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人得病感染全家!一半中国人已患这种病

胖熊 重庆市肿瘤医院 2019-04-22


| 传承与坚守 | 情怀与梦想 |


 “为什么会感染这种病?”


“那要不要治疗呢?”


“有人说这个病会恶变成胃癌,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且看我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伟庆怎么说,



本期专家

陈伟庆

陈伟庆: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对消化道出血、重型胰腺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炎症性肠病等的临床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长胃肠肝胰等疾病及在内窥镜下的诊断、介入治疗。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因我国没有分餐制,没使用公筷等习惯,所以许多人都会感染这种病——幽门螺杆菌。(其主要的传染源直接来自家庭成员之间。)


一旦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恐惧、担心,只要规范治疗,90%以上患者可根除。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临床上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或许没有临床症状,或许有临床症状也没引起重视。”陈伟庆说,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螺旋样杆菌,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有相关数据表明,有7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没有症状,有10%的人可能有消化不良,10%-20%的人可能有消化道溃疡。


虽然症状不明显,但是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正常的胃黏膜会产生组织学上的炎症,即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此时,只要经过规范治疗,是可以逆转的。”陈伟庆说,但如果不干预治疗,慢性炎症在反复感染、修复的过程中,胃就不能用胃黏膜细胞去修复,而是用肠道的细胞去修复,即出现所谓的肠化生,但这并不符合人类进化正常的过程。这时若炎症仍不控制,持续存在,就会导致出现胃黏膜异型增生,即发生低级病变、高级病变等癌前病变,最后恶变为癌。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陈伟庆说,这个过程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大多数胃癌都是这样演变过来的。但目前能够证实的只有1%的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病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主要参与了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也是胃肠化生和异性增生的基础。但很多病人因体内环境发生其他变化,或因为医生干预治疗,慢性胃炎在发展为肠化生前,幽门螺杆菌就被消灭了。因“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性增生→胃癌”这个证据链在中途断了,所以就不能说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1%这个数据看似很低,但由于幽门螺杆菌这种病菌会直接胃黏膜发生炎症,所以它就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陈伟庆说,目前国际共识是,不管有没有症状和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我国幽门螺杆菌治疗现状严峻



“既然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危害大,那么就需要治疗。”陈伟庆说,据统计,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在中国,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7.68亿,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高达50%~60%,相当于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被感染了。


目前幽门螺杆菌治疗现状存在几个问题。


  • 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基数大,但并不是所有的阳性患者都必须治疗。而且对所有阳性人群都进行根除治疗不可行,也不符合国情。目前一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治疗费用约700~1000元/次,而且感染人群只有90%有效,有10%则没效。


  • 二是,因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一般为经口传播、亲密接触传播、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等。因此,很多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主要的传染源直接来自家庭成员之间。比如习惯使用筷子,没有分餐制,患者就会反复感染,导致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增加治疗成本。


  • 三是,我国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严重,以前只用三种药,现在用四种药,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理想效果。而且,以前治疗7天都可以控制,现在至少14天。抗生素使用时间延长,虽然杀灭了幽门螺杆菌,但也会造成耐药性等其他问题。此外,一旦幽门螺杆菌适应现在用的抗生素药物环境,一段时间后,可能就又没效果了。


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可治疗


那么到底哪些幽门螺杆菌患者需要治疗呢?陈伟庆说,今年发布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共识根除指征,就做了特别的修订。


具体来说,发现幽门螺杆菌呈阳性,医生强烈推荐治疗的有: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推荐治疗的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共识根除指征,是在2012年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共识的基础上做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修改,不仅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与国际共识接轨。”陈伟庆说,比如把“个人要求治疗”改为“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说明如果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但是没有上述指征的人也同样可以治疗。



一旦感染应规范治疗并与家人分餐


“虽然我国幽门螺杆菌的现状非常严峻,但人们也不必太担心。”陈伟庆说,因幽门螺杆菌是人胃内唯一能够产生大量尿素酶的细菌,尿素酶分解胃内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故可通过C13和C14为代表呼气试验检测尿素酶来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陈伟庆说,“同时,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制剂、生物制剂等有助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接下来我们也会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努力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另外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有感染史的病人,定期复查,必要时完成胃镜检查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对大部分人来讲,还是应重视幽门螺杆菌。比如自己或家人中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并注意防护,最好跟家人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杜绝用嘴喂孩子,碗筷注意清洗干净,高温消毒。爱人之间的接吻也会直接感染。



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尽量熟食,不吃半生不熟的牛排等食物,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之类,以及酒、咖啡及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另外,饮食要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等都可避免胃部疾病的发生。


文 / 胖 熊   图 / 网 络   审 稿 / 陈伟庆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  /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重庆市科委科普资助项目


  精彩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