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象视点】张献民专栏 | 暴力的前戏、后戏和正戏
张献民老师自2014年起在《凤凰都市》杂志发布关于“公共影像系统”的评论文章,每次围绕一种由于“同义重复”而固化为我们影像潜意识的公共活动影像进行阐发。瑞象视点有幸获得作者授权以专栏形式连载这些文章,本文为该系列第八篇。
文 / 张献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都是戏码。看客无非求一虐。
色情与暴力是两个极端。色情在传统文艺中只以前戏和后戏的方式出现,正戏是暗场。暴力以正戏方式出现,如《挑滑车》、《十八罗汉斗悟空》等,《水浒》里的各种手刃、三拳、断肢等。那些“古典”暴力不一定需要充分理由,比如林冲的投名状;另一方面经常是私刑加过度执法,比如通奸就把两个通奸者开肠破肚。
影视剧《水浒传》剧照
现代生活中的文艺转了一个弯,与古典状态截然相反。大体是暴力经常需要充分理由、执法不能过度,所以前戏非常重要,要详尽地把各种理由说清楚,有时甚至必须包括杀戮之后的各种抚慰;但色情已经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抚慰了,只有性的动作戏就可以了,所以是av。
好莱坞暴力戏,前戏、后戏、正戏,本短文一一解来。宽衣解带,斯人憔悴。
前戏
前戏能有多长?如果进入游戏的世界,cs、魔兽,一个小时不动手?杀了18轮了,章回小说里叫回合。可大家潜意识以为入戏超快的好莱坞动作大片,彼得杰克逊的2005年版《金刚》,前四十分钟都在拍电影练话剧编八卦写新闻,最有动作性的场面是戏中戏的导演偷胶片。然后航海、海岛铺垫等又耗费掉十分钟,居兽群体现身已经是第五十分钟,男主金刚现身已经是整整第六十分钟。谁如果不相信我,自己回去找种子把这片再拉一遍。我1987年开始拉片,在北京电影学院录像资料室,不时过来点拨一下的是周传基、谢飞,田壮壮、苏牧个别时候会问候一下、顺便打听最近在看什么。解构时间线,是个专业习惯。
影片《金刚》剧照
此版《金刚》不是唯一的超长前戏。1987年拉片,我看的最仔细的是《猎鹿人》,越战题材,标准暴力片。上来就是劳动、开车、打猎,一场婚礼满满四十分钟,之后才一刀切到越南。整整四十分钟,没有开打,让看底特律郊区俄裔移民蓝领如何操持一场婚礼。
影片《猎鹿人》剧照
动漫、游戏与电影结合之难,还有一个前戏超长的例子。《变形金刚1》上映之前,多数漫画迷锁定男主必为擎天柱,但那片是个灾难片模式,五六条线平行发展,熬呀熬,熬到第六十一分钟,擎天柱出场了。再要等擎天柱真出手格斗,离影片结束只有二十分钟了。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再大的漫画,到那里,也要被锁定为多数电影观众并不了解,先讲人的事情,怪物慢点出场。
影片《变形金刚》剧照
要这么讲,好莱坞大动作,还真像足球赛,而不像NBA篮球赛。时间结构上与NBA篮球赛趋同的,其实是美剧。当然NBA篮球赛的视听模样,不仅因为篮球赛是那样的,也是由它的拍摄、切换、转播方式塑造的。好莱坞动作片是预热漫长的足球赛,它只是与被赌博、彩票操控的足球赛一样,要求最后一分钟再进球。问题是,观看的人愿意等着,前几十分钟可以慢慢准备着。网友只好说一句:给跪了!从这个意义上,电影,根本上还不是美国的艺术,也不是中国的艺术,而是欧洲的艺术。它是为能等的人设计的,那与四郎探母或徐志摩有多大差别?美剧才是美国的艺术,类似狮子做爱:每次30秒,半小时做十几次。电影,接近人的做爱方式。
好莱坞暴力戏,我最推荐的前戏,是《黑鹰坠落》的前二十分钟。尤其是大约第十一到二十分钟,全部的军营士兵戏,层层铺开,老炮画漫画下象棋,小崽子打篮球打字,从人文主义者到犬儒主义者,读书的、擦枪的,讲段子的、听段子的。军营全景,莫过于此。而观众,超前的,都可以猜,谁,等下要死掉。还没忘掉打飞机。老炮是与家里老婆通电话,小崽子明场挑明打飞机是左撇子的梗,但暗场的是,他是全班唯一不上战场的。哪样,都没落下,脚色分明,权力结构清楚,日常生活与极端状态的对比鲜明,错落而全面。只用了十分钟。
《黑鹰坠落》剧照
