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风车制作技艺

文旅通州 2023-08-07

说说

运河民俗

那些事儿

“文旅通州”微信公众号每周五连载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故事丛书《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

喜爱通州文化的朋友们,一定要持续关注哟~


风车制作技艺


谈到风车,自然就会想到梁俊老人。梁俊老人大名鼎鼎,庙会、展览会、春节等各种喜庆节日中,都能听到他的声音,见到他的风车。孩子们喜欢他,大人们更喜欢,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风车大王”。

(资料图)

梁俊,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生于1933年,西集镇武辛庄村人,祖辈相传以制作传统风车、风筝为业。梁俊是第三代传人,自幼看爷爷做风车,与爷爷一起到鲁仙观庙会、里二泗庙会及通州万寿宫卖风车。他自己十几岁开始制作风车,现在已经60多年了。

(资料图)

风车看似简单,实际上制作起来非常麻烦,共有四五十道工序。首先要选择好泥土制作泥鼓,什么样的泥土好呢?这可就难说了。最起码土要黏性大,不僵不硬吧。梁俊先生是非常有办法的。他骑着自行车跑到五十里以外的河北省香河县大黄庄一个叫“烂塔窑”的地方,这地方常年烧砖烧瓦盆,土质非常好。他请人挖地,从30米深的地下挖出了做泥鼓用的优质土,派儿子用手扶拖拉机拉回了村。

(资料图)

选好泥鼓土不能立即使用,得堆放一段时间,放土气,使土性稍稍改变,然后过筛,把僵石、杂物筛出,通过泥浆、过滤、沉淀……掺进纸屑搅拌,使泥滋润好用。制作开始,把泥做成标准大小薄厚一致的鼓帮,放在外面阴干,大约需3~5天,做泥鼓帮时要加一个3厘米的铁片——为装鼓用。鼓面是用比较薄的牛皮纸裁成与鼓帮稍大的方块,粘鼓面 ( 用乳胶即可 ) 时要绷平,松紧合适。鼓面敲打的地方要贴双层,一是发音有颤音好听,另外耐敲击。

(资料图)

风车架子用的是一种红高粱秫秸,这种高粱是梁老自己种植的,红高粱的秸秆坚硬不易折断,自然红色闪闪发光,增加了美度。用这红色秸秆高粱制作出的风车很受群众欢迎,每次到市场上很快就被一抢而光。扎风车骨架要按照设计好的种类形状结扎,连接处用竹钉连接。风车轮又叫“鼓轮”,是制作风车比较麻烦的一道工序。制作时,选好竹蔑子,用刀轻轻刮平劈成条,把竹条用温水泡软,用胎具把它绕成圆形圈,用细线将两头连接绑在一起,把竹圈与中心轴连接上。

(资料图)

风轮的轮条用一种耐用的纤维白布制作,用颜料涂上色,将风轮染成红、黄、绿三种颜色 :“红”代表太阳,“黄”代表炎黄子孙,“绿”代表地球。然后用剪刀把涂好的布剪成宽窄、长短合适的彩条,一个风轮共有24根条(页片),代表着24个节气。粘“页片”时将“页片”从中心轴穿过,斜着将两点粘牢。风轮安装好后把鼓固定上,用尼龙绳勒紧,拴好拨片与鼓棒(竹签)。这样,一架漂亮的风车就完成了。

(资料图)

风车最早叫“八卦风轮”,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和吉祥,具有驱魔、镇宅、降妖之功,寓意家庭幸福、人丁兴旺,四季平安。后来,又有能工巧匠制作出泥鼓与风轮组合,一遇风力,便有风轮“刷刷”转、泥鼓“嗒嗒”响的风车,遂改“风轮”为“风车”。民谚曰:“风吹风车转,车转幸福来。”进而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风车。

(资料图)

梁俊先生对风车做了全新的改革,摒弃了迷信色彩,赋予其新的内涵。他制作的风轮小可放入掌心,大如自行车轮。他还在泥鼓的体积、捶鼓的声音上琢磨出不少新点子,使得风车旋转自如,清脆有余。风轮、泥鼓的革新为他百轮风车的制作成功打下了基础。面对千百个大大小小不同规矩、不同样式的漂亮的风车,梁老兴奋诙谐地说 :“无风声不小,有风响不停,风吹风车转,车转幸福来,谁玩风车谁发财。这就是我风车独有的特点。”

(资料图)

1997年春节,梁俊先生制作出上百个风车,参加了中粮广场举办的北京民间艺术展示周活动,他用二轮、三轮、五轮、七轮、十轮、二十轮、三十轮的风车在广场的显著位置摆出“一帆风顺”字样的风车阵,风一吹,风轮唰唰旋转,泥鼓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像是在向千万观众发出新春的祝福。

(资料图)

50多年来,梁俊制作了多少风车呢?其实是很难断定的,粗略算有几十种20多万个吧。他带出过1000多个徒弟,制作的风车誉满全球,成为名副其实的“风车大王”。

2007年6月,通州大风车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梁俊成为北京市级代表传承人。


下期预告

团花剪纸制作技艺


—END—

往期推荐

 

1、【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枯木陶制作技艺

2、【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面塑技艺

3、【连载】说说运河民俗那些事儿——陆辛庄少林武术


关注公众号分享更多文章

觉得不错请给点个“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