力助推库区人才队伍建设。
各对口支援省(区、市)通过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等方式,持续为库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帮扶。上海市、天津市、山东省、浙江省等常态化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促进干部观念互通、思路互动、素质互进;吉林省、河南省、安徽省组织举办跨区域实战培训,培养了一批电商创业能手和种养致富能手,为库区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留得下、能干事的干部人才队伍。
可以说,三十多年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工作,以增强库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深入人心,以全国“一盘棋”助推区域协调发展而实现库区长治久安,以党领导人民治水兴水的伟大实践而载入发展史册。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发布会完整实录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发布
编辑:高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