华语电影世界中,与此类似,或起码可以对比的,比如谢晋《高山下的花环》开场是士兵们在小河里洗澡,军营日常生活,也是群像中试图做出个人层次的例子。杜琪峰《枪火》,筹备戏一整段,十七分钟,十七分钟之后,一切就绪、就位,正戏开始。那人际关系、架势,是传统资本主义的韵味,脱离了现在这个时代。正如小津安二郎描画的是一个可能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日本,杜琪峰描画的可能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香港。问题同样在于观众,观众希望那个日本、那个香港,存在过。这样的观众或许有点二。但如果真以为日本就是小津电影那样、香港是杜琪峰电影那样,就该吃药了。这,其实与相信自己的二手国产车是赛伯坦星球来的,是一样的。
《枪火》剧照
后戏
大家都以为正戏快、狠。其实后戏更快而狠。要不怎么说暴力戏是电影男权世界的缩影?连费穆这样的国片文艺第一,拍起烂片级的动作戏《狼山喋血记》,也收得挺干脆,只让左翼青年的角色讲了两句向往革命的豪言壮语,还是带点仰角拍的。
影片《狼山喋血记》报纸广告
后来的国片,突出了一党领导的干净利落。打完了,英雄去世前,要交党费。一个党,党费只交一份就可以了;钱很少,攥手心里,就那么点。所以结尾也多数比较短。没那么多抚慰。结束词可以是期待续集的“他们又投入了新的战斗”。
好莱坞片,情色与暴力相交替。暴力戏的终结方式就是,他们可以回家生娃去了。老国安工体踢球时,当球员踢臭了,如果不是国骂、京骂,全场喊的比较含蓄的是“给他一间房,让他耍流氓”。这句话也反映了计划经济和福利分房最后的回光返照,当时球员住集体宿舍,交往女友,有些实际的困难,其实是与军营同样的处境。电影比足球更文雅,情怀癌们就统一意见管这样的后戏叫“一吻定江山”。
好莱坞暴力戏结束之后的戏,关键是,省事。男权视角,无以复加。尽管观众可能有个别疑问,炸弹爆炸了吗?男女主角好了吗?
《真实的谎言》,居然把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放到同一个镜头同一幅画面里面:黎明,暴力刚刚结束,男女主角总算走到一个画面里,面对面,观众心跳放缓,两位接吻,面部一亮,原来后景中远处,核弹爆炸了。
影片《真实的谎言》剧照
后戏的省事,莫过于此。为省事,就不说它了。如果罗里罗嗦,那不是动作暴力戏了,那是文艺,君不见曹雪芹一辈子也没写完?
正戏
宣教时期,上苍为大。取人一命,自造三世劫。那时的暴力戏,是从决斗时代传下来的,全片下来,开两枪,死一位,而已。节制是美德。细节不论。大量时间留给思想斗争、写信、酗酒、旅行。华语环境中,没有这么简单的电影。相对应的古典文学用词是,手起刀落,血溅二尺。双马错蹬,三步两人。图的不是虐,图的是个痛快。所谓行刑前,伸脖子的嘱咐提大刀的:“利落点!”脑袋飞在空中还口吐三字:“好快刀!”
文学不是唱戏。唱戏的法子是要抡圆了,讲究的是一个段落之内,所有本事、潜力的彻底展现。这是中国式的戏文的根本。那就不是快刀了,刀要钝,乃至没刀。这貌似也是文艺与暴力结合的不大和谐的路数,比如近邻美男子大写作者三岛由纪夫先生,武士道中落,书生提刀,几个接点都没弄利索,切腹加斩首,换了两个人,砍了三刀,脑袋才下来,太虐了。唉。慷慨慷慨,慨而叹之,一咏三回,不抵前清的江湖大盗啊,砍头的传统手艺,失传了。但,这就是现代。
筱山纪信,选自画册《三岛由纪夫的家》
我还是觉得,这是由看客们决定的,就是观众们。古典观众图的是个痛快,他们喝白酒;现代看客图的是个虐,既要喝,又不想醉,宁愿抠嗓子吐了再喝。蹬着双酒红的眼睛挺着啤酒肚,看别人慢慢死。也可以是吸着可乐捧着爆米花,看自己不喜欢的角色一个接一个死掉。
现在的暴力戏,以好莱坞为核心,发展出两个表面不兼容的模式,一个慢的暴力,而终将会死人;二是快而重复的暴力,终将不用死人。前一个典型是《异型》,后一个典型是《黑客帝国》。前者对应于无法升级的游戏,后者对应于可升级的游戏。两者的共同特点是表演性,都是演给大家看的,别当真。这两者也对应于阴和阳。再换个说法,前者比的是狠,后者比的是快。前者是温水煮青蛙,后者是烟头烫手臂。
比狠,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再说,杂志就发表不了了。经打,死不了,英文是die hard,双关语,此系列中文译名《英雄虎胆》,没原文韵味,只得到原来傻大憨粗的意思。
快,是动作片都追求的境界,通俗理解起来,镜头越多越快,剪得越短越快。再加上画面节奏也由演员动作的节奏来控制,所以李小龙之后西方在搜寻更快的东方演员。再加上,镜别越小,动作的幅度越大,节奏就越快,所以好莱坞暴力戏的发展中,近景和特写越来越多。因而,镜头数量、演员动作、拍摄演员的镜别,就是提升观众对动作节奏观感的三个递进式方法。
