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张家湾的铁牛寺与铁锚寺

文旅通州 文旅通州 2023-08-07

说说

运河民俗

那些事儿

“文旅通州”微信公众号每周五连载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故事丛书《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

喜爱通州文化的朋友们,一定要持续关注哟~


张家湾的铁牛寺与铁锚寺(风物类)


通州城,好大的船

燃灯宝塔做桅杆

钟鼓楼的舱,玉带河的缆

铁锚落在张家湾

这是一首赞颂通州的民谣,说到了铁锚寺。铁锚寺原名铁牛寺,位于张家湾城北运河西岸的一块平台地上。元朝时,这里曾建造过一座寺庙,称五行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重修。后来在里面供奉的不是什么佛教道教人物神像,而是一头铁铸的犍牛,人们都习称这座庙宇为“铁牛寺”。

其实,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铸造铁牛是为固定浮桥所用。两只铁牛铸成昂首而卧状,相向放在两边水中,然后用方石块围砌结实,将浮桥铁索从铁牛鼻中穿过,牢牢稳住浮桥,以利行人过往。久之,人们便以铁牛为镇物,重要的桥梁、险要的堤防、急湍的河段都置有铁牛,用以保桥护堤,镇压水患。

大约在唐代,饱受水害的黄河两岸人民,一面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与经常泛滥的黄河水不屈不挠地斗争,一面寄希望于神灵保佑,便首先在陕北黄河西岸,将铁牛视为镇水之神置于岸上堤旁,并且修建庙宇供人祭拜。

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入主中原,为汉族习俗所熏染,也以铁牛为降水害之物。通惠河修凿之后,大都城内皇宫、官府、市民所需日用物资,特别是粮米,主要依靠江淮地区供给,而不可计数的物资每年要用船运到张家湾这个运河终点码头,再由此处经通惠河用小船转运到大都。因此,保证通惠河畅通无患便是至关重要的大政。但是,自大都至张家湾,地势相差较大,每年雨季,北京大水很大一部分要由通惠河泄入白河(潞河),再入渤海,往往冲决护堤,淤塞河道,使船不能行驶。于是,运船军士或民夫甚至漕运官员,在与洪水斗争的同时,也很迷信铁牛镇水,便选在通惠河近河口处西岸,修建一座五行寺,铸造一头铁牛安放在殿中,以随时祭拜祈请镇降水害,保护通航,当地俗称“铁牛寺”。

到了明成化二十年(1484),通州北城燃灯佛舍利塔重修了一次。以后便传开了一种说法,说通州城像一只大船,漂浮在汪洋大海之中,那坐落在北大街中的鼓楼就是这只大船的巨舱,那塔是船头的桅杆,那玉带河(张家湾北门外那条通惠河)是缆绳,而河边的那座铁牛寺就是定船的大锚。如此,通州城才没有翻船,才得以安安稳稳地停泊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使通州百姓永久安生。由此传说,人们觉得供奉铁锚比铁牛倒更实际一些,于是,不少来往行人提议,将铁牛熔化,重新铸一只巨大的铁锚。说做就做,真的改铸了。从此,铁牛寺变成了铁锚寺,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寺庙。

铁锚寺坐西朝东,面临通惠河,一进院落。山门三间,硬山筒瓦箍头脊 ;正殿三间,硬山筒瓦调大脊,内置奉一只大铁锚,一米八左右高,重约一吨,别无神像,只有八仙过海壁画一幅。无论官船客舫,漕艘商舟,凡来往此寺前,舵手船夫无不到岸上寺中恭拜铁锚,诚心实意祈祷一路平安。


下期预告

小圣庙(风物类)


—END—

往期推荐

 

1、【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通州八里桥的故事

2、【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通州燃灯塔的传说(风物类)

3、【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吴仲与鲁班(人物类)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