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平凉在行动 | 文旅人讲述心中的文明之城

平凉日报 2023-02-04



文旅人讲述心中的文明之城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柳娜 文\视频制作

生活中的你和我,都是这座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和守护者。作为游客对一座城市的“最初印象”,文旅行业可谓是城市形象的“移动窗口”。眼下,平凉正在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文化旅游行业,致力于打造优美城市环境,塑造文明社会风尚,是其中重要的一块阵地。对于平凉文旅人来说,他们心目中的文明之城是什么样呢?


近日,平凉市文旅系统举办“创城有我·文明同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演讲比赛。“创城带来的新变化,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创城,唤醒内心的文明”……演讲者用真情的演讲,传递着对创城最真实、最恳切的看法。

立足本职,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市博物馆是平凉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许多游客来到平凉旅游时的必到之处。

获得本次演讲比赛一等奖的张海洋是市博物馆讲解员。

这两年,人们对博物馆高涨的热情打动了张海洋,“一到节假日,就有几万人来博物馆参观。对讲解词,我反复打磨,我想把平凉的文化旅游资源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喜欢博物馆,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提高城市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使命。”张海洋说。


“说实话,干我们这一行,接触的人太多太多,许多人会淡出记忆,而一些人却永远烙在心上。去年,我随平凉市红色文化宣讲队到各县区宣讲革命历史,在静宁县宣讲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穿着中山装,端端正正站在前排,看起来很是精神,听得很是投入。或许是我的讲解引起共鸣吧,讲解到中途时,一些听众低声议论了起来,声音也渐渐变高。这位老人便劝阻说:‘都不要说话了,让娃娃好好讲,咱安安静静听’。这个时候,我不禁心头一热,觉得我的工作得到了尊重,更敬重这位老人对公共秩序的热心参与与维护。”在演讲中,张海洋分享了这个小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创城是一种情怀,一种坚持。

市博物馆讲解员魏建业在演讲中讲述了自己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时的经历,坦言自己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给予的温暖与爱。

“2021年10月30日早上8点,我来到崆峒区东瓜园2区换班执勤,这时小区门口进来一位骑电动车的青年男子,他从车上取下了一箱八宝粥和一箱矿泉水,放在了我们执勤的帐篷内。还没等我问他的姓名,他便骑车离开了,只留下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记得当时,我愣了几秒,温暖与感动一瞬间涌上心头。今天,我们为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文明城市的概念似乎很宏大,然而在那一刻我找到了答案——这点滴温暖不正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吗?这不就是扎根生活在这座城市、这片土地上的普通市民为这座城市传递出的温暖与文明吗?”这番经历让魏建业对城市文明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一些。


“文明城市就是无数小文明的汇聚。”在市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副队长董鹏飞的眼中,那些城市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人给了他最深的感动。

“冬日的清晨,寒风刺骨,当人们还在温暖的被窝熟睡时,安国镇尚堡村的乡村道路上,一个身穿橘黄色环卫工作服的身影,双手挥动扫帚,已经开始了一天忙碌而繁重的清扫工作。环卫工韩桂英除了负责村里的巷道外,还要把通往尚堡村3公里的盘山硬化路面清扫干净。工作之余,她还主动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创城知识,在她一次次耐心劝说下,村里的粪堆、土堆、杂草堆不见了,村民也不乱扔垃圾了……文明城市的创建到底需要什么?是激情满怀的豪言壮语吗?还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创建文明城市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岗位上的兢兢业业。”董鹏飞的讲述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共鸣。

演讲中,选手一声声的“创城有我”,是发自内心的虔诚呐喊,更是落实于行的文明之约。

“演讲者说得对,无论是谁,从事什么职业,在涵养文明的路上,都应立足本职,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在社会生活的点滴之行中争做实实在在的文明践行者。”现场观众李兰成深有感触地说。
  
当下有获得,未来有期待

若问平凉文旅人创城热情有多高,获得感有多足,在他们那充满热忱、洋溢着幸福感的演讲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内心的坚定:平凉创城,焕新了一座城,唤醒了一座城,温暖了一座城。当下有获得,未来有期待。
 