但即使是暴力戏、即使为了求快,也并非一直往短镜头的方向上发展。奥逊·威尔斯1955年的《历劫佳人》开头一个镜头十分钟;杜琪峰《大事件》开头部分也玩了一个室内、街头、上下连续的一个七分钟长镜头,单镜头内恐怕开了有200枪;《地心引力》开端长镜13分钟。
影片《大事件》剧照
纯粹暴力戏,近年来最酷的长镜头,来自一个没什么人当作影像创造来议论的俗片,《终结者4》。影片第二大场中,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约翰·康纳从飞机上下来,就是一个比较长的镜头;整个段落的高潮是他从地洞中出来后。动作顺序:整个战场的全景,他上直升飞机起飞追击敌人,被击中,落地,翻转,出来后遭到机器人的袭击。前后不到三分钟,不是一个非常长的镜头,但在那样的动作片中很罕见,完成度很高,跟进的难度太高,我认识的人当中至今无人破解他们是如何完成的,比如如何从起飞的直升飞机外飞入机舱贴在机壁上跟随飞机“中弹”的过程然后翻转落地。
由此,我觉得较传统暴力戏的长镜头(如威尔斯和杜琪峰的)关键是空间复杂和对画面外剧情张力的提示,而比较贴近现在的暴力长镜头,如《终结者4》和《地心引力》,关键是锁住主要人物、不要让他脱离、但当然也不要妨碍他在复杂空间中的表演。前者是种舞台关系,后者是把动作的核心永远放在画面的中央,也是美国新闻界的原则,同时符合三个递进方法的后两个。
这四个长镜头,都太绚技了。最刻意、最玩闹的,是杜琪峰的那个。我个人觉得最赞的,还是《终结者4》的那个。
影片《终结者4》剧照
快速蒙太奇,最经常被提到的经典段落是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的浴室谋杀。这几年我看见的好莱坞暴力戏,在这方面的创新,还不如长镜头,其实1980年之后就根本没啥进步。近年来,我觉得在短促镜头中人物之间心理压力保持最好的,是《碟影重重2、3》,比如可以参考3结尾部纽约追车戏中两个核心杀手之间在快速追车和快速剪辑中保持和发展的关系。2当中在莫斯科的追车,两个对手的心理关系在剪辑中已经表达的非常好了,场面设计也接近咱说书里讲的“二马错蹬”。在心理关系之外,动作接动作,比较简单,《黑客帝国》依靠镜头的大量重复拍摄加合成,可能是这个层面完成度最高的。快速剪辑多数是非常刻意的、人为的,但它有可能被仔细地做成、或还原为偶发的、纪实的,娄烨这十几年一直这样做,那是文艺片,好莱坞暴力戏近年来这个方式做得最好的是《黑鹰坠落》,场面内缺乏逻辑的剪辑、剪辑点不干净等,参与营造了现场感、感受的主观性,帮助牢牢地锁定人物。
影片《谍影重重2》剧照
好莱坞现在的暴力戏,无论飞行长镜头还是短促快剪,目的都是在场面内部把场面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这与香港电影中传承自中国戏曲的段落组成方式一致,是西方1970年后借鉴东方电影经验的一部分。这个方式经常是有损于人物或故事的,它可能造成叙事的停顿或人物的变形,它在瞬间把人物极端化了,也因为肉体狂欢的展开时间段中,叙事的推进完全消失了,观众好像进入了时间的慢动作。
这是否道德?道德的问题,虽要谨慎提出,但有时还是该问一下的。比如毕竟好莱坞影片在它的本土是分级的。从文学的角度看去,视觉效果的绚烂化、拉长、强调,有反人类的嫌疑。
那么游戏呢?所有暴力游戏,像没有前戏、没有后戏、只有正戏的暴力戏码。它的视觉是强迫性的,伪装的主观视角,节奏也是强迫性的,跟不上就是死。我个人宁愿相信暴力游戏是玩主压力的舒缓器、而不是压缩、固化、催化器。但因为人的复杂,这样的机器与人不可能只有一种关系。
本来,如果电影能够分级,游戏分级的问题就可以讨论。但电影一旦无法分级,临近的、后开发的娱乐,就都无法分级了。
好莱坞电影暴力戏,剪辑起来,正反打,三来二去,不是踢皮球,更不是击鼓传花。它是俄罗斯轮盘赌,五个空腔,一粒实弹。无论是横摇拍摄还是单个镜头给上去,无论演员的动作快慢,可以赌镜头的多少,但总有枪响的一刻。那一刻,一切嘎然而止。
张献民
2014-12-19
(本文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和【瑞象馆】所有,或经原作者授权【瑞象馆】使用。本文允许引用、转载,但使用时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文章来自瑞象视点www.rayartcent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