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坑→逐“绿”生“金”!
8月14日
人民网总网首页大头条推送了
《废弃矿坑逐“绿”生“金”》
小布丁带你看全文
↓↓↓
人民网首页截图
五六米的水下,鱼儿和水母在身旁翩翩起舞,阳光照进水面,在头顶闪烁着幽蓝的光。
“真没想到,这个矿坑的水体这么通透,水下还能看到不少桃花水母。”7月19日,在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铜锣山矿山公园6号坑,记者遇见31岁的潜水爱好者许多,他专程来体验这里新推出的户外潜水项目。
许多(右侧潜水者)在铜锣山矿山公园矿坑体验潜水项目。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 摄
许多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作为渝北人的他,深知这里此前的面貌。由于石灰岩资源丰富,铜锣山曾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碎石供应基地,最多时碎石开采企业达到上百家。大规模的采石,不仅破坏生态,也严重影响着周边村民的生活。晴天,漫天的灰尘;雨天,满路的泥泞。加上各类噪声的侵扰,让村民白天不敢开窗,晚上难以安眠。
铜锣山采石场关停后的面貌(资料图)。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十余年前,铜锣山采石场全面关停,矿区遗留下了41个废弃矿坑,形成14.87平方公里影响区。这个区域安全隐患突出、生态退化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尤其是离矿区最近的石壁村,由于没有就业岗位,加上不少土地被损毁,村民大量外出,原有的1800余名村民留在村里的甚至一度不到400人。
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前(左)后(右)对比(资料图)。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2015年起,渝北区启动铜锣山矿区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按照“山上”生态保育、“山腰”生态修复、“山下”土地利用的治理方式,系统化推动铜锣山矿区复绿新生。
“这些年来,矿区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实现了颜色从‘灰’到‘绿’的转变。”作为全程参与修复治理的工作人员,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质矿产科的周金鹏介绍,截至目前,矿区已完成生态修复170余公顷,新增耕地、林地等农用地150余公顷,山体森林覆盖率达80%。前不久,该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获此殊荣的,全国仅3个。
矿区复绿,也生“金”。
在石壁村,以“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的模式,打造以李子为主的特色经果林,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每年的4月至8月是李子收获的季节,李子树去年开始挂果,如今经济效益已逐步显现。”石壁村党总支书记黄伟告诉记者。
小朋友在基地采摘李子。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 摄
7月19日,石壁村“公路农场”李子基地,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在采摘李子。“当前,采摘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产值有近10万元。”基地负责人罗易峰对记者表示,除了李子采摘,当地还正在筹备打造研学、农旅观光、酿酒体验基地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李子产业的经济效益。
由废弃矿山改建成的铜锣山矿山公园。人民网记者 刘祎 摄
不仅有李子基地,还有矿山公园。
为推动“美丽生态”转变成“美丽经济”,2021年6月25日,由重庆临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空文旅公司”)负责运营的铜锣山矿山公园正式开园迎客。从空中俯瞰,公园内的有水矿坑绝壁环绕、形态各异,宛如镶嵌在山脉里的一块块宝石,美不胜收。
当记者和临空文旅公司文旅产业部部长吴晓鸿漫步在矿山公园中时,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周围的变化:“这个角落以前污水集聚,离很远都能闻到臭味;以前这个地方砂石松散,人站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滑落到水里……”
俯览矿山公园矿坑水体(无人机拍摄)。人民网记者 刘祎 摄
“现在这里成为了市民、游客眼中的‘小九寨’,来,我让你感受一下矿坑水体的清澈度。”吴晓鸿随意指了块水里的石头:“你猜猜它离水面的距离?”
“1米多?”记者目测后回答。
“超过3米了。”吴晓鸿笑着答道。
因为有了如此的好景,这里很快成为热门打卡地。看到游客越来越多,离开石壁村多年的范尚棋和老伴回家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七八月的天气太热了,游客不多,不过正好可以清闲一下。”范尚棋笑着说,今年刚过半年,收入已有3万多元,很满足了。
石壁村为村民建设的新居。人民网记者 刘祎 摄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到石壁村。“随着居民新村建设的推进,已有150余户村民住进了新居。不久的将来,还会有200余户村民陆续搬进新居。”黄伟介绍,如今,村里的村民已有700多人。他们有的搞起了种养殖业,有的开办农家乐和民宿,有的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就业,还有的则在矿山公园上班,村里大多数劳动力都在“家门口”有了工作。
蒋尚芬在景区保安岗亭值守。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 摄
49岁的蒋尚芬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岗位是景区保安,每个月工资虽说只有两千多元,但她看重的是供职企业给她买了各种保险。“年纪越来越大了,有了保险生活更有保障,今年儿女也要大学毕业,今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蒋尚芬信心满满。
“当前,在矿山公园长期就业的有5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石壁村村民。游客多的时候,不少村民还会在景区门口销售自产的蔬果和农副产品。”矿山公园负责人耿绍英介绍,随着咖啡厅等新项目的陆续投用,还将有更多村民在这里就业。“以前,村民总是想着要离开村里,现在几乎不会有这种想法了。”
大家都在看
发布会丨增速并列全国第一!上半年重庆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66亿元
来源:人民网
记者:李增辉 刘政宁 刘祎
编辑:杨夕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