市文旅局职工梁爽在演讲中,讲述了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两个故事:“一次,我上了车,人多无座,就站在一位坐着的老人旁边。到了下一站,上来一个抱着婴儿的年轻母亲。我没有想到,那老人竟然站起来给母子俩让座。老人戴着口罩,我只看见他花白的头发与浑浊的眼睛。望着他那挺立的身驱,我感动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这位老人的心灵可谓年轻。还有一次,我站在车上,窗旁两个座位坐着父子俩。下一站,上来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人,站在我旁边,身子随着公交车行进而微微颤抖。我想,这位年轻父亲该把孩子抱过来让出座位吧。可是,他无动于衷。车厢是个小社会,折射着一个城市的文明。两幅画面的鲜明对比,让我感悟到:文明人的心灵是青春态的,是年轻态的。一个人,哪怕进入老年,只要与文明相伴相行,他的精神依然是青春焕发、心灵年轻。”


一个个选手的演讲,让我们看到,经过这场创城战役,平凉确实变了,变的不止是城市面貌,还有市民的精神风貌、文明素质与视野、境界,以及对文明这一话题的多角度思考。

平凉市图书馆职工蒋苗这样理解阅读与文明城市的关系。“对于城市文明来说,我认为,阅读至关重要,我的期待是,让阅读追上创建文明城市的脚步。”

“在你的印象中温暖而干净的图书馆里,只有求知的学生、充电的上班族、消遣者这三类吗?并不!在读者群体中还有这样的一群人——流浪拾荒者。他们把铺盖和捡来的垃圾放在门口,再进去看书。拿起书,他们和其他读者一样安静阅读;放下书,他们依旧流浪。对他们来说,阅读既非单纯源于求知,也不等同于消遣。那些为数不多、可供他们日复一日沉浸其中的图书馆,成为他们了解世界和获取精神慰藉的唯一‘窗口’。而平凉市图书馆就打开了这扇窗。”蒋苗的讲述牵动了现场观众的心。


“60岁的王军再次出现在平凉市图书馆门口。他还是那副装扮:一根竹竿挑着两个袋子,穿一双被泥染黑的运动鞋。透过塑料袋,可以看见其中的塑料瓶和罐子。王军生于乡下,因早年离婚,并无子女。依靠拾荒为生。他在书桌前卸下口袋,又让工作人员为他找来几本书,看得津津有味。他说自己有一次坐在了一位年轻人对面,刚坐下年轻人便走了,他抬眼看到年轻人鄙夷的眼神。拾荒者大多都很敏感,他们也有自尊。他们只不过想试图从那文学的芳香中寻找慰藉。平凉市图书馆传播爱、传播文化,传播书香为美好生活赋能,它的身影,虽无法铺满广袤大地。但爱与书的声音,可以传得很远很远。”

演讲者用一个个故事奏响了一曲曲跌宕激昂又温润人心的创城交响乐,让人们重新发现平凉之美,在细微中感受民生的心跳,在蝶变之中看到城市的魅力,在向上向善中感知文明的光芒。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以‘创则必成’的决心,‘功成有我’的信心,‘锲而不舍’的恒心,主动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中来,用热情去播撒城市创文的种子,用行动去实现城市创文的目标,努力把平凉建设成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文明创建的路上,让我们记得这些青年人的誓言,共同唱响知行合一“创城有我”的主旋律,共赴文明之约,努力创造闪烁时代光辉、释放时代正能量的美好城市。

图由文旅局提供


往期精选                                                                              

本报评论员文章 | 稳中求进、真抓实干,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平凉在行动 | 崆峒城乡“颜值”再刷新

2021年度照片 · 领航

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周伟王旭讲话 马琨宋全科苟永平出席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号:plrb933

微博号:plrbtxwb12


编辑:孙娅玮

审核:赵晓燕

监制:曹彦仓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