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吃膏方,调理身体还能抗癌防癌,但有些禁忌你必须了解
| 传承与坚守 | 情怀与梦想 |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
提示着人们是时候该适当进补,御寒保暖了…
而膏方无疑又是最受人们追捧的。
但有些人为了方便,竟在网上定做膏方;
有些人为了大补,
自己配制人参、阿胶、鹿茸等补药在家制作膏方…
我院中医肿瘤科主任王维在此提醒大家,
配方制膏需在正规医院正规中医辨证施治下一人一方!
另外,从11月20日起,我院中医肿瘤科科开始接受“膏方”预定了(买膏方可以送一次三九贴)。除了有适宜亚健康人群、慢性疾病患者进补的膏方,还有防癌、抗癌膏方!
本期专家
王维
王维: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医药辅助术后、放化疗后肿瘤患者康复调理及防转移复发;中医药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恶心、呕吐、脱发、口干、虚弱、失眠及癌性疼痛、癌性胸腹水等,以及擅长用中医治未病,用中医美容、减肥、美体等。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上午
结合多年肿瘤防治经验配方制膏
王主任说,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四时气候更迭,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天人相应、四时养生的原则,民间自古流传着“今冬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习俗。然而冬季进补,需用好“膏”招。
膏方是指一类经特色加工制成的膏状方剂,又称“煎膏”、“膏滋”,属于中药传统剂型中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结合多年肿瘤防治经验,遵循辨证论治法度,根据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辩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达到补肾固元、健脾和中、增强体质、防癌康复、祛病延年的目的”。王主任说。
防癌抗癌膏方需一人一方
“在临床中,很多人认为膏方太过滋补,不适合肿瘤患者,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王主任说,对于气血亏虚、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低等不同症状的肿瘤病人,他们会在望闻问切、摸脉等后,给患者开具出有针对性的膏方处方,然后熬制成膏。
比如抗肿瘤转移的抗癌膏方,缓解癌性疼痛的膏方,减轻癌性胸腹水的利水消肿膏方...
改善卧床、消瘦、营养不良补气血膏方;术前缓解焦虑的疏肝解郁膏方,术后加速伤口愈合膏方;健脾和胃膏方、补肾养发膏方、升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膏方、补肾益髓膏方、止虚汗膏方…
还有减轻放疗毒副作用,如放射后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口腔炎、食管炎等热毒症状的膏方;扶正固本清源的康复期膏方等等…
王主任说,通过对症进补膏方,可以改善肿瘤病状人虚弱态、增强食欲、纠正贫血、升高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功效,可以防止放化疗所致的脱发、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膏方也可以用于术后、放化疗后调理,防止并发症,缓解癌痛等。
“需提醒的是,肿瘤患者的直系亲属即肿瘤高危人群,也可以在辨证施治后,预定防癌膏方。”王主任说。
这四类人群也可进补膏方
“为肿瘤病人配方制膏是我们科室的一大优势,同时我们也擅长为一般患者、人群配方制膏。”王主任说,除了肿瘤患者及肿瘤高危人群需要防癌、抗癌膏方外,还有四类人群适用于膏方进补。
一是,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病人,通过服用膏方可达到祛病强身、康复回春的目的。
二是,亚健康人群,比如有失眠、神经衰弱、抵抗力下降等症状,服用膏方能改善亚健康症状,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防癌的能力。
三是,伴有夜尿频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减退的老年人,进补膏方能补肾固元、增强体质、防止早衰、延年益寿。
四是,膏方还适用于更年期妇女、产后、术后的调养,以及女性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配制膏方,进行调理。
身体不适应治愈后再服用膏方
王主任提醒说,通常服用膏方,以冬至日起五十天左右,即头九到六九(冬至后九天为头九,十八天为二九……)为最佳时间。如果准备一冬服二料膏滋药,则可以适当提前。因此2017年12月22日起至2018年2月10都可以口服膏方。
同时,服用膏方应注意以下事项。
1、忌烟酒,不宜喝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忌生冷油腻之品,少食油腻、海鲜;
2、膏方中含有人参应忌食萝卜、菜菔子、红茶、绿茶;如含何首乌的膏方要忌猪血、羊血及铁剂;
3、膏方不能与牛奶同服。服用膏方期间,若遇到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急性腹痛、抑郁头痛、胃肠紊乱等情况时,应暂停服用膏方,待症状治愈后再服用。
最后,胖熊告诉各位读者,12月6日下午3:00~4:30,
王维主任将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门诊大楼7楼做《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养生防癌》的科普讲座,如需,可提前拨打65075658报名参加。
文 / 胖熊 图 / 网 络 审 稿 /王 维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 /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重庆市科委科普资助项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